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棒棒軍》"周幺雞"成都吃飯打車"刷臉卡"

“周幺雞”扮演者陳江兩度到成都發展,感嘆成渝從來都是一家兄弟

2020年07月24日08:18  來源:重慶晨報網
 

  一寸大小的黑白照片,穿的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白襯衫搭配黑西裝,一臉嚴肅。這是一段時隔25年的回憶,把它從腦海裡發掘出來的人叫陳江,照片是他當年拍攝《山城棒棒軍》時工作証上的登記照。

  陳江是誰?說“周幺雞”大家可能更熟悉一點。重慶直轄那年,橫空出世的方言劇《山城棒棒軍》既捧紅了“梅老坎”“毛子”“蠻牛”,也讓“周幺雞”陳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紅了起來:坐出租車不收錢、吃飯有人悄悄買單都是“常規操作”。這也成了他之后兩度赴蓉發展的起始。“成都、重慶就好比一屋的兩兄弟,‘分’字從何說起?”陳江感慨的言語間,依然是當年“周幺雞”那個味道。

  “周幺雞”之路從學普通話開始

  有點出乎人意料的是,陳江,也就是后來《山城棒棒軍》裡古靈精怪、不務正業的“周幺雞”的文藝之路其實是從學普通話開始的。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重慶人,1969年出生的他從當時的重慶輕工技校畢業后,被分配到了重慶燈泡廠當工人。陳江說,自己和藝術結緣的機會來得很突然。

  “當時廠裡突然想培養文藝骨干當主持人,我媽就去幫我報了名。”在陳江的記憶裡,成為文藝骨干這條路一上來就是兩次普通話培訓。“先是電台的老師來廠裡開了簡單的講座教普通話,后來沙坪壩區文化館又組織了一些廠礦的文藝骨干辦了一個普通話學習班。每個周末一堂課,學完我才算是走上了藝術道路。”

  1990年,重慶話劇團首屆影視藝術培訓班招生。陳江在沙坪壩區文化館老師的鼓勵下“試著去考了考,竟然考上了。”陳江說。

  最初是想讓他演“孟小渝”

  話劇團培訓班臨近畢業時,陳江的又一次機遇來了——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凌宗魁執導的方言話劇《亡命生》來選角。“當時,劇裡的其他角色都選定了,隻差一個智力有點問題的角色。凌老師想找一個最‘靈’(有靈氣)的人來演。”最后選中的就是陳江。他也由此進入重慶曲藝團正式成了一名曲藝演員。

  1995年,《山城棒棒軍》劇組到重慶曲藝團選角,陳江也去了。但其實他去試戲那天,選的是演“孟小渝”的演員。“那天我很正式地穿了一身西裝去。一走攏,導演束一德就讓我和王群英試戲。那場戲是我要賣摩托車給他。”陳江笑著回憶,可能是自己在曲藝團小品、相聲演得多,無論怎麼演自己都搭得上話。

  一個月后,去劇組報到的電話來了。“報到的地方是華新街的一個招待所,隻給我說了演‘周幺雞’。”隨后,陳江才從隻有幾頁紙的劇本和導演的聊天中得知,“周幺雞就是一個從農村到城市打拼,想了歪點子,從偷井蓋到空手套白狼什麼‘歪路子’都干的小年輕。”

  那些年吃飯打車都“刷臉卡”

  陳江憶及當年《山城棒棒軍》的拍攝,很多細節他至今都能如數家珍。“較場口轉盤那個時候中間還是一個花園,我碰到‘毛子’讓他買我的智能頭盔就在那裡拍的。還有一場戲是在文化宮中門外面的花壇拍的,我記得當時我們把道具剛擺好,就有路人圍過來了,”回憶到這裡,陳江自己也笑了,“我也開始按自己的台詞說,結果真有路人信了,想買我的頭盔(大笑)。”

  “當時的片酬是300元一集,最終給我算的是9集,相當於《山城棒棒軍》拍完我拿了2700元。”陳江說,當時自己在曲藝團的月工資是400元。“這筆收入倒算不上巨款,但隨之后來的名氣,還真的讓我有點不適應。其實也可以說是有點飄飄然了。你想嘛,第一次演戲一演完就有人在大街上認出你了,啷個可能不激動?”

  陳江笑稱,后來流行的說法“刷臉卡”,自己當年就實現了。“吃飯打車隻要是被認出來的都不要錢,天天都有人請吃飯。”

  人生第二部片約就來自成都

  “周幺雞”的一舉爆紅,給陳江帶來的另一大好處就是,片約也隨之而來。“最先找到我的就是成都的峨眉電影制片廠。”雖然已經記不起當年這部有好幾十集的劇的名字,但陳江直接是用“暈了”來形容對方跟自己談報酬時的情景的。“那時叫‘勞務費’。他們說按700元一天給我結算,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一部戲下來就是好幾萬啊!”

  這也成了陳江和成都關系熱絡起來的開始。“1998年開始,成都接連有好幾部劇都找到了我。”陳江印象中,那之后自己在成都接的超過60集的電視劇就有三部,短的劇集就更數不勝數了。

  “他們趕潮流的動作也快。演方言劇隻要有點名氣了的,很快就有成都的電視台、公司來聯系拍戲。”陳江印象中,自己和“胖妹”劉軍都是這樣,在《山城棒棒軍》后接了不少成都的片約。

  重慶人直接、成都人含蓄

  2010年前后,陳江轉行做導演,又在成都斷斷續續待了四年。“兩邊跑,我覺得沒有任何差別。”陳江坦言,無論是做演員拍戲,還是當導演,說起來是離開了重慶的家去了成都,但“一點沒有出差的感覺,就像在家裡一樣。”

  當然,區別也有。作為曾經可以“刷臉卡”的明星,陳江笑著回憶起了兩件事。“在重慶,把我認出來了的人,一般都會說‘咦,勒是演周幺雞那個崽兒的嘛’。但成都人一般就不會。”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自己和“胖姐”鐘艷萍一起去吃飯,“吃完了,我去結賬。結果老板說,有人認得到你們,已經把賬結了。”陳江笑著說,至今自己都不曉得幫忙結賬的這個人長什麼樣。“這種表達區別就很明顯,重慶人直接,成都人含蓄。”

  如今,陳江依然不時會接到來自成都的邀約,欣然應允前往之余,他更大的感受是“越來越快了”,更像是在一體化了的同一個城市裡穿梭。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裘晉奕

(責編:秦潔、張祎)

本網專稿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

原創

頭圖推薦

  •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 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兩成 產能翻一番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
  • 智慧社區 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與驚喜智慧社區 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與...
  • 黨員志願者助農收割稻谷黨員志願者助農收割稻谷
  • 軌道交通18號線隧道掘進機投入作業軌道交通18號線隧道掘進機投入...
  • 渝中首個家庭型長租人才公寓本月投用渝中首個家庭型長租人才公寓本月...

圖片新聞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
  • 唐貞觀時期墊江縣令王才墓志銘被發現唐貞觀時期墊江縣...
  • 豐都龍河鎮:興產業 惠民生 促振興豐都龍河鎮:興產...
  • 兩江新區龍安路口公交站投用 居民出行不再難兩江新區龍安路口...
  • 涪陵:旱地種旱稻 省力省心收入高涪陵:旱地種旱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