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重慶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直面民生熱點、焦點、難點,一系列惠民舉措的推出,隻為讓美好生活更有溫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
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
落實養老服務發展實施方案,推動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和敬老院提檔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穩步提升城鄉低保標准,完善分類救助政策。
實施青年發展規劃。
發展兒童、殘疾人等福利事業,促進慈善事業發展。
提升退役軍人服務管理保障水平。
建設“勞動者港灣”,讓勞動者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飯涼能加熱。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普及普惠安全優質學前教育,力爭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本消除城鎮大班額,規范校外培訓機構。
統籌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
實施職業教育“雙高計劃”。
深化“四新”專業建設,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和一流課程“雙萬計劃”,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提升高等教育整體實力。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
實施健康中國重慶行動
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西部醫學中心。
擴大“三通”緊密型醫共體試點。
完善醫保綜合監管體系,開展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審批,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和保供穩價。
建設“美麗醫院”“智慧醫院”。
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加強疫苗監管。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辦好市六運會,籌備足球亞洲杯,加強重點體育設施建設,開展全民健身,建設體育強市。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准化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重慶。
發展數字創意文化產業,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抓好大足石刻保護利用,推進釣魚城遺址、白鶴梁題刻申遺。
保護紅岩革命文物,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深化“楓橋經驗”重慶實踐十項行動,完善信訪制度,健全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
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拓展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制度化渠道,深化“三社聯動”實踐,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
開展城市安全示范創建,推進消防安全、校園安全、道路運輸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專項治理。
完善應急四大體系,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
加強自然災害防范應對。
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和普法工作。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完善雙擁工作和軍民共建機制,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局面。本報記者 張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