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名城
在禮嘉智慧體驗園,市民體驗對人臉進行實時畫像的人像結構畫像,在娛樂中體驗人工智能技術。禮嘉智慧體驗園以25個體驗場景、50個體驗項目吸引了眾多市內外游客去前往打卡游玩。(攝於2019年10月23日) 記者 張錦輝 攝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區兩群、雲聯數算用、小街區規制、勞動者港灣……政府工作報告“干貨”滿滿、“含金量”超高。1月11日,這些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匯迅速成為市民和媒體關注的熱點。
新詞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報告這樣說】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化川渝合作,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貢獻。
一區兩群
【報告這樣說】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制定“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實施意見,促進各片區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
主城都市區
【報告這樣說】增強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完善重要節點城市專業化服務功能,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現代化都市區。
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
【報告這樣說】突出“庫區”“山區”特點,更加注重生態經濟要素集成與協同,建設長江經濟帶三峽庫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
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
【報告這樣說】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進生態康養、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建設武陵山區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
租購並舉
【報告這樣說】防范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長效管控機制,逐步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雲聯數算用
【報告這樣說】建設“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雲”,建成數字重慶雲平台,基本完成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雲,市級系統整合率達到75%,兩江雲計算產業園服務器能力達到30萬台。“聯”,實施5G融合應用行動計劃,新建5G基站3萬個,提升中新國際數據通道性能,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省際直聯城市增加到32個。“數”,落實“三清單”制度,初步建成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建立政務數據“聚通用”規范管理機制。“算”,建設智能中樞核心能力平台,統一提供共性技術、業務協同能力組件200個,建設以AI計算、區塊鏈等為支撐的賦能平台。“用”,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開展應用示范,打造30個典型智能化應用場景。
中國軟件名城
【報告這樣說】圍繞創建中國軟件名城,實施“千家軟件企業培育工程”,引進創意設計等生產服務類企業,建設重慶軟件園、信息安全產業示范園、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等重點園區。
小街區規制
【報告這樣說】實施“小街區規制”,建設開放通透、配套完善、富有人情味的活力街區,改善城市空間品質,塑造美好生活場景。
熱詞
兩不愁三保障
【報告這樣說】動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強化產業扶貧,實施就業扶貧、旅游扶貧、消費扶貧,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脫貧攻堅普查,抓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意見整改。
智造重鎮、智慧名城
【報告這樣說】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
降本減負
【報告這樣說】持續推動企業降本減負,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進一步降低企業用工、用能、物流、融資等各類成本,增強企業獲得感。
緊日子、好日子
【報告這樣說】完善財政體制,落實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總體方案,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用政府的“緊日子”換老百姓的“好日子”。
兩江四岸
【報告這樣說】加快“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啟動核心區整體提升重點項目,精心塑造十大公共空間,實施60公裡貫通工程、“清水綠岸”工程,全面升級“兩江游”,構建江城橋都、江城半島、江城灣區等江城品牌。
暖心詞
144小時過境免簽
【報告這樣說】文化旅游業,圍繞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構建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旅游品牌,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讓八方游客來重慶“行千裡·致廣大”。
五沿帶動、全域整治
【報告這樣說】分類分檔實施“五沿帶動、全域整治”行動,營造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
15件重點民生實事
【報告這樣說】深入實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動計劃,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滾動實施15件重點民生實事,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勞動者港灣
【報告這樣說】建設“勞動者港灣”,讓勞動者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飯涼能加熱。 本報記者 張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