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第四聯組會議現場。 黃軍 攝
人民網重慶1月13日電(胡虹、黃軍)1月12日上午,重慶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第四聯組舉行會議,圍繞“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主題,多名政協委員從如何提高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和脫貧能力、加快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推動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等方面,發表了看法,提出了建議。
發展適合農村婦女的特色產業
市政協委員程禾將目光聚焦到了農村婦女身上。據不完全統計,重慶貧困村中農村婦女佔在家人口的60%以上,如何幫助農村婦女增強脫貧的信心和決心,是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工作。
程禾建議,根據地方資源特色和優勢,發展適合農村婦女的特色產業,著力引導農業與鄉村旅游、家政服務、手工刺繡、農村電商深度融合﹔同時,充分整合教育、勞動、人社、婦聯等部門的教育資源,形成文化教育、實用技術、綠色証書、職業評定和學歷教育五個梯次組成的留守婦女教育培訓體系,幫助農村婦女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此外,還可開展“好媳婦”“好婆婆”等評比,讓貧困婦女學有榜樣、做有標尺、干有方向。
破解農業產業同質化問題 推進農業保險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近年來,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基本上形成以中藥草、茶葉、特色養殖、蔬菜為主的扶貧主導產業,但是如何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打破現有的區位交通約束、耕地資源約束等問題呢?
市政協委員溫永學建議,要建立“一縣一特、一鄉一業”的特色產業選擇機制,破解產業同質化發展、品牌不響等問題。要鼓勵金融支持參與,聚合扶貧產業要素。發揮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補優勢,鼓勵金融機構根據市場經營主體需求,創新信貸產品。
此外,還要強化風險防控,建立市、縣、鎮、村“四位一體”風險防控責任體系。深入推進產銷對接、農業保險,促進扶貧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建立更加簡便易行、操作簡單的醫療救助政策
貧困群體的就醫問題,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之一。市政協委員潘雪梅認為,重慶亟待建立完善后扶貧時期的醫療保障機制。
潘雪梅說,重慶出台了“兩不愁三保障”健康扶貧政策,對貧困群體就醫紓困和順利脫貧起到了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這也存在涉及部門多、管理成本高、重點不突出、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
潘雪梅認為,要建立權責清晰的扶貧醫療保障和救濟政策體系,以及更加完善的醫療救助政策和更加簡便易行、操作簡單的醫療救助政策。並且,要建立因病致貧人員識別機制,確定重點保障人群。建立突發重大疾病救助機制、因病喪失勞動能力人員救助機制等,防止一人生病、全家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