5月8日,重慶高安面業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忙碌。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核心提示
G50滬渝高速通車后,高安成為進出墊江的“東大門”,當地農產品加工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高安工業園區是墊江唯一的農產品及食品加工園區,年產值4億元以上,高安因此成為全國特色小鎮、全國重點鎮。
5月7日,“沿著高速看中國?重慶”G50滬渝高速-G42滬蓉高速重慶段全媒體採訪團沿著G50滬渝高速從長壽前往墊江,在高安收費站下道后行駛約3分鐘,就來到墊江高安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內,重慶高安面業有限公司(簡稱高安面業),挂面生產線快速運轉著。
源源不斷的面粉經過和面、打面、切面等一系列加工環節后,一根根細長的挂面如瀑布般從架子上傾瀉下來,整整齊齊,雪白發亮,飄散著濃濃的面香味。
“每天能生產10多噸挂面,銷往全國各地。”高安面業董事長彭華勇指著生產線向重慶日報記者介紹。
百年傳承 一根挂面
自古以來,高安鎮就有做手工面的傳統。高安面業老廠位於高安橋東路老巷子裡。
彭華勇回憶道,兒時,家中一年四季都彌散著晾晒面條的香味,父母一輩子早起晚睡的艱辛全都揉入面團裡。
“外公從他父輩手中接棒經營挂面生意,再傳給我父母。”彭華勇說,由於交通閉塞、物流不通,挂面銷售很長時間裡隻能局限在當地,以手工作坊的方式經營。家裡的挂面生意主要是父母經營,彭華勇本人則在四川成都搞印務。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彭華勇決定推動具有百年傳承歷史的挂面走出老巷子。
那是2015年父親60歲壽宴時,家裡給來自遠方的親友每人送了幾斤手工挂面當“雜包”。讓彭華勇沒想到的是,朋友們品嘗這面條后紛紛點贊,都表示以后自家的面條就由彭華勇“承包”了。
彭華勇大受鼓舞,決定接手家中挂面生意,並另建新廠擴大產能。
走上高速 走向全國
可廠址選在哪裡適合?彭華勇看好距離高速公路約1公裡的高安工業園區。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挂面“嬌貴”,“坐”長途車不能顛簸,廠址必須離高速公路近。
2016年3月,高安面業成功落戶高安工業園區,公司採用全新機械化生產線,產能急劇擴大。“一天下來挂面制作4小時,烘干4小時。”彭華勇表示,現在一年要賣近4000噸挂面。
“走上高速路”的高安面業發展速度可謂突飛猛進:很快成為墊江家喻戶曉的品牌,成功進入縣級“非遺”名錄,更走出墊江,經G50滬渝高速、G42滬蓉高速銷往重慶中心城區、四川、雲南、貴州,乃至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
目前,高安面業已在全國建了10多家直營店。彭華勇告訴記者,公司正著手新建生產線,希望將產能翻番,更計劃未來3年在全國范圍內新建500個挂面體驗店,進一步擴大銷售。
一個園區 一個樣本
高安面業的蝶變,只是G50滬渝高速通車激活當地產業發展的案例之一。而高安工業園區的誕生以及起飛,堪稱高速公路助飛農產品加工業的一個絕佳樣本。
高安是農業大鎮,但受交通條件限制,挂面制作等農產品加工產業一直無法做大做強。G50滬渝高速通車后,高安成為進出墊江的“東大門”,當地包括挂面制作在內的農產品加工業真正發展起來,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高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蒲勝宇稱,依托G50滬渝高速,墊江成功打造了以食品加工業為主的新型特色工業園區——高安工業園區。目前,園區內初步形成了以調味品、醬腌菜、休閑食品為主的產業業態,成為全縣唯一農產品及食品加工園區。
園區已入駐企業25家,其中規上企業12家,園區年產值4億元以上,高安因此成為全國特色小鎮、全國重點鎮。
與此同時,墊江縣以高安工業園區為載體,以農產品初加工為重點,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到去年底,全縣縣級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0多家,資產總額20多億元。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