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楊文:籃協主席“扶”起山村“精氣神”

陳琦

2020年04月24日10:42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在第一書記楊文(中)的感染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喜歡上了打籃球。陳琦攝

       “好球”!春日午后,秀山縣鐘靈鎮新廠村的籃球場上,不少村裡的村民在這裡打球。大家伙的吶喊聲、歡呼聲,為寧靜的山村增添了不少活力。

  在村委會不遠的地方,一塊平地被水泥夯筑,籃球場地、羽毛球場地和一些健身器材干淨整潔。三五小朋友和家人,在村委會前的乒乓台前排著隊打乒乓球。

    “我們村能有這塊活動場地,真要感謝‘文哥’”。村民羅來文和一幫球友高興地介紹說,文哥是秀山縣籃協主席,以前還是北京奧運火炬手,我們隔三差五就要和高手過下招,切磋球技。

  村民親切稱呼的“文哥”,正是新廠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文。 

  2015年7月,在中國工商銀行秀山支行擔任辦公室主任的楊文,被派駐到新廠村擔任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


村委會前的乒乓台,豐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曾英豪 攝

  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他扎根村庄,實干苦干。同時把自己熱愛的永遠拼搏、永不服輸的體育精神帶入到脫貧工作中,不僅讓村庄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更讓村“兩委”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從根本上提振了駐村的“精氣神”。

        新廠村距離縣城有20多公裡,是鐘靈鎮五個貧困村之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干旱缺水。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后,村民增收乏力。全村建卡貧困戶62戶、286人,困難人口佔15%。

    “基礎薄弱后進村”“全鄉貧困村”“矛盾糾紛調解重點村”……一頂頂挂在頭上的“帽子”,反映著新廠村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這樣一個后進村,從何著手?

  楊文逐戶走訪,摸排問題。很快就號准了新廠村的“病症”:村“兩委”班子制度不健全,軟弱渙散﹔村中大小街道坑坑窪窪,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村內無集體經濟,無文化娛樂場所,村民怨氣大……

  所有的病症匯聚在一起,成了一個個難解的“結”,造成了新廠村問題多發的局面。 


楊文入戶走訪。曾英豪攝  

  在楊文看來,隻有把村“兩委”班子建設好了,把黨員隊伍凝聚起來,這個村子才能長期向好發展,駐村幫扶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       

  通過與“娘家人”工行秀山支行協調,支行黨總支很快就與新廠村黨支部開展了精准扶貧結對子活動。支行全體黨員共捐款1.2萬元,購買了部分黨建書籍、幫助新廠村完善村黨支部活動室的建設。

  有了活動室,大家逐漸有了凝聚力。與此同時,楊文與村支委一道、以黨建工作的“三會一課”為契機,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課為抓手,不斷落實和完善村支部黨建工作制度建設。

  經過幾年的努力,村支部不規范的組織生活得到了改善,干部黨員凝聚力、戰斗力全面提升,黨支部又活躍起來了。

       據了解,在楊文的積極協調下,五年來,秀山支行共支持新廠村扶貧幫扶資金55萬元,修建蓄水池、村民活動場地硬化等,改善了鄉村基礎設施,解決了部分村民用水難的問題。

 
新廠村修繕一新的村民活動場所。曾英豪攝

        建卡貧困戶魏道忠因病致貧,家裡破舊的房屋無門也無窗,楊文了解情況后,及時向支行匯報,會同愛心企業共籌資金6萬元用於房屋修繕,解決了困擾魏道忠家多年的難題。

  楊文還自籌資金3000余元用於購買村活動中心健身器械和體育用品,協調縣文旅委為新廠村新添了籃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22套,幫助改善了新廠村的群眾健身條件,豐富了村民的體育文化生活。

  環境漂亮了,但是村民光靠種地能實現脫貧嗎?

    “為了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文哥’想了不少辦法。他帶著我們鎮村干部,自費開著他的車到酉陽、長壽、江津考察中藥材項目和蛋雞養殖廠。”新廠村村支書彭啟龍介紹。

  
楊文與鎮村干部在蛋雞養殖廠幫忙。受訪者供圖

  可喜的是,蛋雞養殖廠自今年初投產以來,如今每天的產蛋量達到了8000—9000枚,預計年收入近60萬元。“這份實實在在的產業,將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推動全村產業發展。”楊文一臉開心。

  據了解,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搭橋下,村裡有20戶建卡貧困戶通過小額扶貧貸款的方式成立了合作社,引進企業抱團發展蛋雞養殖。養殖廠採取的 “戶貸社管”合營模式,讓貧困群眾既做“股東”又做“員工”,多渠道增加收入。

        除了分紅以外,合作社還為貧困戶提供了工作崗位,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彭先江就是入社的成員之一,得知村裡將建養雞場后,他第一個報了名,將扶貧貸款入了股。

  在楊文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新廠村還引入了黃精、銀杏、油茶和花椒等中藥材和農作物產業。“這些產業將覆蓋全村八個村民小組,惠及村民達450戶村民,1600余人。”

  
剛投產的蛋雞養殖廠,每天的產蛋量達到了8000-9000枚。曾英豪攝

  新廠村,一天天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

  五年來,通過楊文和村“兩委”一班人的艱辛努力,全村貧困建檔62戶,已經脫貧59戶273人。昔日貧困落后的新廠村逐漸變成先進村、明星村。2018年更是首次獲得鎮“綜合考核第一名”。

  “干了5年,我們村發展得越來越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我也更有信心了!”楊文堅定地說。

(責編:陳琦、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