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重慶1月22日電(陳琦、劉敏、周小平) “十四五”時期是重慶市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為引導市兩會代表、委員聚焦“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實施積極協商議政,今(22)日,重慶舉行兩會專題“雲”記者會,邀請重慶市人大代表、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袁天長,市政協委員、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董建國圍繞“‘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實施”建言獻策。
袁天長:切實履行審查監督職責 助力規劃編制實施
“‘十四五’時期是新時代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關鍵五年,謀劃好‘十四五’發展非常重要,意義重大。”袁天長介紹,2020年以來,重慶市人大常委會把支持和督促重慶市人民政府科學務實抓好規劃綱要編制作為重要工作任務,開展了密切關注規劃編制進展情況、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建議、廣泛深入聽取吸納代表意見等系列工作。
“重慶市政府提交本次大會的規劃綱要草案根據重慶發展實際和市情特點,提出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符合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袁天長說,規劃綱要草案擘畫了建設一個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文化興的現代化重慶的美好願景,勾勒了重慶市未來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既有前瞻性、指導性,又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是重慶未來一個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路線。規劃綱要經本次市人代會批准后,市人民政府將扎實推進規劃的實施。
袁天長表示,為保障規劃綱要順利實施,重慶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將依法履職,支持督促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規劃的實施工作。通過督促及時完成重點專項規劃的編制審批,防止專項規劃編制審批時間過長而耽誤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重大政策的實施時間,影響規劃目標的實現﹔通過督促抓好年度計劃的制定及實施,做好五年規劃與年度計劃在政策、任務、目標、項目上的銜接,按照規劃綱要明確的發展方向確定年度工作重點,把五年規劃總體目標任務逐年分解到年度計劃目標任務中去,有力有序推進規劃的有效實施﹔通過督促制定規劃實施工作的配套措施,明確任務書、排出時間表,按照一本規劃藍圖、一套政策體系、一張項目清單、一張任務完成時間表的要求,推動規劃綱要真正落到實處﹔通過督促抓好規劃實施的中期評估,督促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建立完善規劃實施情況的考核評價機制,強化規劃綱要實施情況的檢查監督。明年,市人大常委會還擬將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推進情況報告,確保“十四五”時期各項任務目標順利實現。
易小光:構建重慶“十四五”現代化經濟體系
“‘十四五’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時期。”易小光說,重慶作為中西部唯一直轄市,擔負著“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簡稱發揮“三個作用”)的歷史使命,必須在“十四五”時期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發揮“三個作用”奠定堅實基礎。
如何構建重慶“十四五”現代化經濟體系?易小光建議首先是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塑造發展新優勢。以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為抓手,高標准建設具有強大創新要素集聚能力、引領重慶創新能力提升的載體,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源,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其次,通過推動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成為有全國影響力的經濟中心。
同時,優化“一區兩群”國土空間布局,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全面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一區兩群”國土空間格局,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
大力推動開放與區域合作,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支撐。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積極推動區域合作發展,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
此外,堅持可持續發展,成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深入踐行“兩山”理論,扎實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提升公共服務及基礎能力水平,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
董建國:努力編制符合民願 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規劃
“市發改委作為《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編制和實施牽頭單位,我們要努力編制一部符合市民意願、富有時代特征、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規劃。“董建國說。
董建國介紹,《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定性描述了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目標,《規劃綱要》予以細化量化,提出“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體系,科學確定“十四五”發展目標和指標。
同時,根據《規劃綱要》提出科技創新、區域發展、產業體系、城鄉融合、文化強市、社會建設等11項具體任務,深化細化重大戰略任務,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各方面,通過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如針對市民對健康生活的需要,細化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健康宜居城市、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等舉措﹔針對市民消費升級需求,細化商貿、健康、社會服務等舉措﹔針對人口分布和結構變化趨勢,強調建立以人口為導向的要素配置機制,細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舉措等。
此外,按照規劃任務項目化、清單化思路,統籌設置交通、水利、生態等20個專欄,明確“十四五”期間擬推進的重要目標、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研究提出重大項目500余項,體現規劃任務落實、措施落地。
在推動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實現方面,董建國介紹,將通過建立統一規劃體系,推動各級各類規劃同步編制、銜接一致,形成合力,加快構建定位准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規劃體系﹔構建政策協同機制,堅持規劃定方向、財政作保障、金融為支撐、其他政策相協調,構建規劃、財政、金融、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保障《規劃綱要》順利實施﹔抓好重點任務落實,強化年度計劃與《規劃綱要》的銜接落實,主要指標、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項目納入年度計劃,落實責任主體,明確任務分工﹔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健全規劃年度監測、中期評估、總結評估機制,強化監測評估結果應用,及時公布實施進展,自覺接受各方監督﹔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服務和監管方式,科學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動員各方力量共同推動《規劃綱要》落實﹔加強規劃編制、實施、監測評估、監督考核全過程的輿論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