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肺葉”南山,有一條與上新街連接的步道——黃葛古道。
2019年,南岸區按照山城步道建設要求,對黃葛古道實施了提檔升級。如今的黃葛古道是什麼樣子?1月26日,重慶日報記者前往探訪。
路面平整,崖邊增加了護欄
在上新街前驅路,記者找到了黃葛古道的入口。
古道依山而建,沿石梯而行,抬頭可見路面蜿蜒向上,不見盡頭,讓人聯想起古代“蜀道難”的場景。
好在,古道雖然是山路,卻不算特別陡峭。記者發現,步道由一色青石板拼成,寬約兩米,可供4人並肩上下。
黃葛古道因“黃葛樹”而得名。古道核心段一面貼壁,一面臨崖,靠崖邊滿是百年黃葛樹,參天蔽日,樹枝縱橫交錯。行走在古道上,一路綠蔭環繞、空氣清新,讓人心曠神怡。
記者與同事“慢悠悠”地向上爬行了10分鐘左右,額頭就開始冒汗。
或是考慮到這一點,每步行約5分鐘,步道便設有休息處,或木椅或石凳。
“我經常帶著孩子走這條道。”張秀韻是住在上新街的居民。當天,她一手拿著玩具,一手提著口袋,與兩個孩子從黃葛古道自上而下。她說,這古道雖然是山路,但路面平整,崖邊還增加了護欄,提高了安全性。
南岸區住建委工作人員介紹,黃葛古道提檔升級工程保留了古道原路基,對一些斷裂面進行了修復。同時,工程對古道1.4公裡核心段的道路、植被、危房等區域進行了修繕,增加了很多休息用座椅,還增設了護欄等安全措施,提高了步道整體平整性和安全性。
配套設施正逐步完善
記者發現,古道配套設施正逐步完善。
如古道近上新街段,因為崖邊地勢平坦開闊,提檔升級工程在這裡新建了一個“玩童古風園”,內有木制的秋千、滑梯等,供游人免費使用。記者路過時,就看到有家長帶著孩子在此玩耍。
此外,古道上還重建了3座廁所,增設了標識標牌、垃圾桶、夜間照明等設施若干。
南岸區住建委工作人員介紹,如今,二期工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后續將進一步完善古道的配套設置。
古道上還有一些傳統的茶館、小店。
步行至黃葛古道約1/3處,有一個小攤,可以買到飲料和小吃,以及重慶特色的“糖光燈”。攤主住家在附近,這個攤他擺了二十年。“每天都有不少人,在我這裡買瓶水或者吃的。”攤主說,步道修好了,今后游客估計還會更多。
在古道靠近南山段,有一家“古道茶館”。行人累了,可在這裡喝口茶,坐下聊聊天。
多處雕塑再現“古驛道”歷史
沿黃葛古道一路向上,路邊屹立著一些雕塑。有的,是一匹馬馱著滿背貨物,緩慢前行﹔有的,是人背著巨大的圓盤型貨物,坐在路邊,似乎在休息……
不遠處,還有處建筑,一邊緊靠山壁,一邊佇立斷崖上。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建在山道與黃葛樹中間的驛站。走近亭內,裡面設有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的“馬鞍”。
“這些場景,都是為了呈現黃葛古道的歷史元素。”南岸區住建委工作人員介紹,黃葛古道是古代重慶通往雲貴等地的一條陸上通道,被稱為重慶古代通南達海大道,也是重慶古絲綢之路起點。古時,很多人牽著馬、背著貨,往來在黃葛古道上。
同時,黃葛古道與千年道觀“老君洞”、千年古街“黃桷埡老街”相連,沿途可看到三毛故居、貴州商會館等文物故居。
南岸區住建委工作人員介紹,黃葛古道是巴渝十二景之一,有很多歷史元素。改造提升工程中,南岸區也注重挖掘古道的文化底蘊,打造了風雨亭、古道驛站、宋風廊亭等景觀,在沿途設置了多處關於古道歷史、遺跡的介紹,重現“古驛道”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
打卡攻略>>>
公交路線:304、318、320、321、323、354、376等公交車,在一天門站下。沿支公路可進入步道採取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