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勞動者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飯涼能加熱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勞動者港灣引發會內會外熱議

2020年01月12日08:22  來源:重慶日報
 

  環衛工人、保安保潔員、快遞小哥等勞動者,由於工作地點分散,工作環境和條件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普遍存在喝水難、熱飯難、歇腳難、如廁難等問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勞動者港灣”,讓勞動者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飯涼能加熱。

  如何進一步把“勞動者港灣”資源與群眾需求結合在一起,更好地服務勞動者?這成為會內會外熱議的一大話題。

  代表委員:

  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更多關懷

  “前兩天我們剛剛到全區的15個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為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建筑工人、管道維修人員等免費贈送了500多份愛心午餐。”市政協委員、渝中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萍告訴重慶日報記者,春節即將來臨,希望廣大戶外勞動者在寒冷冬日能感受到工會組織的溫暖。

  王萍介紹,自2016年以來,渝中區在華福巷社區、金銀灣社區、菜園壩垃圾中轉站、大黃路公廁等4處戶外勞動者相對集中、場地設備相對齊備、位置醒目方便出入的地點進行指導建設,並於2017年全部創建成為重慶市戶外勞動者站點首批示范點。2018年,該區籌集資金近20萬元命名了位於轄區建筑工地、企業、社區的11家區級戶外勞動者站點。目前,渝中區已建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15個。“接下來,我們將深化站點建設,進一步整合資源、擴面提效,做實做細戶外勞動者服務工作,切實發揮陣地作用,讓更多戶外勞動者深切感受到來自黨委政府、工會組織和社會各界的關懷與溫暖。”

  上個月,九龍坡區總工會聯合建設銀行楊家坪支行揭牌了該區的“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勞動者港灣”。市人大代表、九龍坡區總工會副主席(兼)黃春梅說,九龍坡區“勞動者港灣”有24個,對外開放衛生間16個,累計服務勞動職工19.6萬人次,極大地為戶外勞動者解決了困難。

  下一步,我們將號召更多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加入進來,繼續加大建設力度,完善服務功能,逐步建立形成覆蓋全區的服務戶外勞動者體系,讓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真正成為廣大職工的“溫馨港灣”。

  環衛工人:

  一口熱飯,暖胃更暖心

  “‘勞動者港灣’雖然不大,但每項功能都契合我們的需求。”九龍坡區環衛工人秦學梅說,其最大的便利,就是解決了“熱飯難”這一問題。1月11日,重慶日報記者就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建設勞動者港灣這一內容,第一時間連線了秦學梅。

  秦學梅工作是兩班倒,但難免會遇上連續上班的情況。“每到這個時候,吃飯時間就緊張了。”秦學梅說,“我們規定十二點半開始熱飯,下午一點上班,但公司隻有兩台熱飯機器,十幾位同事同時下班,排隊熱飯就特別擁擠。”

  “隻有半個小時時間,我回公司熱飯、吃飯,再趕去上班……一旦路上有點耽擱,或者遇上人多來不及,就隻好吃冷飯。夏天還好,冬天隻能選擇餓肚子。”秦學梅說,現在好了,熱飯隻需要到附近的勞動者港灣,不但路程短,熱飯也沒那麼擁擠,保証每次都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一口熱飯,暖的不止是胃,更是心!”

  對於勞動者港灣,秦學梅還有一個小小的期望——希望通過港灣,讓更多的人了解環衛工人的職責,讓環衛工人能得到更多尊重。

  “我一直以自己的工作為榮,但穿工作服出去吃飯,會遇到店家不讓我進門的情況。”秦學梅說,這比吃冷飯更難過,希望大家知道我們這個工作也不容易,哪怕給我們遞上一杯水,都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愛心港灣建設者:

  讓小小港灣智能化

  “‘勞動者港灣’是建行主動開放營業網點,為勞動者提供的便民服務場所。”建行楊家坪支行副行長楊鈳說,城市的建設離不開每一位普通勞動者的參與付出。特別是戶外勞動者,他們戰酷暑、斗嚴寒,給大家生活帶來了安全、便利與舒適。

  楊鈳介紹,2018年7月,建設銀行在全行網點打造“勞動者港灣”——向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快遞員等戶外工作者及其他勞動者提供歇腳休息的場所﹔向老弱病殘孕、走失兒童、考生等需要特殊關愛的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向社會公眾提供臨時休息、失物招領等惠民服務﹔向社會公眾提供黨建、普惠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等公眾教育宣傳。

  勞動者港灣裡設有衛生間、飲水機、休息桌椅、手機充電器、防暑降溫藥品、微波爐、放大鏡、點驗鈔機等基礎惠民服務設施,還有雨具、急救箱等應急設施以及可折疊輪椅、嬰兒車、助盲卡等特色服務設施。“我們的目的就是讓老百姓來‘港灣’,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飯涼能加熱。”楊鈳說。

  截至去年12月,建行重慶市分行“勞動者港灣”已覆蓋全部280個網點,對外開放衛生間198個,累計服務人次達269萬,港灣App累計注冊用戶45萬戶。

  “建行楊家坪支行與團市委、市青聯、九龍坡區團委共建的‘青春加油站·勞動者港灣’也於去年9月12日正式啟用並投入服務,為青年勞動者提供便利服務。”楊鈳表示,下一步,建行還將繼續打造一系列“特色港灣”,讓惠民服務常態化特色化。同時,升級“勞動者港灣”+智能應用,讓線上服務更加完善,持續為社會大眾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本報記者 黃喬 楊鈮紫 實習生 饒桐語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