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夜景流光溢彩。華龍網記者 張質 攝
華龍網消息,6月11日至14日,第七屆西旅會暨2021重慶文旅會將在重慶舉行,兩大產業博覽會首次合並舉辦,這將為重慶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帶來新的機遇。
事實上,重慶的文旅融合一直在發力。近年來,重慶多次入圍十大熱門旅游城市。從洪崖洞、李子壩、長江索道,到三峽游、深度游,從“過境游”到“腹地游”……重慶旅游正釋放1+1>2的效應。
今年“五一”期間,解放碑步行街上游客如織。華龍網記者 張質 攝
現狀——
長江三峽游火爆 一票難求
5月20日下午,朝天門,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華夏神女3號”游輪即將啟航。這是目前長江三峽上最大有效載客量的豪華游輪,當天是它的首航日,而船票早在一周前,便已售罄。
當天,來自珠海的謝小玲和老伴興匆匆地上船,這是他們在渝旅游最后一站,這次來重慶,兩人已游玩了一周,不僅逛了磁器口、看了軌道穿樓,還租車自駕游了大足石刻、銅梁安居古城等地。
長江三峽游是謝小玲和老伴計劃已久的事。她記得上一次乘船游三峽時,游船不大,客房是上下鋪,沿岸景點也是匆匆打卡。“我們在網上了解到,三峽游沿線新增了不少看點,加上了解到這艘船是目前長江三峽上最大有效載客量的豪華游輪,船也很漂亮,像我們以前去韓國、日本航海旅游時坐的。”對於這次三峽游,謝小玲充滿期待。
正如謝小玲所感受的,近年來,三峽游一直在提檔升級。
“華夏神女3號”游輪所屬的重慶大美長江三峽游輪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海龍說,公司有3艘游輪在執航三峽游。“華夏神女3號”游輪上,實現了4G網絡全覆蓋,還設有影音娛樂空間、觀景吧、戶外觀景平台等,豐富游客在船上的娛樂活動。
除“華夏神女3號”外,重慶其他游輪公司也在打造大游輪,並陸續投入長江三峽游。游輪上的硬件設施、軟件服務,以及航線內容都在不斷提升。比如,重慶冠達世紀游輪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慶就告訴記者,他們今年安排了4艘游輪執航“詩畫三峽”經典航線。該航線可以走進三峽如詩畫卷的精華航段——瞿塘峽和巫峽,還能感受白帝城等歷史文化。
來自重慶航交所的信息顯示,目前,重慶共有44艘游輪執航三峽航線。從4月中旬開始,“五一”假期的船票就開始一票難求。不僅如此,船票價格也大幅上漲,重慶-宜昌航線,豪華游輪標准間船票均價達到3000元/人左右,最高3800元/人,比平時上漲30%以上。
“五一”假期,長江三峽游船共計發班115艘次,較2019年同期(5月1日-5月5日)增長13.86%﹔共計完成客運量2.23萬人,較2019年同期增長16.04%。三峽游輪企業僅船票收入就超過5000萬元。
今年“五一”期間,千厮門大橋上人頭攢動。華龍網記者 張質 攝
背后——
從觀光到休閑 重慶旅游內涵不斷提升
在中國旅游研究院長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市旅游經濟發展高級顧問羅茲柏看來,三峽游正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不斷升級。
今年3月,重慶發布《“三峽庫心•長江盆景”跨區域發展規劃》,將進一步深挖三峽文化內涵,延伸“烽煙三國”“天上黃水”等大型實景演藝集聚效應,策劃打造歷史文化長廊、三峽文化博覽館等文旅融合景觀帶,推出一批獨特生態文化產品和地域特色品牌,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抓住機遇,游輪公司相繼推出新航線。以世紀游輪為例,推出了重慶-萬州的“渝見山峽”新航線,將長江沿岸腹地景區融入其中,美維游輪則開通了萬州至宜昌、奉節至宜昌的短航線。
美維游輪所屬的重慶市東江實業市場開發部經理唐香靜的感受是,重慶已不只是一座人們口中的“網紅”城市,也不只是“打個卡”就走的城市。這座城市裡有更多值得游客品味和深度旅游的地方。因此,公司在船上聘請了歷史專家,在每個景點為游客講解當地的深厚歷史,讓他們深入感受這座山水之城的魅力。
三峽游的變遷,只是重慶旅游內涵提升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重慶連續登上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榜單。今年“五一”假期,重慶再次入圍十大熱門旅游城市,也成為夜游城市代表。攜程數據顯示,重慶還是十大租車熱門目的地。
從“網紅打卡城市”到如今的“熱門旅游目的地”,重慶的底氣在哪裡?在羅茲柏看來,不僅在於城市立體景觀自然風光,厚重悠久的人文歷史底蘊也為重慶旅游的興旺增添了底色。而這些文化元素也被植入景區景點、融入城市街區、嵌入美麗鄉村,為游客展示一個“立體”的山水、人文重慶。
如果說景點的數量和質量是城市旅游的“硬實力”,旅游公共服務的完善和人性化,則是“軟實力”——游客要看軌道穿樓,修了一個觀景平台﹔游客要看洪崖洞夜景,封了一座跨江大橋﹔過馬路人太多,警察蜀黍拉鏈式護送行人﹔推介各地景點,各區縣主要領導齊上陣……為讓游客游得舒心,重慶“實力寵粉”頻頻沖上熱搜榜,也增強了重慶文旅的吸引力。
在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楊曉霞看來,正是這些“寵粉”的行為,讓游客進得來、玩得好、留得住,從而產生“心甘情願”的消費,更願意下次再來。
一份數據也印証了她的觀點。這個“五一”,旅游收入破百億的城市共有4個,其中重慶實現旅游總收入124.7億,位列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成都,共接待游客1019.8萬人次,位列全國第六。
近年來,長江三峽游在游輪硬件設施、軟件服務,以及航線內容上不斷提升。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未來——
由“打卡游”向“深度游” 打造大旅游IP
如何聚焦新趨勢,搶抓新機遇,發展重慶旅游?
今年2月召開的2021年重慶文化和旅游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到,我市將聚焦品質化、智能化、綠色化、個性化、國際化、精神化消費新趨勢,搶抓高鐵旅游、大城市人群旅游剛需等新機遇,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對此,羅茲柏建議,要發揮特色資源、文化資源的吸引力,強化休閑、娛樂功能,打造出具備可親近性、可觸摸性、可體驗性的文旅產品,重視開發品質,著力打造品質旅游,不斷滿足游客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
“當前,便捷、高效的高鐵旅游已成為市場新熱點,單一的假日游將會逐漸向周末游+假日游轉變。”羅茲柏說,以三峽游為例,就可以利用高鐵等,探索水陸組合出行方式,讓三峽游逐步由“單向游”向“循環游”和“腹地游”發展。
楊曉霞建議,在基礎設施升級方面,重慶要進一步暢通交通干線與旅游景區“最后一公裡”。同時,推進智慧旅游建設,提高國際化的旅游服務能力和水平。
“現在旅游已經從簡單的觀光型,進入了觀光+體驗型階段。”楊曉霞提到,越來越多的游客注重旅途的體驗感。比如,年輕群體愛自由、夠洒脫、重體驗是他們的旅行特征﹔親子游不再是“帶孩子出門旅行”而是“通過旅行讓孩子認知世界”,這些都對城市做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楊曉霞看來,全域旅游不是全域美景,而是全域產業﹔全域旅游不是旅游全空間化,而是空間多元化。不斷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從指路牌等公共信息,到交通出行等服務,於細微之處做精做細管理服務,要讓游客進入重慶,就能感受到這就是一個大景區。同時,還要推進業態融合,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增強旅游產業的整體吸引力,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打造大旅游IP。
山水是重慶的“顏值”,人文是重慶的“氣質”。重慶旅游產業發展漸入佳境、方興未艾。行千裡、致廣大,重慶,等你來!
華龍網記者 劉艷 首席記者 佘振芳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