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行李箱裝著"礦泉水" 為何隻能看不能喝

2020年01月13日08:07  來源:重慶晨報
 

  開箱人:市政協委員、重慶三峽環保集團董事長唐世田

  他的行李箱裝著一瓶“礦泉水” 為何隻能看不能喝

  1月8日,距離今年重慶兩會開幕還有2天,市政協委員、重慶三峽環保集團董事長唐世田在辦公室裡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行李箱:一瓶“礦泉水”、一個筆記本和一疊“沉甸甸”的資料……對他來說,裡面的每個小物件,都和環保息息相關,有著特殊的意義。

  一瓶“礦泉水”

  竟然來自於污水處理廠

  打開唐世田的行李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瓶“礦泉水”,這瓶水看上去和普通礦泉水沒什麼兩樣,但卻大有來頭。

  原來,這瓶水來自雲陽縣的一個鄉鎮的河溝。“裡面裝的是經過處理后的污水,看上去很干淨吧。”唐世田自豪地說。至今,他還清楚記得自己第一次去那裡的情景,水質特別糟糕,黑得像墨汁一樣,經過幾年的治理,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中的一級標准B標准。

  “帶著這瓶水上會,是希望其他代表委員都看看重慶在環境保護、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績。”唐世田說,作為一個環保企業,他希望能為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去年,我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績。”唐世田說,去年1-11月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納入國家考核的42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7.6%(同比提高7.1%)。按照規劃,到2021年,我市計劃完成7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15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110座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技術改造、修建320公裡城市污水管網和1790公裡鄉鎮污水管網工程,目前完成率超過60%。

  一本筆記

  記錄他一整年的調研足跡

  除了是一位企業家,唐世田同時還擔任重慶市政協資環建委副主任、重慶市環保企業商會會長,他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杰出專家,每年會參與很多走訪調研,僅去年就去了10多個區縣。

  “2019年3月12日,到奉節吐祥鎮調研﹔2019年4月19日,雲陽縣盤龍鎮調研……”唐世田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著一年的調研筆記,時間、地點、調研情況都記錄得非常清楚,每一頁的右上角還有編號,能快速查到每個調研項目的情況。在每個調研項目下面,他還會附上一個自己的分析。

  “目前,我們在重慶有100多個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的污水5萬噸左右,基本都是在鄉鎮。能把鄉鎮的污水處理好,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唐世田說,去年,公司在黔江,巫溪、雲陽、奉節、巴南等區縣建了10個污水處理廠,其中合川區燕窩鎮就有5個污水處理廠。

  多年來,公司成功為全國各地解決了大量環境污染治理難題,為各地的環境污染治理和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疊資料

  全都離不開水污染治理

  在唐世田看來,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面廣,很多工作仍不能懈怠。正因如此,他每年參會的提案、建議和發言都和環保有關。

  “這是我根據自己工作的經驗和積累,梳理出的一些問題和建議。”唐世田從行李箱拿出一疊資料說,今年重慶兩會,他將再次為環保建言獻策。

  對於目前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他覺得還存在3個問題:一是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壓力尚存,部分河流水質仍未達標﹔二是市政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能力發揮不足,治理系統仍待加強﹔三是污染源追溯難度大,源頭控制需加強。對此,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對策建議,一是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二是加大力度控制污染源﹔三是進一步培育民營環保企業這支生力軍。

  他說,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又位於三峽庫區的核心地帶,保護水生態水環境的任務特別繁重。每個人都要切實擔當起上游責任,圍繞“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目標努力奮斗。

  重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蔣艷 黎靜 譚柯 實習生 柳硯秋 薛琪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