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海購倉裡,工作人員忙碌地打包著即將出倉的商品。馬天龍 攝
原本屬於跨境電商出貨量淡季的春節前后,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而呈現出“加速度”上漲。
在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簡稱重慶保稅港區)的海購倉裡,帶著口罩的工人經過體溫檢測后,站在消毒防疫后的工位上忙碌地打包著商品。不斷攀升的出貨量讓這裡的工作節奏比以往顯得更加緊張。
得益於高效的通關環境和布局跨境電商試點較早等優勢,重慶保稅港區跨境電商業務發展迅速。目前,已與包括菜鳥、網易考拉等跨境電商“頭部企業”實現合作,跨境電商保稅倉面積達到8萬平方米,倉庫出貨范圍覆蓋全國各地。
“今年1-2月,跨境電商成交訂單約277萬單,同比增長25%。” 重慶保稅港區跨境電商業務相關負責人說,往年跨境電商的淡季在今年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旺季。
旺盛的業務需求成為推動跨境電商企業加速復工的“催化劑”。2月10日,重慶保稅港區跨境電商業務開始復工。到2月25日,400多名業務線員工已全部返崗。實現滿員運轉后,保稅倉出貨量開始不斷創下春節以來新高。
此外,近年來陸續上線的智能化系統,也為跨境電商企業在疫情下有序復工提供助力。位於重慶保稅港區空港片區的菜鳥倉庫內,一套智能化分揀打包作業系統可以實現自動分撥、稱重等功能,全程無紙化作業,且與海關系統聯動,可進行快速抽查,自動反饋,不僅降低了人力成本,作業效率更是翻倍。
跨境電商淡季轉旺季,折射的是疫情之下消費習慣從線下到線上的大幅遷移。來自重慶保稅港區跨境電商保稅倉的出貨記錄顯示,包括奶粉等母嬰用品下單量在春節后出現明顯上漲,“我們分析這與因疫情而產生的線下渠道受阻有關。”上述負責人稱,新冠肺炎疫情也導致消費者對健康的日益重視,部分保健品出貨量也呈現不同程度上行。
“目前,保稅倉實行早晚班輪流制,確保每天晚上9點前所下訂單,當日即可出庫。” 重慶保稅港區跨境電商業務相關負責人說。
根據區內跨境電商企業數據反饋,重慶保稅港區跨境電商進口業務今年1至2月實現交易額約4.3億元,同比增長17%,佔重慶市當期跨境電商交易總額的58%。(王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