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貌換新顏 香爐山街道故事多辦法多

劉政寧 黃亞輝 張莎

2020年11月27日15:02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寒暑春秋,白駒過隙,重慶市高新區香爐山街道成立四年。

  轄區內的三位社區書記聚在一起,從綜合治理到社區服務,想到哪,說到哪,熱熱鬧鬧,一團和氣,偶有居民加入話題,家常被越拉越遠,這些年的成長和改變,順著大家的話頭,流進冬日的暖陽裡。

  憶過往 平安綜治貫穿其中

  尹學梅、周孟、駱安明分別是康居西城第一、二、三社區書記,“我們三個人是街道的‘元老’。”

  三位老資歷,見証了整個小區的發展,街道的變化,感慨良多,“看著自己所工作的地方越來越好,我們作為見証者、參與者,很是驕傲。”

  最讓周孟記憶猶新的事,莫過於解決“人車爭道”的問題。康居西城第二社區臨近學校、菜市場,上下班高峰期加上孩子上下學,行人多、車輛多,主通道人車雜亂,不僅進出效率不高,還嚴重的影響到了居民的出行健康。

  “居民們和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商議出兩種方案:換一個出口或者拆掉現有的通道,重新修。”周孟覺得兩種都不妥,換一個出口不方便,打爛重修又要耽誤時間。

  “后來,我們社區招募了志願者,在高峰期堅守,施行‘合理放行’。”周孟站起來比劃人車如何錯開行進,惹得大伙笑。

  “說起菜市場,也是有一段故事。”尹學梅回憶,剛剛新建好的小區,沒有菜市場,居民們平日裡買菜不僅要走遠路,還花錢多。“很多居民找到我們訴苦。”

  社區趕忙引進農貿市場,沒成想,卻引出了“禍端”。農貿市場和民居“共用一堵牆”,平日裡上貨、銷售,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這一下,投訴電話更多了。”

  社區連忙通過合理規劃市場區域、上貨時間,從源頭上消除噪音,還居民一片安靜。

  看今朝 黨建聯席會立“奇功”

  就在尹學梅和周孟侃侃而談的時候,一旁的駱安明坐不住了。“我們這個小區太大了,他們提的菜市場問題還好解決,協商調理就行了,我遇到的問題,最棘手。”

  啥問題?丟東西!

  “新買的電瓶車沒過兩天,電瓶沒了。”一本正經的駱安明給氣笑了。“前幾年最猖獗的時候,平均每天3-5起。”

  沒有攝像頭嗎?“有啊,不高清啊,人臉都看不清。”

  問題頻發,在康居西城公租房黨建聯席會上受到關注,轄區相關部門認清賬、行職責,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通過需求與資源的匹配程度,指定相關單位落實項目,解決居民大小事,形成了“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社區工作機制。

  康居西城黨建聯席會上一番協調,200多萬元投入,為小區安裝高清天眼,讓偷盜行為無所遁形,同時,招募公益崗位,三班倒,每班6-8人,動態巡邏,守衛小區安全。

  這個“康居西城黨建聯席會”是啥?“群眾和部門之間的‘連心橋’。”

  聯席會每季度召開一次,由成員單位負責人參會。會前收集議題,領導實地調研,梳理出能夠在聯席會職權范圍內解決的問題,在會上明確責任單位、完成時限等﹔超出范圍內的問題將呈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會后將形成會議紀要,且在下一次聯席會上通報落實情況。

  況金鳳2012年就住進小區,見証了小區的翻天覆地變化。“我覺得這個聯席會好,我有兩個小孩,出門要操心,遇到不文明養犬的,我心都是揪著的,害怕得很。”

  “去年,聯席會上相關部門對文明養犬的相關事宜進行了討論,后面經過街道、各個部門的協調,現在我們小區養狗的居民文明程度高了很多。”況金鳳回憶,從去年開始,聯席會大大小小解決了很多問題,在幾人的回憶中,高空拋物頻發、康居西城小區內及周邊共享電動車的管理、規范管理康居西城小區內游攤散販等問題,都在聯席會的協調管理中,迎刃而解。

  在路上 專業團隊“護航”居民生活

  據了解,康居西城公租房小區目前已入住2.3萬余戶,加上流動人口,小區已超6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小區,內有3個社區、1所小學、7所幼兒園、1家醫院。

  如此大的體量,問題滋生。 “居民之間陌生感強,社區歸屬感低,業余生活匱乏。”

  “這些問題全靠社區解決,顯然力不從心。”三位書記均表示,社區居委會承擔著大量的行政和便民服務工作,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大攤子事兒,根本無暇開展有效的社會服務。

  針對公租房小區存在的問題,街道決定自籌資金,引進市級專業社工機構入駐小區,購買社工項目,彌補政府公共服務不足。

  這些項目分別針對兒童、殘疾人、老年人、社團組織、社區凝聚力等,以大型社區活動促進人際關系互動,以小組活動深化鄰裡情,以個案服務解決居民實際困難。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關注兒童成長與發展的“成長加油站”,是頗受公租房居民歡迎的社工項目。為增加項目粘合度,社工虛擬了三個“代言人”--“康小貝”“康小安”“康小志”。“康小貝”兒童樂園負責學齡前兒童早教,“康小安”主打安全課堂,“康小志”通過志願之家培育小小志願者。

  在“成長加油站”裡,社工不僅招攬了來自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科技學院的大批大學生志願者,還組建了一支“貝媽”志願者隊伍。

  目前,香爐山街道出資購買社工項目已連續開展兩年,街道總共投入130多萬元,購買了13個社工項目。

  每季度、每一年,香爐山街道都要組織“考試”,邀請居民代表當“考官”,社工機構現場“應考”,居民打分低的項目會被叫停。

(責編:陳易、張祎)

頭圖推薦

  • 智能產業集聚發展智能產業集聚發展
  • 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車隊虛擬世界“過招”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車...
  • “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 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兩成 產能翻一番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
  • 智慧社區 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與驚喜智慧社區 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與驚...

圖片新聞

  • 先睹為快 智博會上有這些“黑科技”先睹為快 智博會...
  • 重慶力爭年內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以上重慶力爭年內推廣...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
  • 唐貞觀時期墊江縣令王才墓志銘被發現唐貞觀時期墊江縣...
  • 豐都龍河鎮:興產業 惠民生 促振興豐都龍河鎮:興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