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磁器口到團結村 一座內陸山城的開放軌跡

2020年05月12日08:21  來源:上游新聞
 
原標題:重慶人文地標大揭秘|從磁器口到團結村:一座內陸山城的開放軌跡

  文化巴渝消息,中華有一城,生於西南群山之間,長於長嘉兩江之畔。

  地處西南一隅,區位偏僻、出入艱辛,曾讓這座城飽受交通閉塞之苦。

  一如大詩人李白所言:“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又如美國漢學家費正清所說:“這是一個極為不幸的人類居住地,連一塊平地也沒有,在城裡往來要像山羊一樣忽上忽下,一切東西都似乎蒙上了四分之一英寸厚的灰塵……

  先天不足,后天來補。

  生活在這座城的人們,懷揣著打破閉塞、通達四海的夢想,展開了一場持續千百年的漫長接力。

  在跨越山海的守望中,在經年累月的努力后,這座城不僅突破了地理阻隔,更日益崛起成為中國西部聯通全球的開放高地。

  這座城,就是重慶。

  今天,就請各位看官跟隨巴渝妹的腳步,在重慶兩大開放地標間輾轉,體驗一下這座內陸山城走向世界的艱辛軌跡——

  上篇·磁器口

  石碼頭下,石板路上,流經磁器口的嘉陵江,濤聲依舊。

  透過這濤聲,你能聽見昔日纖夫的號子,能看到百舸爭流,甚至能再次乘上那些著滿載瓷器和巴蜀特產的舫舟,去往夢想的下一個渡口。

  磁器口,不僅是聞名全國的旅游景區,更濃縮了重慶包容開放、通達域外的歲月痕跡。

  緣起·“龍隱”傳奇

  4月3日,綿綿細雨中,剛剛重新開放的磁器口古鎮略顯寂寥。

  沿著一塵不染的老街,巴渝妹在古鎮中徜徉。

  抬頭仰望,但見老街一側山坡上,一座古剎屹立雨中,很有些詩人晏幾道筆下“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歸”的詩情畫意。

  古剎名曰“寶輪寺”,始建於宋,興盛於明清。

  這座寺廟,見証了磁器口傳奇的緣起。

  話說明朝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為爭奪皇位,自封地發兵南下,進擊當時的都城南京。

  燕軍一路高歌猛進,成功攻克南京,朱棣如願登上皇帝大位,是為明成祖。

  民間傳說,黃袍加身之際,朱棣心裡卻老不踏實。

  為啥?

  因為被他廢掉的“前任”、建文帝朱允炆——“失蹤”了。

  正史記載,金陵城破時,建文帝自焚殉位。但無數野史卻又傳說,建文帝沒死,而是趁亂逃出了都城,流亡外地。

  關於建文帝的去向,坊間野史眾說紛紜。其中一種傳聞就認為,建文帝來到了位於磁器口的寶輪寺。

  據《巴縣志》記載:“府北三十裡有白岩山,山上有寺曰寶輪寺。”傳說,廢帝朱允炆流亡至此,見寶輪寺香火旺盛,僧侶眾多,前來祈福的香客絡繹不絕,遂靈機一動,剃度藏進了寶輪寺中。

  這一藏,便是五年。

  后來,建文帝曾隱居於此的消息漸漸在百姓間傳開,人們便將寶輪寺喚作“龍隱寺”,寺廟所在地也被稱作“龍隱鎮”

  六百多年后,在這座古剎門前的雕梁斗拱之下,猶可見“龍隱禪院”的匾額高懸。

  再后來,龍隱鎮經歷明末清初的兵亂,人口凋零、百業疲敝。

  就在古鎮似乎真要“隱”入歷史之際,一場“湖廣填四川”運動,為這裡注入了勃勃生機。

  磁器口的傳奇,就此漸入高潮。

  巔峰·綻放在浪花上的夢想

  午后,陰雨初歇。

  磁器口老街另一側,隨數十級石階順坡而下。

  石階盡頭,便是磁器口古碼頭遺址

  如果說寶輪寺見証了磁器口傳奇的緣起,那麼這看似毫不起眼的古碼頭,便記錄了這個傳奇的高潮。

  三百多年前,為恢復巴蜀地區的生產力,清廷決定以行政手段“徙民遷蜀”。

  這便是舉世聞名的“湖廣填四川”運動。

  這場持續百余年的大移民,拯救了幾乎倒退回原始狀態的巴蜀地區,也拯救了瀕於消失的龍隱鎮。

  清朝初年,懷揣著對故土的眷戀和開拓新家園的夢想,數以百萬計的移民從東部各省西入重慶,繁衍生息。

  來自福建的江生鮮便是其中之一。

  到重慶后,江生鮮決定靠祖傳的制瓷絕技糊口,於是在當時屬龍隱鎮地界的歌樂山青草坡創立沙坪窯,憑借當地豐富的瓷土資源,燒碗制壺、創業謀生,此后生意順風順水。

  在江家窯廠的示范下,龍隱鎮窯廠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運輸瓷器的力夫、馬幫和銷售瓷器的門店也雲集於此,形成了瓷器生產、運輸、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據史料記載,龍隱鎮瓷器產業最盛時,曾雲集大小窯廠70余家。

  因此,早在清康熙年間,官府公文便開始將這裡稱作“瓷器鎮”。

  從清朝直至民國,龍隱鎮產業不斷壯大,無數“重慶造”的“蜀瓷”被力夫和馬幫運出窯廠,馱到磁器口碼頭裝船,再順江而下行銷嘉陵江及長江沿線。

  龍隱鎮,由此成為舊時重慶聯通全國的橋頭堡,也見証了“開放包容”的基因,一點點融入這座內陸山城的血脈。

  至抗戰時期,作為戰時首都的重慶,成為整個抗戰大后方的物資中轉基地。

  磁器口也被賦予了全新使命——向嘉陵江中上游轉運棉紗、布匹、煤油、鹽糖、洋廣雜貨、日用百貨、五金顏料等工業產品,同時集散大量土特產。

  據史料記載,當時每天都有300余艘貨船進出磁器口碼頭,平均載重10噸以上。古鎮上,商號、貨棧和各種作坊星羅棋布,多達1670余家,另還有攤販760余戶

  其間,“龍隱鎮”漸漸被喚作了“瓷器口”。又因“磁”通“瓷”,這座因瓷而興的港口,最終定名為“磁器口”。

  抗戰期間的磁器口,不僅僅是物流交匯的樞紐,也成為重慶乃至中國人文精神的一座地標。

  距古碼頭遺址不遠的灘涂上,有一排古舊的石階。

  石階旁,聳立著一塊石碑,上書一行朱漆大字:“徐悲鴻巴人汲水圖取景地。

  這塊石碑和其身后的石階,見証了磁器口的又一個傳奇。

  抗戰時期,大量文化教育機構內遷重慶,無數能人志士雲集陪都。

  其間,“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就設在毗鄰磁器口的鳳凰山

  傅抱石、王臨已、豐子愷、宗白華、張書族等名家巨擘,也就此和磁器口結緣,形成了聞名全國的“沙磁文化圈”。

  國畫大師徐悲鴻,亦在其列。

  客居重慶期間,徐悲鴻經常到古鎮寫生。他看到當地百姓順石階而下、到江邊艱難取水,不禁心生感懷,於是創作了名作《巴人汲水圖》

  這幅畫,飽含著大師悲天憫人的人文主義關懷,也以負重取水的“巴人”為象征,展示出抗戰時期的中國堅韌不拔、負重前行的精神。

  磁器口,就是這種精神的載體。

  對此,沙坪壩著名文化學者李波說:“作為重慶抗戰文化的重要載體,磁器口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樞紐’,更是一個精神上的‘中心’。”

  上世紀五十年代,青草坡瓷土礦逐漸枯竭,加之碼頭遷出古鎮,喧囂了五百多年的磁器口由此沉寂,直到20世紀末,轉型成為旅游勝地。

  昔日的開放地標“華麗轉身”,重慶的開放之夢卻遠遠沒有終結。

  巧的很,同屬沙坪壩的團結村,就成為了這座城市開放新歷程的見証。

  下篇·團結村

  一條向西拓展的國際物流大動脈,讓距離沿海2000公裡的重慶,和亞歐大陸緊緊相連。

  一條向南延伸的跨國大通道,乘載著重慶開放的熾熱夢想,越過中國西南連綿的群山和密布中南半島的熱帶雨林,一路通達世界物流中樞——馬六甲海峽。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

  一“橫”一“縱”,兩條國際物流大動脈就像伸向世界的兩條手臂,在重慶連接長江經濟帶,形成了一個橫亙亞歐、輻射全球的巨大“Y”字,不斷推動這個內陸開放高地崛起。

  沙坪壩興隆場團結村,就是這個“Y”字的交匯點。

  一“橫”:改寫“基本常識”的創舉

  4月3日,距磁器口十余公裡的團結村火車站,再次響起了高亢的汽笛聲。

  汽笛聲中,一列裝載42個集裝箱的中歐班列(渝新歐)駛出站台,朝東歐國家立陶宛一路奔馳而去。

  在彌漫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下,中歐班列(渝新歐)始終保持穩定發車,成為疫情期間中歐國際物流的重要保障通道。

  作為這條通道的起(終)點,團結村也備受矚目。

  要知道,僅僅在十多年前,“團結村”這個地名,還不為大多數重慶人所知。

  然而,這裡卻傳承著重慶開放的久遠基因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

  原來,興隆場自古以來就是重慶交通要隘。其地北接秦巴驛道、南通茶馬古道,是重慶聯通南北、通衢東西的咽喉之地。

  如今的團結村所處的興隆場及整個西部物流園周邊,還可見“一塘”“二塘”“三塘”等地名。

  對此,既是地方文史專家,又是沙坪壩區物流辦黨組書記的李波,有著異常深刻的理解。

  他說:“這些以數字接續的地名,正是當年興隆場古驛道的驛站名。”在全球化的今天,這裡再次站上時代前台,和同屬沙坪壩的磁器口一起,成為重慶開放的一種象征

  一種堅韌頑強、開放包容、豪爽耿直的重慶人文精神的象征。

  團結村是怎麼做到的?

  這要從國際物流的一個“基本常識”說起。

  眾所周知,在國際物流體系中,航空運輸最快也最貴,公路、鐵路次之,水運最慢,但限制最少也最省錢。

  因此,海運一直是國際物流的首選方式。

  然而,重慶卻遠離海洋。

  因為身處西南內陸,以前重慶大多數跨國物流,必須先順長江東下2000多公裡,到上海轉船出海,再發往世界各地。

  這造成了高昂的物流成本,也成為橫亙在重慶和世界之間的一道“鴻溝”。

  如何填平“鴻溝”?

  既然向東出海太遠,那就向西走陸路,開辟一條打通亞歐大陸鐵路運輸的新通道。

  在中央大力支持下,新通道順利突破了沿途各國和地區在通關機制上的壁壘,有效保証了通關效率。

  這就是中歐班列(渝新歐)——一條改寫國際物流“基本常識”的跨國鐵路聯運大通道。

  團結村,由此站上了開放前台。

  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重慶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助推內陸開放高地不斷崛起,中歐班列(渝新歐)各項功能和配套機制不斷完善和優化。

  作為新時代重慶開放地標之一的團結村,也愈發舉足輕重。

  2019年,中歐班列(渝新歐)創造了兩項“全國第一”——在所有中歐班列中,按照重箱折算列計算開行數量(即排除空箱,按照實際運輸貨物折算班列數量),中歐班列(渝新歐)全年開行重箱折算列超1500班,貨物價值超過500億元,皆位列全國第一

  在這些“成績單”背后,團結村和她所在的城市,並沒有就此止步。

  一“縱”:通達馬六甲彼岸之橋

  3月25日,長壽經開區。

  20多輛運送集裝箱的載重卡車,緩緩駛出經開區大門,朝沙坪壩一路奔去。

  車隊的目的地,正是團結村。

  當天夜裡,這些集裝箱將在團結村轉乘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發往東南亞。

  和東西走向、聯通歐亞的中歐班列“渝新歐”不同,“西部陸海新通道”南北走向,其目標是位於馬六甲海峽彼岸的新加坡

  2017年,為助推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作為項目運營中心的重慶,開始謀劃一條新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助推本地甚至整個西部物流得以直達馬六甲海峽,在和新加坡緊密“抱團”的同時,將成渝地區和北部灣城市群、中國西部和東南亞國家聯盟緊緊相連。

  為此,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前身——“渝桂新”鐵海聯運大通道,應運而生。

  這條通道以國際鐵海聯運、跨境公路班車以及國際鐵路聯運三種物流組織形式,較之傳統江海聯運,在效率上優勢顯著——以重慶到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為例,傳統江海聯運需30天以上,西部陸海新通道隻要20天。在操作方面,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模式發運流程操作簡便、通關順暢,也頗受市場客戶好評。

  2019年,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戰略平台,重慶對東盟進出口1086.7億元,同比增長43.2%,東盟也因此超越歐盟,成為重慶第一大外貿合作伙伴。

  對此,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改委多式聯運專家組成員李牧原如是評價:“重慶市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發揮物流通道對國際貿易的帶動作用等方面已經探索出一條新路,並正在有章有序地推進新一輪建設工作。”

  而這條新通道的起(終)點,正是團結村。

  這個昔日的“小小無名地”,憑什麼再次受到青睞?

  對此,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運營平台、渝桂新(重慶)多式聯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渝培這樣解釋:“市委、市政府將團結村作為與中歐班列(重慶)實現有機連接,形成互為補充、協同發展格局。”

  寥寥數語,道出了團結村在重慶開放大戰略中的分量。

  攤開地圖,你就會發現,以團結村為原點,中歐班列(渝新歐)一路向西,將重慶和歐洲緊緊牽系﹔西部陸海新通道則一路南下,輻射到馬六甲海峽和整個東南亞。

  不僅如此,經過沙坪壩區物流辦牽線,重慶還攜手河南新鄉,共建“陸海新通道”新鄉集散中心。

  “這是中部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戰略的破題之戰,打通了中部地區向南出海大通道,促進了中西部優勢互補,增強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集貨能力,推動物流產業鏈向縱深發展。”沙坪壩區物流辦黨組書記李波說。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啟動后,團結村的戰略價值正在進一步凸顯——團結村以及物流基地建設將進一步加強,為推動西部地區共建南向貨運通道、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提供助力﹔同時,中歐班列(成渝)功能也將得到增強,提高聯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通行能力和效率……

  在一列列國際班列出站的汽笛聲中,團結村已然成為聯接中國西部歐洲東南亞的重要國際物流節點,持續助推重慶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內陸開放高地崛起。

  走過百年前的磁器口,再來到今天的團結村——內陸山城的開放軌跡,正在全球化的天空下,延伸得越來越遠。

  來源:文化巴渝公眾號

(責編:秦潔、張祎)

頭圖推薦

  • 鄉村展新顏 美麗又宜居鄉村展新顏 美麗又宜居
  • 重慶首座加氫站投用重慶首座加氫站投用
  • 創業擔保貸款“貸”來企業“新活血”創業擔保貸款“貸”來企業“新活...
  • 地鐵站 美如畫地鐵站 美如畫
  • 萬州搭建“數據魔方”萬州搭建“數據魔方”
  • 重慶首次為中小河流洪水編號重慶首次為中小河流洪水編號

圖片新聞

  • 寸灘街道舉辦“周末黨校” 推進干部能力現代化寸灘街道舉辦“周...
  • 從小照片看渝北玉峰山鎮的大變化從小照片看渝北玉...
  • 重慶市今年將開展“雙減”專項監測 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重慶市今年將開展...
  • 川渝年底前將實現115個事項跨省通辦川渝年底前將實現...
  • 重慶郵電大學“三院”9月投用 教室藏著黑科技重慶郵電大學“三...
  • 總投資18.96億!廣陽大道進場施工總投資18.96...
  • 城口:生態果林設書吧 田園深處拾書香城口:生態果林設...
  • 重慶涪陵:水果產業推動鄉村振興大發展重慶涪陵:水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