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山區的孩子講述自己的故事。 上游新聞記者 劉力 攝
你織毛衣、我打手套、她縫帽子……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迎來最暖心的愛。1月14日,重慶市第八屆紅櫻桃“冬日針愛”志願行動捐贈儀式在渝中區七星崗通遠門城牆公園舉行。
這個冬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委、團市委、市婦聯、市關工委等部門共同開展了第八屆紅櫻桃“冬日針愛”志願行動,為高寒凝凍山區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送去溫暖。
他們為愛編織
一頂頂帽子,一雙雙手套,一條條圍巾,成為這個冬天最溫暖的活動。
第八屆紅櫻桃“冬日針愛”志願行動開展以來,全市有4萬余志願者加入編織志願者隊伍,他們中有花甲老人,也有青春活力的在校大學生﹔有愛生如子的學校老師,也有辛勤奮進的企業職工﹔有普通的熱心市民,也有成功的愛心企業家。
76歲的王慶華,是渝中區大溪溝街道華福巷社區“開心編織隊”副隊長,已參加紅櫻桃“冬日針愛”志願行動8年。她說:“我們是一群老太太,同時也是一群充滿活力和愛心的志願者。我們從2020年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開始編織,現在已織出帽子、圍巾和手套103件。”
為表彰活動中涌現出的有愛心、能奉獻、示范帶動作用好的編織志願者及組織單位,活動現場還對胡方等100名“最美編織志願者”、渝中區七星崗街道辦事處等60個“優秀組織單位”進行了表揚。
渝北區龍山街道旗龍路社區居民、退休教師高秀文榮獲“最美編織志願者”稱號。
他們在愛中成長
活動現場,一場時髦的學生T台秀正在表演。小模特們身上穿戴的,正是志願者們為高寒凝凍山區留守兒童編織的愛心織物。
“衣服穿著很暖和,帽子戴著也很暖和,感覺像得到了爸爸媽媽送的禮物,非常開心。”一張戴著黃色圍巾和帽子的小女孩照片出現在大屏幕,這是巫溪縣文峰小學六年級學生田彩梅,照片攝於2013年,當時她才4歲,現在已經11歲了。
田彩梅已是7年的“冬日針愛”受益者。她的爸爸眼睛不好,在重慶做盲人按摩,媽媽在廣東打工,隔很久一家人才能相見。
田彩梅說:“我的家鄉巫溪縣文峰鎮是高海拔山區,冬天的時候很冷,還會下雪。但是,每年冬天我會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那就是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編織的圍巾、手套和帽子,雖然我不認識他們,但是這些毛茸茸的禮物讓我感覺爸爸媽媽離我不遠,我生活在一個有愛的大家庭。”
活動中,眾多愛心單位、企業向留守兒童獻出愛心——江北區委宣傳部、區財政局、江北區五寶鎮、玉帶山小學、徐悲鴻中學為豐都縣都督鄉500名學生每人贈送一件防寒沖鋒衣﹔重慶新華書店集團公司捐出5000冊少兒書籍﹔重慶高速集團、重慶城市職業管理學院各捐出500件羽絨服和棉服……
相關新聞
“冬日針愛”陪70萬人次山區留守兒童走過8年
據了解,重慶市紅櫻桃“冬日針愛”志願行動已經連續開展了8年。8年來,全市編織志願者由最初的6000多人,發展到如今的30萬人﹔參與單位從開始的零星個體,發展到現在的60多所學校、100多家愛心企業以及80多個志願服務組織﹔活動編織的成品超過127萬件,讓70萬人次的山區留守兒童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濃濃的暖意。
據悉,本次儀式后,志願者們將分批把6萬余件圍巾、手套、帽子等愛心物資運送到我市高寒凝凍山區,作為新年的“最美禮物”送到留守兒童手中。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陳竹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