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能鑄回憶母親講述的鐵板巷
李正權講述鐵板巷如何得名
鐵板巷街景
商家店內牆上畫的老鐵板巷街景
鐵板巷 街景
鐵板巷
上清寺的“寺”找不著,觀音橋的“橋”看不清,洪崖洞的“洞”更不知在哪裡……重慶的地名,看似有一種莫名的隨意,但實際上細究起來又滿滿都是說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鐵板巷”。
鐵板巷是洪崖洞景區的對街小巷,隨著洪崖洞人氣火爆,這兒不僅成了游客通道,更成了嘗鮮重慶火鍋最便捷的餐飲街。但是,隨著人氣上升,關於“鐵板巷”地名的疑問,也隨之而來。
“鐵板巷”究竟有沒有鐵板?它是用來做什麼的?記者前去一探究竟。
“鐵板巷”的鐵板在哪兒?
真的有人關心“鐵板”在哪裡嗎?
“真的有人問,還不少,只是我們回答不起!”
鐵板巷一火鍋店負責人何正琴告訴記者。去年,他看中了此處與洪崖洞零距離的地理優勢,因此租下店面開了這家火鍋店。
因為希望貼合洪崖洞的特色,他在火鍋館大門貼上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巴江楚渝恭重慶”,以重慶地名變遷成句﹔下聯為“忠勇爽直容大義”,以重慶人性格特征收尾。火鍋館內牆上有老地名、門廳有老城門,甚至擺盤也設計成首飾盒、手提箱的樣式。很多客人因此將他認作老重慶,指著廳堂中老城牆畫上“鐵板巷”三個字問他:“鐵板巷”的路牌就在巷子口,但鐵板在哪裡?
這個問題,何正琴卻回答不了。經多方詢問,他才得到一個答案:據說晚清到民國時期,因這兒的民居多為木質結構,為防火需要,家家戶戶都用鐵皮包門。於是,便有了鐵板巷的名稱。
事實果真如此嗎?
歷史記載中的說法
“說鐵板巷,不得不提到洪崖洞。”重慶地名專家、《重慶地名雜談》作者李正權告訴記者,從千厮門到臨江門,是一道上下落差達五六十米的懸崖,靠千厮門一段就叫洪崖。南宋彭大雅筑重慶城,就將城牆擴展到了洪崖崖邊。洪崖下有一個岩廈,不深。有人選擇較深的地方用條石砌了一個洞口,於是形成了“洞”,可以擋風遮雨。
洪崖洞地勢陡峭,早年間,從江邊要經洪崖洞走到大陽溝、解放碑一帶是沒有路的,隻能從千厮門或臨江門繞行。抗戰時期,這裡沿著岩壁修建了一條幾近垂直的陡峭小路,即使是十分熟悉路況的當地人,也隻敢從下往上走,而不敢從上往下走。直到解放后,才修筑了一條“之”字型小路,人們才可較為方便地從江邊碼頭沿洪崖洞走到大陽溝。
而鐵板巷南接臨江支路、北至滄白路,清代中葉便形成街巷。從洪崖洞上到現在的滄白路,再到大陽溝、解放碑一帶,這兒便是主要的步行通道之一。
據地名普查調查記載,這兒原是荒地,清代中葉居民增多,1920年原名鐵板街,因有些人家的大門包有一層鐵皮,至今流傳著這裡是“火燒不著,樹栽不活”的地方。1972年整頓街名時改為鐵板巷,一直沿用至今。
“街和巷一字之差,但意思卻不同。”李正權說,舊時的街通常是指兩邊有商業店面的道路﹔而巷則反之,指兩旁沒有商業店面的道路。只是,現在這樣的區分已不明顯。
另外,李正權認為,所謂的大門上包有的“鐵皮”,其形態更大的可能是交叉的幾塊長條狀的鐵皮,不太可能是整塊鐵板。用鐵皮包木板的建筑,在中國農村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其作用應當是防火和防盜,但難以稱作地方建筑特色。
鐵板上還可玩“梭梭灘”?
“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給我說過,這兒真有一塊大鐵板。”重慶本土文化探究者肖能鑄在渝中區長大,在他的記憶中,“鐵板巷”名稱的由來,又有另一種說法。
肖能鑄的母親生於上世紀初,據他母親回憶:八九歲時,她便經常在這一代玩耍,記得鐵板巷中,有一塊鐵板嵌在地上,她和小朋友們都曾多次在鐵板上玩“梭梭灘”,鐵板也因孩子們的玩耍而變得表面十分光滑。肖能鑄說,從他母親的描述來看,能當“梭梭灘”的鐵板,長度應當不小於兩米。由於嵌在地面上,很可能它還不是一扇鐵板,而是一個“鐵坨坨”。
“無法考証,但我記得母親說得很興奮、也很真實。”肖能鑄說,重慶民間曾有這樣的說法:小孩最喜歡滑“梭梭灘”的地方有炮台街的鐵炮、人民公園的鐵獅子,還有就是鐵板巷的鐵板。三者中,鐵板的年代最為久遠。這樣的民間說法,或許不能作為直接的証據,但也能從側面給出“鐵板巷”得名的另一種可能性。
“重慶地名,大多是關於歷史人文的故事,太有趣了。”了解了文史專家的解讀,何正琴大為感嘆。
延伸
洪崖洞周邊傳說典故不少
洪崖洞成了旅游熱門地,但鮮有人知近在咫尺的地方,竟還有許多有意思的地名和典故。
例如,舊時這裡有東與鐵板巷相通、西為死胡同的“岩朝門”,它因所有房屋都面朝岩壁而得名,抗戰時被日機炸毀,重建后原地名消失。
臨江支路還有一個“金十萬巷”,因清末民初有一姓金的有錢人在此居住而得名。1936年更名為福星觀巷,又寫作復興觀巷。1939年被日機炸毀后重建,1940年與黃桷街合並,因與臨江路連接命名為臨江支路,原地名消失。
滄白路中段原名炮台街。相傳明崇禎年間,張獻忠自鄂入川威脅重慶,鎮守重慶的總兵官下令定制了三門大鐵炮,口徑一尺八寸的取名“大將軍”,口徑一尺六寸的取名“二將軍”,口徑一尺四寸就叫“三將軍”。三個“將軍”在朝天門下船,人抬肩扛,好不容易才弄到洪崖洞的懸崖邊。結果,張獻忠順江而下攻下佛圖關、通遠門,三個“將軍”一炮未放,隻留下了“炮台街”的名號。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彭光瑞 冉文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