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永川生產基地
這裡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這裡是國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支持建設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西部職教基地和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
——這裡是:永川!
再造一個永川工業撐起發展脊梁
在第三屆“西洽會”上,長城汽車在重慶館永川高新區展位現場展示了四大未來車型。其中,黑彈、旅裝炮、賽博坦克這三款車都將在永川生產。
從長城汽車永川智慧工廠每2分鐘就下線一輛皮卡車到日產量已達512台,從每2天產值一個億到“長城炮”銷量位居全國皮卡銷售總量的1/4強,這是長城給予永川的另一份驚喜,也是永川承諾“做的比說的好,干的比簽的好”的有力印証。
工業,曾經是永川的“軟肋”。2016年永川規上工業產值才700多億,龍頭企業不多、產業鏈條不強、帶動效應不明顯,“再造一個永川工業”成為全區最迫切的發展願望。
2017年2月,永川與長城汽車結緣。2019年8月30日,長城汽車在中國南方首個整車生產基地——重慶永川工廠竣工投產。
長城汽車落戶永川,就像樹立了一個風向標,吸引各地汽車企業紛紛落戶永川。長城汽車、中交TST、慶鈴專用汽車等3個汽車整車企業項目成為領頭羊,初步構建起了由3個汽車整車、2個整車代工廠、多個汽車零部件企業組成的“3+2+N”汽車產業體系。同時,江山歐派、星星冷鏈、帝王潔具等“大塊頭”企業、現代先進制造企業的接踵入駐,改變了永川工業的“版圖”,刷新了人們對永川的認知。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幾年來,永川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永川要強、工業必須強”的理念,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加速推進產業轉型。累計化解煤炭產能佔全市十分之一、鋼鐵產能佔全市三分之一,煤炭、鋼鐵等傳統產業產值佔比由31.5%下降到2%。新引進以長城汽車、雅迪電動摩托車等4個百億級企業為代表的一批知名龍頭企業,並以此為依托加快建設形成汽車產業生態城、環保新材料產業園、新能源摩托車產業園、智能家居產業園等工業集群,使永川工業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永川規上工業總產值由2016年的700多億增加至2020年的1300多億,基本實現了再造一個永川工業。
緊抓數字經濟的歷史機遇,永川出台“大數據發展20條”,圍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服務、數字產品、數字技術融合,數字經濟實現提質增效升級。阿裡巴巴人工智能全球交付中心、攜程海外客服中心、西部自動駕駛測試基地、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中融數據等項目在永川開花結果。永川大數據產業園實現了由“聲谷”向“雲谷”的華麗轉變,已成為全市單體規模最大的大數據產業基地。
永川區正圍繞國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賦予永川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和西部職教基地功能定位,聚焦產業發展,堅持順藤摸瓜的招商理念和“做的比說的好、干的比簽的好”的服務理念,做大做強汽摩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的增長極。強化人才保障,持續推動職業院校擴大規模、提檔升級,促進產教深度融合,為成渝地區產業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通過“兩基地”建設的聯動互動,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努力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中擔當永川責任、展現永川作為。
“公鐵水空軌”構筑對外開放新格局
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主城都市區戰略支點,永川將交通建設作為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關鍵之舉。
2021年1月26日,位於永川最南端的朱沱鎮迎來了馬灘橋項目的正式開工。馬灘橋是永川區朱沱鎮繼與四川省合江縣白沙鎮共建的第一座“聯親橋”——鵝公灘橋之后的第二座“聯親橋”,建成后惠及兩地群眾4萬余人。
加快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步伐,到2020年年底,永川境內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33公裡,鎮街高速公路覆蓋率達95%。“一環八射”的高速公路基本形成后,永川成為全市除主城區外第一個擁有高速公路環線的區縣。
高速鐵路方面,“一縱一橫”高鐵雙通道加快形成,永川正快步邁入“15分鐘重慶、50分鐘成都、2小時昆明”高鐵時代﹔大安通用機場成為西南地區第二、重慶首座獲得機場三字代碼的A1類通用機場﹔永川至主城市域快線納入市級規劃,港區建設正有序推進,“公鐵水空軌”多式聯運、立體交通格局加速形成。
目前,永川與瀘州、江津、榮昌等周邊地區正積極謀劃成渝鐵路擴能等11個鐵路項目爭取納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新時代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35年)、交通運輸部牽頭編制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和重慶市國土空間規劃、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謀劃永川—自貢高速公路等7個高速公路項目爭取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或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等相關規劃。
“產城景”融合發展繪就美麗畫卷
2017年,永川區委提出規劃建設永川科技生態城,主要承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重慶“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各方面機遇,是比新城老城都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又一張“城市名片”、又一塊“城市版圖”。
永川以科技、生態、人居為導向,大手筆、大格局、大戰略啟動永川科技生態城規劃建設,目前已完成16平方公裡堪界工作和前期資料收集工作,計劃力爭到2025年,建成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裡、承載10萬人。
高品質生活環境是增強城市集聚力、吸引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永川城區面積拓展至80平方公裡、人口80萬人,成為人口淨流入城市。
“城”的壯大離不開“景”的提升。為了更好地滿足區內及周邊區縣群眾的需求,“把城區建成景區的客廳、讓景區成為城市的花園”,永川還在“景”上下功夫。
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做大做強“鄉村時光”旅游品牌,石筍山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樂和樂都主題公園成為全市僅有的兩個年旅游人數超百萬景區之一,茶山竹海積極創建國家5A級景區,鬆溉古鎮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全力打造旅游發展“升級版”。
圍繞“以‘文氣’彰顯‘靈氣’、集聚‘人氣’”,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區城區,持續辦好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國際女足錦標賽等節會活動,精心承辦好市六運會,加大永川豆豉釀制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運用力度,讓永川美景煥發新風採、展現新魅力,努力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市的群眾提供更多旅游度假的好去處、休閑放鬆的好地方。
永川正在走一條“以高品質生活培育城市、以城市提升助推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有機統一和良性互動。
增進民生福祉厚植幸福根基
永川區三河匯碧片區,是永川老城區核心區。2017年,永川把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列為全區“一號民生工程”。同年3月,永川區開啟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
三河匯碧片區也因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而得到了“重生”。整治過程中,永川按照“城市雙修”的思路,通過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對這一片區實施整體改造。“幾弘碧水穿城過”的昔日景象得以重現。
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也令永川全區各流域水質得到明顯改善,臨江河流域城區段消除了黑臭水體,茨壩出境斷面年均水質2017年為劣Ⅴ類、2018年提升到Ⅴ類、2019年提升到Ⅳ類、2020年達到Ⅲ類,一年上一個台階﹔小安溪、九龍河流域出境斷面水質逐步提升,2020年穩定達到Ⅲ類。
永川還始終把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民生工程,結合插花式貧困的實際,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精心制定“1+13”整改提升方案,堅持因戶施策、一戶一策,有針對性地添措施、補短板、強弱項,堅決保障小康路上一戶不漏、一人不少。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滾動實施一批民生實事,統籌抓好就業、就醫、就學、社會保障等重點民生工作,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創新設立鄉賢評理堂推動鄉村善治,獲評全國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十佳案例,成功創建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
鏈接>>>
國家高新區
201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永川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管轄面積33.46平方公裡,由鳳凰湖、港橋、三教、大數據等4個產業園和西部職教基地組成。
永川是全市唯一同時擁有國家高新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3塊“金字招牌”的區縣,有7個國家級研發平台、85個市級研發平台、21個新型研發機構,也是全市唯一的“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2020,永川“雙創”示范基地因真抓實干工作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建成市級以上研發平台75家,獨立法人研發機構19家,百川興邦等各類“雙創”平台21家。高新技術企業從10家增加到163家。R&D佔比達到4.8%,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0件。
加快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高標准規劃科技生態城,突出“科技興業、生態興城”理念,強化高端資源要素配置,全力打造永川高新區核心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台、西部智慧產業新高地、“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新支點、山水園林城市新典范。
現代制造業基地
近年來,永川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重點突出抓招商、抓增量、抓項目、抓要素、抓服務,著力做強主導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優化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業、融合數字經濟,為永川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礎。
截至目前,永川已擁有長城汽車、雅迪電動摩托車、理文造紙等5個百億級企業。其中,長城汽車產銷兩旺,長城炮皮卡全年產銷12萬台,實現產值120億元,在全國皮卡市場的佔比超過了四分之一﹔“坦克300”在2020年12月一經上市,便成為“現象級”車型,目前訂單量已經排號到70000+,現在訂車最快也要等到4個月之后提車。
2020年,永川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300.6億元,同比增長10.1%﹔工業增加值419.2億元,增加值增速6.1%。2021年1月-4月,永川實現規上工業產值359.0億元,同比增長33.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5.8%。
西部職教基地
今年6月,首屆西部職業教育高峰會成功舉辦並永久落戶永川。永川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聯合簽訂合作建校協議,雙方將在永川城東科技生態城規劃建設佔地2500畝、校舍建筑總面積80萬㎡的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永川校區,規劃建成后容納在校全日制學生2.5萬人。
永川職教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90年代加速發展,2004年基本成型。全區共有職教院校17所,其中本科院校4所、高職5所、中職8所,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裡,在校師生14.4萬人,開設本科、專科、中職共34個大類399個專業,另有短期職業技能培訓機構22個,年培訓4萬余人,職教規模在重慶各區縣乃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保持領先。
永川將圍繞西部職教基地建設,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區、西部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先行區、全國“產城職創”融合發展示范區,構建城東、城南、城西、城北西部職教基地4大空間組團布局,力爭實現2025年20所院校、20萬學生的建設目標。
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
永川有全市單體規模最大的大數據產業園,目前已建成產業樓宇70萬㎡,累計入駐百度、阿裡巴巴、攜程等企業392家,從業人員超過1.7萬人,2020年實現產值282億元,並成功獲批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重慶市大數據產業園、中國最具活力軟件園、重慶市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構建形成了服務外包、軟件信息、數據處理、數字內容和電子商務等五大產業布局。其中,服務外包方面,聚集BPO企業50家,建成座席9000余個。軟件信息方面,聚集企業130家,建成“服務公社”等智慧平台10余個,百度西部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建成投用。數據處理方面,集聚企業90家,年處理數據量20億條,基本建成頭部科技企業全國業務交付基地。數字內容方面,集聚影視文創項目企業65家,建成全國第二、西部最大的數字影視棚。電子商務方面,集聚企業57家,建成全國性農產品綜合交易電商平台,年交易額居重慶本土電商平台首位。
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十三五”期間,永川累計完成投資201.4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增加55億元。加快推進高鐵雙通道建設,成渝高鐵融入全國高速客運網,渝昆高鐵開工建設,永川成為全市除主城中心區外唯一擁有高鐵雙通道的區縣。
提檔升級“六縱六橫”干線公路,改造普通國省道378.8公裡,全區公路總裡程達到5091.93公裡,公路密度323.09公裡/百平方公裡,居渝西第一。國道二級、省道三級以上公路佔比均達到100%。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建設“四好農村路”3800公裡,村民小組通暢率達100%,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榮譽稱號。
加速推進機場港口建設,大安機場成為西南地區第二、重慶首座獲得機場三字代碼的A1類通用機場,中飛院綿陽分院進駐機場,實現常態化運營。2019年9月,重慶永川港海關監管場所獲批運營,已具備外貿進出口貨物通關條件。2020年7月,永川港實現外貿首航。
本組稿件由永川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其深 涂燕/文 陳科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