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毒死武大郎所用的砒霜,多大劑量可以致死?”
“在對這種金屬類毒物的檢測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針對武大郎尸體的毒物提取,應該如何著手?”
這些有趣的問題,時常出現在重慶市警察學院的課堂上。吸引無數學子來聽課的, 是今年56歲的重慶警察學院刑事科學技術系教授吳玉紅,她還是全國警界知名的毒物檢測大師,和“毒物”打了半輩子交道。
她是老師
案例推理互動教學 深受學生喜歡
2021年,是吳玉紅教學生涯的第35年,在學生眼中,吳教授的課堂從不照本宣科,而是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她推行的案例推理式互動教學,深受學生們的歡迎,讓大家不知不覺深入其中,下課后還要討論“案情”。
即使是上了幾十年的“老課”,吳玉紅也要在每一次上課前認真備課,查閱文獻,根據相關技術的發展,用國際前沿的最新數據,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讓自己的課堂永遠保持新鮮有趣。
2012年,吳玉紅帶領團隊首次創立了《毒品化學》課程及教學體系,課程獲公安部精品課,該課程教學改革還獲得公安部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她還採用案例式教學,構建教學流程,並首次以案例討論形式主編《毒品化學》教材,進而主編了公安部規劃教材《禁毒化學技術》,她所主持的3門課程均成為省部級精品課。
她是驗毒師
以身試毒獲國家專利
吳玉紅(右)
科研和教學,是吳玉紅生活的兩面,在她的心裡有著同樣的分量。
最近一段時間,她正帶領團隊著力攻克用唾液快速檢測“毒駕”的實驗,實驗成功后,將有效解決民警在基層一線執法時對“毒駕”行為的快速取証,“直白點說,就像呼一口氣就能測出酒駕一樣,隻需要一點唾液,馬上就能測出是否毒駕。”吳玉紅介紹。
“我們生活的世界毒物不計其數,甚至每一種藥物過量服用都能認定為毒物,若不知道毒物的種類,提取則無從下手。”吳玉紅說,普通人以為,毒物檢測不就是抽血化驗的事嗎?而事實上,它是一個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仍在世界范圍內存在的難題。特別是在提取環節,人體中毒后,毒物存在於肌肉、肝臟甚至毛發當中,血液中的含量極其細微,加之血液中還含有其它物質,想要在其中提出高純度的毒物,好比大海撈針。
2016年,吳玉紅成功研制出了“毒物毒品快速篩查提取柱”,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該提取柱能將血液和尿液中的雜質牢固地吸附在柱中,使得毒物毒品隨溶劑流出,快速達到分離提取毒物毒品的目的,將提取操作的時間由傳統的60分鐘以上縮短到5分鐘,提升了12倍。並且,它能將提取率由70%左右提到90%。目前,該技術已在重慶等全國20個省市公安基層推廣使用,成為警用列裝裝備。
在重慶警院,至今流傳著吳玉紅以身試毒的傳奇故事,盡管如今她提起來輕描淡寫,但她的同事卻清楚記得當時的情況有多緊張:當時,吳玉紅受命檢測一類麻醉藥物在人體內代謝情況和中毒時人體含量的准確數據。按照慣例,這類實驗原本可以做動物實驗,但她認為動物與人體始終存在區別,可能會導致毒物檢測結果的謬誤,於是,想到一個方法:把自己當“小白鼠”,口服藥物后,再進行抽血、取尿樣本、處理分析檢驗。
盡管在實驗前反復測算,但最終還是出了點“驚險”狀況:由於吳玉紅服用的麻醉藥物超過劑量,導致她在實驗室昏睡過去,一天一夜后才醒來。最終,她硬是靠著“以身試毒”的土法子,找出麻醉藥物的成分,給一線民警破案提供了極大幫助。
“當時一方面是沒想太多,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研究人員,獲取真知的過程中,就必然會存在犧牲和付出。但隻要辛苦付出后,曙光乍現的那一瞬間,再多的付出也都值了,那種幸福感無法描述,這也許就是熱愛吧!”吳玉紅說。
上游新聞記者 石亨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