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這裡赴法 開始探索真理的萬裡遠航

2021年06月16日07:29  來源:上游新聞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一百多年前,一千多名中國留法勤工儉學生揚愛國之情,立強國之志,啟報國之行,在那段異常艱難的歲月中,“勤以做工,儉以求學”,從理論和實踐中學習和探索。有200多名學生選擇將馬克思主義當作一生的信仰,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中共黨史上一個重大事件。重慶,作為留法勤工儉學人員重要的輸出地區,不僅為馬克思主義在重慶地區的傳播和中共重慶地方組織的建立培養了優秀的領導人才,也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的領導人和堅強的革命戰士,鄧小平、聶榮臻、冉鈞……都曾從這裡走出去。

重慶留法勤工儉學分會預備學校赴法學生代表名冊。

  沒有宿舍的學校 每天可聞法語讀書聲

  辛亥革命后不久,蔡元培、吳玉章、李石曾等倡導和發起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他們希望動員有志青年到法國去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探索一條科學救國、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之路。

  據不完全統計,在1919年初至1920年的留法勤工儉學熱潮中,全國留法勤工儉學生約為1579人,而四川有名在冊的為472人,總人數居全國之冠。

  打開1919年9月12日的《國民公報》,上面一篇報道提到,在四川境內,僅巴縣和江津兩縣就有近90余人留法勤工儉學,其中巴縣47人,為全川赴法人數最多的縣。

《國民公報》關於重慶留法預備學校的報道。

  “重慶留法勤工儉學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有組織、有步驟,留法運動很快在重慶蓬勃發展起來。”渝中區委黨史研究室科長張輝介紹。

  1919年8月28日,由重慶總商會會長汪雲鬆、巴縣教育局局長溫少鶴等熱心發起,倡導成立了留法勤工儉學會重慶分會,致力於“培養救國人才,振興地方實業”。

  重慶留法勤工儉學會的一項重要任務,便是積極籌備“重慶留法預備學校”。9月中旬,在汪雲鬆、溫少鶴、童憲章、曾吉芝、朱芾煌、黃復生等工商界人士及社會名流的捐贈資助下,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正式開學,由汪雲鬆出任董事長。

  學校招收的是中學畢業生和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青年,目的在於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工業知識和基礎法語。很快,學校招到學生110人,其中公費生60名。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位於城內夫子池文廟“泮池”的側面,這裡當時屬於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即今重慶二十九中前身。學習條件艱苦,學校內既無宿舍,也不具備體育活動場所,食宿均由學生自行解決。

  學校開設了法語、中文、數學、工業知識4門課程,學制為一年。由於學生文化程度不一,被分成初級班和高級班分別授課。高級班教師為法國駐重慶領事館翻譯王梅柏,初級班則是由曾赴法留學的一位張姓留學生授課。

  雖然校舍簡陋,但每天清晨,校園裡可聞此起彼伏的法語誦讀聲——在外住宿的學生們早早到校,一心苦讀。他們渴望去國外尋求真理,實現報國之志的願望非常強烈。

1920年5月20日,重慶留法預備學校校長童憲章發給王邦倜的畢業証書,以及四川省公署1919年8月11日發給他的合川縣中學畢業証書。

  一邊學習一邊參加五四運動

  在准備赴法的過程中,留法預備學校的學生們還積極投身五四運動,參加了重慶學生抵制日貨的斗爭。

  當時,重慶警察廳長挪用公款,廉價購買日貨以警察廳名義公開拍賣,激起了愛國學生的抗議浪潮。1919年11月17日,川東師范、重慶留法預校等校的學生們到警察廳示威,逼迫警察廳長交出日貨,在朝天門碼頭當眾焚燒。渝中區委黨史研究室科長張輝介紹說,學生們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市民的聲援,斗爭最終以四川當局被迫撤銷廳長職務而告勝利結束。

  當年預備學校的學生江澤民(克明)在回憶文章裡提到:“我們預備學校的同學為了抵制日貨,反對賣國賊,曾經集體到重慶衛戍司令部去示威請願,在那兒堅持了兩天一夜的斗爭,取得了初步結果。同學們自動把帶有日本商標的牙粉、臉盆等日用品摔在地上焚燒,把洋布衣服也撕毀,表示不再用東洋劣貨……”

  五四運動的實踐,激發了留法預備學校裡這群年輕知識分子的愛國熱情,給他們上了尋求真理的第一課。

  熱血青年得到留學資助

  為鼓勵更多青年學生到國外留學深造,川東道尹公署採納了周家禎等人關於設立留學貸費的倡議:“初定留學生在省外者,人歲貸五十元至百元為率,國外歲貸百元至二百元為率,貸無息。”此款來源於地方的“中資捐”,僅巴縣一地,“平年可達萬元,盛年可達萬兩。”

  留學生享受的貸款雖被稱為無息貸款,但實際上不用歸還,此項留學貸費的規定一直實行到1935年才被軍閥當局所廢止。

  經過考試和體檢,重慶留法預備學校的83名學生獲准赴法,46人取得貸費資格。其中冉鈞、代坤忠、謝陳常、熊濟平、熊禹九、江澤民(克明)等人,由重慶留法勤工儉學會解決赴法路費300元﹔其余37人和未進預備學校的熊雲章等江津學生為自費生,由重慶工商界資助每人100元作為路費。

  其中,聶榮臻從江津趕到重慶,得到了汪雲鬆的鼎力相助,才得以赴法成行。

  1920年7月4日,重慶留法預備學校學生結束了近一年的緊張學習生活,在重慶總商會舉行了畢業典禮。法國駐重慶領事、法國各僑商、教士及各學校校長都來了。

  學校舊址開辟出歷史展廳

  在渝中區下半城白象街路口通往長江邊的路上,有被稱為重慶城“九開八閉十七門”之一的太平門。百年前,這裡集中了洋行、中外商號,多個輪船公司也在這一帶設立總部,成為熱鬧的輪船碼頭。

鄧小平等83名重慶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經過的太平門遺址。

  1920年8月27日,83名重慶留法預備學校的畢業生離開學校,從夫子池出發經過太平門,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整隊登上法商聚福洋行的“吉慶”號客輪,告別山城,順江東下,從此走向世界。

  從夫子池到太平門不過短短兩公裡,但對包括16歲的鄧小平在內的這群熱血青年卻是關鍵的一段人生路,他們從這裡開始了探索真理的萬裡遠航。

  到上海后,全體學生於10月1日乘法國“盎特萊蓬”號郵輪,踏上留法勤工儉學的征途,經過44天的航行后抵達法國馬賽。

  如今,在巴南區檔案館有一件“鎮館之寶”:一張泛黃的檔案上,寫有“重慶留法勤工儉學分會預備學校赴法學生代表”字跡,殘存的紙張上可以辨認出鄧希賢(鄧小平)、冉鈞、周文楷(周貢植)等50多名學生的名字,名字下方是他們的印章。這件1920年的紙質檔案訴說了當時這群熱血青年的報國之志。

二十九中內的鄧小平塑像。

  一個世紀過去,重慶留法預備學校隻剩下泛黃的黑白照片,但走進今天的重慶二十九中校園,從鄧小平塑像,從大成樓(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文天樓(諧音聞天,紀念張聞天)、期賢樓(諧音希賢,紀念小平)等校園主體建筑的名字中,依然能讀到那段崢嶸歲月留下的印記,那些充滿精神力量的故事早已悄然融進一代代年輕人的血液。

  渝中區委黨史研究室在重慶留法預備學校所在地,也就是今天的重慶第二十九中學開辟了青少年黨史教育館,其中就再現了從重慶出發的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群體的革命之路,還原出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今年6月3日,渝中區青少年黨史教育館正式揭牌,學生們爭先前來參觀。他們和當年從這裡出發赴法,16歲的鄧小平有著相仿的年齡,他們的眼裡同樣閃耀著明亮的光芒。

  感謝三峽博物館、渝中區委黨史研究室、巴南區檔案館、重慶二十九中供圖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熊遠樹

(責編:秦潔、張祎)

本網專稿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原創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頭圖推薦

  • 重慶:武警偵察尖兵戰高溫、強技能重慶:武警偵察尖兵戰高溫、強技...
  • 智能產業集聚發展智能產業集聚發展
  • 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車隊虛擬世界“過招”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
  • “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 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兩成 產能翻一番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

圖片新聞

  • 重慶經開區這家企業 用"兩劑"解鎖新能源密碼重慶經開區這家企...
  •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重慶黔江:“挂壁...
  • 先睹為快 智博會上有這些“黑科技”先睹為快 智博會...
  • 重慶力爭年內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以上重慶力爭年內推廣...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