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綦路瀝青圖。受訪單位供圖
人民網重慶12月31日電 2020年5月,重慶市萬州區啟動了一項重大工程,投資總額約12.6億元。該工程就是由中交一公局三公司承建的萬州區通鄉鎮公路升級改造暨易地扶貧搬遷配套交通設施建設EPC整體打包項目(簡稱萬州EPC項目),工程共包含7個子項目,線路總長達120多公裡。
經過7個月的奮戰,項目部首戰告捷,余開路、開綦路兩個子項目於12月31日主體完工。
“這是一條民生路”
行走在蜿蜒盤旋的余開路上,剛鋪就的瀝青路黝黑發亮,從民房前、池塘邊、山林裡穿梭而過、嶄新的道路與獨具特色的山村風貌渾然一體,展現出一幅秀美的鄉村新畫卷。
余開路公路改擴建工程起點位於萬州區余家鎮石河橋,經平橋、孫家院子、鐵爐村、豌豆河壩等,在四川開江縣長嶺鎮薛家椏口與開江境內的道路交匯,道路全長約12公裡,路基寬6.5米,按四級道路標准建設。
據萬州交通局負責人介紹,為了更快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近年來萬州區加強與渝東、川東、鄂西等地協調發展,由此啟動萬州EPC項目,對120多公裡的鄉鎮公路進行提升改造,項目涉及沿線10個鄉鎮,惠及常駐人口30.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1萬人,佔到了全區貧困人口的20%。
“這是一條真正的民生路。”談及余開路,該負責人稱,余開路是萬州連接四川的早期公路之一,但由於路狀差,制約了沿線鄉村的發展。經過提升改造后,它必將對川渝兩地沿線鄉村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這是一條致富路”
對這兩條路的提升改造,最高興的還是期盼已久的沿線鄉村居民。
雖然已是寒冬,在公路沿線的一些村落,近幾天直到晚上11點,仍有不少人家亮著燈,人們烤著灰籠(炭火爐),興奮地談論著,話題都是同一個--新修好的路將帶給他們的改變。
在余家鎮硝水村,村民余祥善是村裡的養豬大戶。道路改造好了對他來說是重大利好:“以前路況不好,進出不便,現在從鎮上不用半小時就到了家門前,我在銷售方面不再愁了!”目前,他正在考慮擴大養豬規模,並打算以訂單式飼養土豬。
在余家鎮薛家埡口,針對人們對白酒質量的日益擔憂,村民楊紅權辦起酒廠,承諾隻生產真正的糧食酒,生意一直不錯。路好了,對他來說也是喜事一樁。他表示,經過多年苦心經營,他的酒在周邊地區已經形成了口碑效應。現在路修好了,運輸環節條件大大改善,他也能擴大規模,把自己釀的酒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余家鎮鐵爐村,是余開路線上的貧困村。余家鎮負責人介紹,鐵爐村共有村民2629人,其中建卡貧困戶110戶373人。脫貧攻堅以來,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如今,余開路的提升改造更加暢通了村民聯系外界的通道。接下來,村民將因地制宜,依托煥然一新的余開路,發展晚熟李、土雞、山羊、香豬等特色農業以及鄉村旅游產業,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這是一條樣板路!”
G243線開綦路段是萬州EPC項目本場戰役的“首個戰場”,萬州交通部門及業主佳路公司更是對這條路的道路質量“虎視眈眈”,嚴格要求。為此,項目經理譚利華立下軍令狀:“一定要把開綦路修建成為鄉鎮道路改造中的樣板工程。”
總長18公裡的開綦路相較於土層鬆軟易滑坡的余開路技術難度小,但“國道”使命在肩,通行車流量巨大,保通難題每日愈新。從開工至今,譚利華帶領團隊“科學規劃、精細管理、有效落實”,堅持黨建引領隊伍,凝聚團隊力量,克服重重困難,確保施工全程安全生產。
“一條高品質的改建公路,不但是實體功能質量和經久耐用的結合,還應當是公眾認可、使用方便、群眾滿意的高質量社會產品。”在整條線路優化設計過程中,項目總工程師岳志良始終堅持“質量第一,讓群眾滿意”的工作理念,他根據施工區域實際情況,主持設置方便游客駐車欣賞美景的停車港灣﹔根據群眾需求,設計多種形式的院壩及其連接路﹔根據全線排水系統規劃,恢復年久失修的水溝等,為打造這條美麗鄉村公路做了一系列努力工作。
就這樣,在項目領導班子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開綦路被打造成一條“出門瀝青路,抬腳上客車”的高標准、高顏值“樣板路”。
“這是一條良心路”
無論是盛夏還是凜冬,以“嚴”著稱的項目副經理關博文每天堅守在施工現場,工人們常常說:“余開路的每一寸路面,都有關經理的目光。”
硝水村有一村民以愛“唱反調”出名,一般不說他人好話。關博文聽說后主動請他出面當“監工”,每一道工序每一層作業都展現在他眼前。峻工時,他給出了自己的評價:“這是一條真正的良心路,要是所有的路都像你們這樣修就好了。”
施工隊伍還急群眾所需,解群眾所難。7月16日,在國道318線萬州段長嶺與長灘相接地帶發生山體滑坡,路面積水達1米左右。為了搶救被困群眾,公司裝載機手吳興建冒著生命危險,配合消防,將10多名被困群眾裝進鏟斗,轉移到安全地帶,得到了當地群眾的交口稱贊。
同樣在這場暴雨中受災的還有長嶺鎮龍立村,村內唯一一條通往梨園的道路被滑落的泥石沖毀。項目副經理孟紅偉臨危受命,帶著30多人的青年突擊隊,晝夜不停連軸轉、接力干,僅用11天完成搶修任務,保障了當地的鮮梨外銷不受影響。(劉政寧、黃亞輝、宋曉麗)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