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的故事經常在這裡發生”

——高新區康居西城公租房扎實推進社區治理受歡迎

2020年02月01日08:47  來源:重慶日報
 

近日,康居西城公租房小區殘疾人日間照料點,志願者陪著蔣昌智(左二)等做手工,讓他們在康復過程中有更多的文化生活。記者 羅斌 攝

  開欄語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深厚基礎和重要支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科學指引和基本遵循。近年來,我市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深化對社會治理的探索。本報今起推出“基層治理看巴渝”專欄,多角度、多層面報道基層社會治理的探索和實踐,助力我市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以實際行動推動全會精神在我市落地生根。敬請關注。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高新區香爐山街道康居西城公租房小區的康居廣場上熱鬧非凡,康墨書畫社的“書法家”正為居民免費題寫春聯。隻見他們奮筆疾書,一副副春聯和福字剛寫好,就被居民“搶”走了。

  康墨書畫社是康居西城針對老年人創建的“最美夕陽紅”9大文藝社團之一。近年來,市公租房管理局積極探索社區治理項目管理,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社區為基礎、社會組織為支撐的多元主體合作的公租房社區治理模式,累計在各公租房小區開展了78個社區治理項目。其中,康居西城針對小區的不同人群推出了“康鄰同行”“成長加油站”“最美夕陽紅”等項目,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

  建殘疾人日間照料點

  不花錢就能嘗美味午餐

  近一年來,每周一到周五早上10點左右,康居西城二社區5組團蔣昌智都會在家人陪伴下,到社區的殘疾人日間照料點“打卡”。

  殘疾人日間照料點2018年10月建成,不僅擺放有各種康復器材,還不時聯絡志願者和康復醫院為居民做康復護理。

  更讓蔣昌智滿意的是,小區將殘疾人日間照料點和殘疾人文體示范點建設相結合,不僅經常組織居民開展折紙、做錢包等活動,還為殘疾人提供免費午餐。“不花一分錢,就能嘗到炒雞丁、青椒牛肉絲等飯菜,味道巴適!”

  殘疾人日間照料點是康居西城打造“康鄰同行”品牌的一個見証。康居西城第一社區支部書記尹雪梅介紹,小區不僅改造提升了養老服務站,配備康復室、圖書室、休息室、娛樂室、飯堂以及圍棋、象棋等娛樂設施﹔每周四還舉行義診、義剪、義修……一個個貼心服務在引導居民從“小家”走進“大家”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對小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設立“成長加油站”

  兒童邊玩邊學安全知識

  在康居西城,中青年家庭和孩子也從社區治理中得到實惠。

  1月16日下午,康二社區的“兒童之家”舉辦了“小小花朵向陽開”兒童手工主題活動,數十個小朋友和家人坐在一起做手工、跳舞,感受到濃濃的親子氛圍。

  “成長加油站”是康居西城為兒童量身定制的一個節目,自2018年成立以來,已提供了380場次服務。

  比如,“成長加油站”提供了康小安、康小貝等活動,寓教於樂,給孩子普及安全知識﹔再比如,針對下午4點放學后,部分孩子沒有人照看的尷尬,“成長加油站”設立了龍志學堂,將孩子們集中在一起由社工照看。

  “暖心的故事經常在這裡發生。‘成長加油站’不僅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也加深了鄰裡之間的感情。”二社區居民崔飛說。

  “志願雲”服務平台

  吸引近5000居民注冊

  在康居西城,為社區治理點贊的不隻崔飛一個。

  康居西城有居民4.5萬余人,流動黨員近300名。為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先鋒模范作用,小區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還設立了“香康流金”黨員驛站,定期家訪,幫助居民解決生活中的“疑難雜症”。

  “居民的家安穩了,才有閑心樂呵。”黨員劉自棟說,他剛入住時,摩托車失竊的事時有發生。2019年,在市公租房管理局的支持下,街道對小區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安裝了300多個高清攝像頭。社區還建立了志願巡邏隊,他自發請纓,每天在小區裡巡邏。康居西城將技防、專業值守和志願巡邏相結合,使得居民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在黨員們的帶動下,許多居民從社區活動的參與者變成了組織者。截至去年底,康居西城小區“志願雲”服務平台共注冊志願者近5000人,發布志願服務項目290個。 本報記者 廖雪梅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