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火,可以燎原

——重庆气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纪实

胡虹 刘渝强

2020年06月10日12:52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气田重器:于无声处降“惊雷”

  石炭系、飞仙关、相国寺、卧龙河、大天池……这些不仅是一个个跃然纸上的天然气含气构造名词,而且是串联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生命足迹。

  与亿万年的地质对话,科学和创新是愉悦交流的唯一途径。

  依靠科技和创新,近几年来,重庆气矿创造了二维宽线地震采集、川东气田“高陡构造圈闭评价与储层精细刻画配套技术”等8类标志性开发技术和以泡排与气举复合进行超深井排水采气等五项配套开发技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试验实施的个性化PDC快速钻进技术使钻井速度提高了1.29倍,刷新了川东气田钻井工程技术的三项历史纪录。为充分发挥科技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几年来,重庆气矿共投入科研经费数千万元,开展了二三叠系滚动勘探研究、气田防腐技术研究、地面集输技术研究和排水、增压、脱水、计量、修井、信息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形成了滚动扩边勘探技术、低渗储量动用技术、排水采气技术、挖潜稳产技术等四大技术体系。

  在这样方兴未艾的科技和创新大潮中,重庆气矿劳模工作室一经启动,便开始释放出强大的“磁场效应”。

  由重庆气矿劳动模范、高级工程师周敏牵头完成的《卧龙河气田二次开发》,通过项目研究,提高采收率5.73%。

  由庞宇来组织完成的《川东石炭系气藏整体开发潜力评价》,搞清了石炭系三级储量,对各气藏的潜力进行了评价。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已在五百梯、沙罐坪、苟西、冯家湾等实施多口井,均已获气,整个项目实施后可望使川东石炭系采收率提高4.81%。

  由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级工程师李爽牵头开展的《川东石炭系深化勘探研究及目标评选》获2012年度西油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川东地区开江-梁平海槽台缘带生物礁勘探技术研究》获重庆气矿科技进步特等奖。通过一系列研究建议井位40口,其中24口获得实施,获测试产量480万方/天。

  抢占一个个制高点,攻克一道道难题,科技和创新的力量让激情澎湃的重庆劳模创新工作室增添了与地层“叫板”的胆识!众“智”成城的劳模们把本职工作中的创业激情与干劲、技术经验与优势投入到创新创效当中。劳模创新工作室从项目策划、资料收集、实施验收等环节都实行标准化流程运作,两者相互补充,互相作用,给予了川东气田“创新梦”光合作用、茁壮成长的重要养分。

  一枝独秀到满目芳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劳模创新工作室焕发巨大的能量。

  针对川东-川东北区域震旦系-下古生界地层岩性特征、地层横向变化特征、沉积特征、烃源情况、储层特征等开展调查分析,对地质剖面进行了踏勘、详测,进一步加深了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地层岩性组合、储层发育情况及有利相带分布的认识,为后续项目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攻关团队的足迹踏遍了川东气田的山山岭岭。

  为提高气田采收率,挖潜稳产攻关团队深入采气井站录取资料,监测气井,开展生产动态分析,制定科学开采制度,探索水平井、大斜度井排水采气技术,开展缓溶固体泡排试验,为破解复杂井排水采气难题积累了经验。做到“一井一策”、“一井一制”,最大程度延缓气井递减速度。攻关团队成员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每一个生产气井都留下他们的身影,每台采输设备设施都感受过他们身体的温度。

  工艺设施充分利用是企业低成本战略的内在要求,工艺设施的本质完整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采输工艺攻关团队优化工艺流程,实现工艺设施最大程度利用,创新设施抗硫防腐技术,实现设备本质安全,竭心尽智,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殷殷心血。通过论证,摸索出了檀木场等低渗气田优化开采新方式;优化气量调配,配合完成了垫江分厂停运和川东地区集输净化设施优化调整分析论证;开展管线风险评估和地质灾害识别,完成了多条管线智能检测和多座站场完整性评价,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价值管理攻关团队深入开展企业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创造了“中心站管理”“技术与经济结合”“标准成本管理”“气田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等企业管理新模式,开展了“大气文化”“自信文化”培育,为重庆气矿“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焕发源源不断的动力。

  几年来,重庆气矿劳模创新工作室实施重大攻关项目27项,节约成本6000余万元,1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17项成果获各级奖励,19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技术专利。“泡沫排水采气智能化加注”一年创造价值500余万元;“气田数字化技术”在全矿中心站推广应用,一年节约成本300余万元,并荣获重庆市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二维码巡检技术”,实现巡检工作的定时、定点、定任务以及巡检工作和检维修作业的实时过程监控和同步考核,提升了过程受控管理水平;“谢利平工作法”在全矿范围内推广,提升了气矿班组建设水平。

(责编:秦洁、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