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流行一個人吃,剛出現時不燙毛肚,九宮格原是八格,……

關於重慶老火鍋的這些傳聞 哪些是真的?

2021年06月15日07:12  來源:重慶晚報
 

肖能鑄講述單人火鍋的來由

老式單人火鍋的爐鍋

老式的單人火鍋

  你可能吃過很多重慶老火鍋,但你知道老火鍋是我們現在這樣吃的嗎?最初的火鍋是怎樣的形態?近期,渝中區洪崖洞旁的一家火鍋店推出一個人吃的老火鍋,稱這是民國時期重慶人吃火鍋的流行形態,這引發了食客討論。我們搜羅到一些關於火鍋的傳聞:例如火鍋剛出現時不燙毛肚、九宮格火鍋起初是八格……這些傳聞是真是假,讓我們和重慶文史與美食專家一起去探尋一番。

  火鍋曾流行一個人吃? 真的!曾流行於成都周邊

  鏽跡斑駁的煤炭爐子上,頂著一個碗口大的小鐵鍋。鮮紅的炭塊上,牛油紅湯輕柔地翻滾,冒著白氣。市民劉先生獨自坐在鍋前,饒有興致地放下一片毛肚,20秒后起鍋、入口,津津有味。

  劉先生是“一人火鍋”的嘗鮮者,這是洪崖洞附近的一家新火鍋形式。據火鍋館負責人何正琴介紹,他在網絡上查閱到的資料顯示,民國時期曾流行過一個人吃的小火鍋,甚至還有人找出了老照片。於是,他便根據圖片上的樣子,將店面改成民國風格,還專門搜尋到了老爐子和小鐵鍋。

  火鍋真的曾流行一個人吃嗎?記者向多位重慶文史專家進行了求証。“的確有這樣的形式,但流行的區域主要不在重慶。”重慶本土文化探究者肖能鑄說,單人火鍋應當流行在成都周邊地區。據部分歷史資料記載,明末清初時,此地聚居的旗人較多,飲食比較考究,所以便有了類似涮羊肉的單人火鍋。

  肖能鑄回憶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曾在四川廣漢吃過這樣的一人小火鍋。當時吃火鍋需要買票,大致有紅票、白票、綠票等不同顏色的票,代表的是不同檔次、葷素的食材,吃不完的菜品隻要沒動過可以退。這樣的形式在重慶也出現過,但並未流行,屬於比較小眾的吃法。

  火鍋最初不燙毛肚?

  假的!毛肚當食材理所應當

  毛肚是重慶老火鍋最受歡迎的一道菜品,但曾經有人稱,重慶火鍋最初並沒有毛肚,這是真的嗎?

  “火鍋起源沒有定論,實際上也並非一朝一夕發明的。”重慶地名專家、《重慶地名雜談》作者李正權表示,火鍋這種形式其實商周時代便有,當時的統治者用鼎煮熟了肉,分給大家食用,就是火鍋的雛形。古時候軍隊煮飯也是用大鍋,所謂“伙伴”,也是同鍋吃飯的涵義延伸。甚至在農村,用鼎罐吊在火堆上,眾人圍坐火堆取暖的同時,煮一鍋吃食,這都算得上火鍋的雛形。重慶火鍋的來源,最常見的說法是由船工將牛下水“大雜燴”煮成一鍋而來。

  “重慶火鍋應當還是與牛有關。”肖能鑄補充說,重慶不產牛,早年重慶的黃牛是陝西走陸路而來,水牛是從貴州而來,經南川、巴南等地,經由川黔古道進入重慶,路途遙遠。這些牛走幾百公裡山路到達重慶后,勢必有自然損耗,出現病牛甚至是死牛。當時,牛進入重慶是需要繳納相關賦稅的,病牛、死牛繳稅后也賣不了好價錢,所以便提前殺了賣牛肉牛雜。健康的牛則作為耕牛賣給農民,而殺掉的牛的下水則被用最簡單的方式煮成一鍋,這便是最初的重慶火鍋。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重慶火鍋都與牛和牛下水有很深的聯系。肖能鑄認為,在當時,毛肚作為牛下水中重要的構成部分,被當做火鍋食材理所應當。

  九宮格原是八格? 假的!八格制作困難、成本高

  傳聞最初的火鍋並不是“九宮”而是八格。這是否有依據呢?“最初是十字格才對。”李正權介紹說,最初的火鍋是用一個十字的木塊作為隔斷,后來才逐漸衍生出了更多的格子,最終成了現在的九宮格形式。但八個格子似乎隻能將木格做成米字形。在民國甚至清末生產力不發達的背景下,這樣的設計在制作上難度是較高的,成本相對也會提高,所以經營者要求木工做八格的隔斷,並不符合成本的考慮。

  重慶知名美食評論人陳渝說,早年的火鍋,拼桌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例如幾人共吃一鍋,每個人隻佔用格子中的其中一格,自己吃自己的,互不干涉,但有時也有例外,因為木格下方並沒有完全隔斷,有時能吃到別人格子裡“偷渡”過來的食材。

  民國時期火鍋館賣咖啡?

  有待考証,或出於盈利需要

  曾有媒體報道,民國時期有人在咖啡館中賣火鍋。1946年5月21日,位於民權路“精神堡壘”旁的漢宮咖啡廳開業,咖啡館經營冷飲、咖啡、牛奶、西點等,但沒過幾個月,經營范圍裡就多了“鮮潔毛肚”,后來干脆打上了“漢宮鮮潔火鍋毛肚”的廣告。

  “應該不是一邊吃火鍋,一邊喝咖啡,太不對味。”李正權說,這家咖啡館經營的形式,應當是在某些時段可以喝咖啡,也能夠吃火鍋。但不太可能是一邊吃火鍋一邊喝咖啡。肖能鑄補充說,早年火鍋館往往都不是專職賣火鍋,因為僅僅經營火鍋往往不能支撐整個店鋪,所以,吃火鍋才用“高腳凳”。當時的火鍋桌都是普通餐桌,中間並沒有挖洞,爐灶都是放在桌面上,所以特別高。食客需要將兩根板凳重疊起來才可以夠得到鍋。另一方面,因為使用的是煤炭爐子,如果放在桌下,一不小心就容易燒到食客的褲子。直到吃火鍋的燃料改進后,才有了現在挖洞的火鍋桌。

  當然這也有經營收益的原因,以前的火鍋館往往也賣其他菜品,火鍋館和川菜館二合一的情況比較常見。將咖啡館和火鍋館融合也並非沒有可能,但一邊吃火鍋一邊喝咖啡還是比較出戲的,所以,這是同一家店面不同時段的兩種形式更為合理。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彭光瑞 冉文 攝影報道

(責編:陳易、張祎)

本網專稿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原創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