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这段“同期声” 在大山深处的石柱中益乡华溪村激起强烈共鸣

铿锵“同期声” 又暖华溪村

2020年05月27日08:42  来源:重庆晨报网
 

 

4月初,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大合影。

马培清一家。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这段掷地有声的“同期声”,也传到了大山深处的石柱中益乡华溪村,在当地百姓中激起强烈共鸣。

  一年前的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视察,一下飞机,就转乘火车、汽车,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大山里,探望贫困群众。

  一路上,总书记握着学生小手感知“冷暖”,摸被褥厚度体察“温度”,揭起锅盖看百姓“饭碗”,掂“老虎姜”探产业“钱景”……

  一路上的每个温暖细节,都彰显着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昨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回访当地与总书记“面对面”的部分干部群众,重温总书记那些感人细节,体味“人民至上”蕴含的真情实感。

  脱贫户谭登周:

  那句“慢慢走” 我想说得再大声一些

  什么是“真正的好”?

  64岁的谭登周和75岁的焦光润心里早已有了答案。不过跟一年多前相比,老两口对这个答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时间回到2019年4月15日,习总书记来到贫困户谭登周家中,谷仓、灶台、床铺一样样地看,吃穿、看病、收入一样样地问。

  看到谭登周家不愁吃、不愁穿,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也很好,总书记高兴地说,政策如果对我们的百姓好,就是真正的好,我们就坚持这个政策。

  听完总书记这一席话,坐在一旁的焦光润忍不住接话:“真正的好啊!”

  前两天,谭登周一家的帮扶责任人、华溪村驻村工作队第一副书记罗风华把北京召开全国两会的消息告诉了两位老人,还特别把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读给了他们听。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总书记的这些话,让谭登周老两口感到既亲切,又感动。

  谭家曾在2016年脱贫,后因谭登周2018年3月外出务工不慎摔伤,焦光润又患有风湿、哮喘等慢性病,这个家庭因病返贫。后来,老两口在政策帮扶下逐步摆脱贫困,基本生活又有了保障。

  2019年,谭登周一家人的年纯收入首次超过2万元,实现了脱贫。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谭登周老两口感同身受。

  焦光润再次回忆起总书记来到家里时,紧紧握着她的手,和她唠家常。

  有一个细节, 焦光润至今难忘。

  “当时,总书记打开咸菜缸说咸菜香,我说不香,他说真的香。”焦光润说,那时候说“不香”,一是因为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二是想向总书记表达现在日子过好了,不再顿顿只吃咸菜。

  一年多过去了,谭登周老两口有很多话想对总书记说。

  “当时我的身体没有完全康复,提不起气,不能多说话,说话声音也小。”谭登周说,总书记来家里时,老伴帮他说了很多想说的话,但他还想说更多,表达心中的感激。

  如今,谭登周身体好了。家里养起了蜜蜂,卖起了土货。他每天都会把家门口的院坝和通往公路的石阶小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院坝旁,一条新的水泥路已修好,这条直通公路的新路,是为了方便谭登周老两口外出而特意修建的。

  “共产党好!”这是谭登周家门口对联的横批,也是两位老人要对总书记说的“心里话”。

  在谭登周家里堂屋墙上,挂着一张和总书记的合影。

  当天,两位老人在屋门口向总书记告别,依依不舍地拉着手让总书记“慢慢走”。

  那句“慢慢走”,谭登周想说得再大声一些。

  老党员马培清:

  下台阶时总书记先叮嘱她“慢慢地”

  回忆起与总书记“面对面”时的点滴,87岁老党员马培清记忆犹新,现在回想起来还很激动。

  2019年4月15日,总书记到重庆石柱考察时,来到中益乡华溪村马培清家。

  “一想起来心头还是热的!”马培清说,“总书记好亲切哟!”

  当时,马培清刚从小儿子陈朋的房里转出来。总书记一行走到院坝时,她才认出来并激动地迎出去。

  “总书记一张口就喊‘马老大姐’。”马培清说,她当时激动得有点“手足无措”。

  令她没想到的是,总书记进屋就拉起家常:

  “家里有几口人?”

  “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一共有6口人。”马培清回答说。

  总书记又问:“家里收入怎么样,粮食够吃吗?”

  马培清指着屋里的粮仓说:“总书记,这就是我小儿子的粮仓。”

  陈朋立马拿起铁瓢,从粮仓里舀起粮食。总书记几步迎上去,亲手掂了掂。

  “你这谷子很漂亮噢!”总书记说完又问道,“够吃几年,还卖不卖?”

  “起码够吃三年!”马培清回答。

  一问一答中,马培清紧张的情绪逐渐放松了下来。

  马培清请总书记到另一间房,查看陈朋的另一口粮仓。总书记跟进去,用手敲了敲粮仓,听到粮仓很实的声音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以前种粮三年吃一年,如今种粮一年管三年。”总书记连连点头说。

  走出屋子后,总书记又走进一旁的马培清大儿子陈明福的厨房。

  “一进屋总书记就看到挂的腊肉和香肠。”马培清现在回想起来细节依然记得很清楚:“他说‘有肉吃,好啊’!”

  “总书记说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越来越有保障,心里感到很踏实。”马培清说。

  厨房外连着院坝的是几步石梯。出门时踏过厨房门,总书记伸手牵着马培清慢慢走下台阶。他一边留意脚下,一边用重庆方言亲切地对老大姐说:“你也慢慢地!”

  “总书记连下梯子都先顾着我!”马培清说。

  在马培清家房前的院坝上,总书记与村民代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开起座谈会。面朝大山,一个方桌,加上几条长凳。

  “他让我先坐下,我要他先坐。”马培清说,“他还要我挨着他坐。”

  “现在越来也有盼头了!”马培清谈及一年的变化说,“最大的变化是小儿子振作起来,现在也入了党!”

  村支书王祥生:

  那一声“选准了”,如今说得更有底气

  这几天,通过收看全国两会,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的内心激动不已。

  在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后,再回想起一年前总书记来到华溪村时的叮嘱与关心,王祥生对于“人民至上”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

  “正如总书记所说,人民至上,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王祥生说,去年总书记走访华溪村的一幕幕,再次浮现于他的眼前。

  “那是去往老党员马培清家的路上,我向总书记汇报我们村发展的农业产业。”在田间小路上,看着身旁种满黄精的田地,王祥生便介绍起了华溪村的中药材产业。

  来到路口的田坎边,王祥生从地里找来了一株黄精。总书记拿着这株黄精,向王祥生详细了解起华溪村通过种植黄精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

  王祥生向总书记介绍,黄精是药食两用的草本中药材,在华溪村周边的山上都生长得有。

  总书记关心地询问:“产业选准了没有?”

  “选准了!”王祥生与身旁的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充满肯定的回答,满含着村镇两级干部对于当地黄精产业发展的信心。

  “总书记对产业扶贫很重视,这让我们更坚定了发展产业促脱贫的信心。”王祥生说,当时除了黄精产业,王祥生还曾向总书记汇报起了当地中蜂产业的发展情况。

  “村子里的村民,大多将蜂箱放在山中的树木下,在山林之中采花酿蜜。”王祥生向总书记汇报。

  总书记高兴地说,这里的蜜蜂都采的是山上的花,酿的是百花蜜。

  “我们这里的蜂蜜还是小有名气的,在村民手中,能卖到120元到150元一斤。”王祥生继续说,勤劳的村民都如同蜜蜂一样,正在把我们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今年4月15日,王祥生当了一次带货主播,与网红主播一同销售包括黄精饮片、饮料在内的华溪村“脱贫宝贝”,销售额达700余万元。相比前两年线上销售加起来只有350余万元,这一次直播带货经历,让王祥生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华溪村的黄精产业从当时的200亩发展到了520亩,还建立了10亩的育种基地。扶贫加工车间的蜂蜜灌装生产线也加速运转了起来。

  看着全村正大力发展的产业,全村已实现整体脱贫,那一声“选准了”,王祥生如今说得更加充满底气。

  中益乡小学师生:

  一分钟的路程,总书记走了10分钟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早在一年前,这句话中蕴藏的为民情怀,中益乡小学的师生们就有切身体会。总书记到中益乡后的第一站就是去小学看望老师和同学们。

  “穿的衣服少了吧?”

  在操场上,总书记摸到孩子们的手有些微凉,立即关切地问。这个画面,至今仍深深印在中益乡小学六年级学生朗宇彤的脑海里。

  “习爷爷很亲切,问我们冷不冷,还弯下身子跟我们握手,他的手好温暖啊。”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朗宇彤依然激动。“习爷爷还问我念几年级,鼓励我好好学习。”

  今年,朗宇彤即将毕业。“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让习爷爷失望。”朗宇彤说。

  “总书记看到孩子们很开心,俯身笑着和大家握手,询问大家学习、生活情况。”中益乡小学教师吴燕说,她在现场最深的感受就是总书记的“细心”。

  在学校食堂,总书记走进厨房打开冰箱,认真检查了存放的肉食和蔬菜的新鲜度,还翻看了挂在墙上的记录本,参观了食堂的餐饮信息公开栏。

  在食堂大厅的“营养改善计划公示栏”前,总书记又停下了脚步,仔细确定了孩子们每天菜谱的荤素搭配情况。

  吴燕说,总书记看得细、问得细。

  “支教多长时间了?”

  “现在工资水平和县城或者其他地方比怎么样?”

  “多长时间能回一次家?”

  走出食堂,总书记又开始关心老师们的生活情况,依然细致而亲切。

  “我是从这所小学毕业的,上完学就回到母校教书,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7年。”

  “太好了!扎根这里的乡村教师,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家乡培养出了优秀的后代。”总书记接着说,“你们做的工作很有意义!”

  一年过去了,中益乡小学三年级老师马影翠仍清楚记得这段与总书记的对话:“很激动,总书记的话既是对我们乡村教师的关心,更是一种鼓舞。”

  马影翠记得,当时总书记每走几步就会停下来和师生们聊天、问问题。从食堂到校门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平常一分钟的路程,总书记那天走了约10分钟。

  “总书记强调,‘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中益乡小学校长刘斌说,如今中益乡小学的宿舍楼已投用,共有20间宿舍,能满足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入住学习。学生食堂在扩建220平方米后更加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150人就餐,“我们一定会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践行到实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刘波 王梓涵 王淳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