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總產值有望達4500億元——

重慶消費品工業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2020年04月11日10:05  來源:重慶日報網
 

  每天早上,位於江津工業園區的重慶桃李面包有限公司大門口,都有一長溜車子前來將新鮮出爐的30多噸、數十個品種的面包,運送到全市上千家超市、商場進行售賣。

  在桃李面包公司周邊半小時車程內,該公司可以便捷採購到生產面包所需的面粉、食用油、調味品等。

  今年3月初,在工信部發布的第九批全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裡,江津工業園區以食品糧油加工產業躋身榜單,成為我市又一個國家級食品產業示范基地。

  以特色化產業推動消費品工業發展,這樣的案例在我市有不少——與江津區鄰近的榮昌區,以當地特產陶瓷、夏布等輕工產品為主,培育陶瓷示范園、創意產業園,提升陶瓷、夏布紡織等產品附加值,出口海外市場。

  來自市經信委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規上消費品工業企業實現3213億元產值,佔全市規上工業產值總額近兩成,“小、輕、新”的消費品工業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那麼,當前重慶消費品工業有哪些發展特點?如何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重慶日報記者近期走進部分消費品工業企業進行了調查。

  練內功

  智能創新為企業賦能

  每包衛生棉都可掃碼溯源,讓消費者放心消費;掃一掃嬰兒用紙尿布包裝袋上的二維碼,也可及時獲取生產信息……在生產婦嬰衛生用品的重慶百亞衛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基地,這些常見的日用消費品,都打上了智能化印記。

  “實施智能化改造,最明顯的變化是生產線對人工依賴少了,產品質量也提高不少。”百亞股份負責人介紹,通過在建的衛生棉生產研發和數據中心,將實現生產端與消費端鏈接,不僅每件衛生產品可以掃碼溯源,讓消費者清楚產品信息,而且企業也可通過搜集消費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為研發提供參考依據,從而實現精准銷售。與百亞股份一樣,我市不少消費品工業企業正依托大數據智能化等方式,對原有生產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以實現高質量發展。

  涪陵榨菜集團華富榨菜廠計量包裝二車間,每天都有這樣的自動化生產場景——10多台自動包裝機,每台包裝機上都與一台自動計量機相連,兩輛方形自動運輸小車穿梭於包裝機之間,依次把榨菜絲倒入。緊接著,每台計量機上的10多個計量斗,很快完成裝菜、充氮、熱封裝等一連串自動化操作。

  “這樣的生產線已有近20條。”涪陵榨菜生產設備部負責人譚永紅介紹,目前除榨菜的原料青菜頭需人工削皮、腌制外,其榨菜成品加工環節,包括切絲、拌料、裝箱等10多道工序均實現智能化,並且年產能提高近10倍。

  “智能化改造和創新步伐逐年加快,是當前全市消費品工業發展的最大亮點。”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稱,在2019年,頂正包材等2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級智能工廠,益海嘉裡(重慶)糧油等19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級數字化車間,恆安紙業等7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級綠色工廠,智能創新已成為推動全市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強聯動

  前端連接農業,后端布局電商

  近3個月來,疫情防控下的居家隔離“宅生活”,讓消費者對於線上採購消費品需求大增,對消費品工業形成了較強帶動。

  “在京東、拼多多、天貓、蘇寧易購等多個電商平台上,我們都新開了旗艦店。”重慶啤酒渠道營銷總監陳思宇稱,重慶啤酒還與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多個外賣平台進行合作。比如在攀枝花,重啤與當地一家外賣平台合作,推出外賣啤酒加炸雞套餐,頗受消費者熱捧。

  “激活網上消費、拓寬電商銷售渠道,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將是消費品工業企業必修課。”市經信委消費品工業處副處長柏瀟說。

  消費品工業涉及吃、穿、用,其產品原料多是農產品,與“三農”聯系緊密,因此當前不少消費品工業企業積極打通工業和農業全產業鏈,實現協同發展。

  重慶江小白酒業公司近年通過建設高粱產業園,採用“企業+基地+農戶”訂單種植合作方式,引進農業技術科學指導員,為農戶提供專業的田間管理指導,並由企業以協議托底價收購高粱。

  當地農戶收獲的高粱,直接就近運往江小白車間,既節約運輸成本、保障高粱品質,又解決了銷售問題,實現穩定增收。同時,江小白還通過發展工業旅游、鄉村旅游,讓不少農戶吃上“旅游飯”。

  “強化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加強工業對農業的反哺,是推動農、工、商融合的關鍵。”柏瀟說。

  集群化

  龍頭項目帶動消費品企業扎堆

  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是近年全市消費品工業發展的另一亮點。

  比如,江津區依托食品糧油加工產業集群,成功創建國家級特色產業示范基地;永川區圍繞紙張制造產業,成功建立造紙及紙制品百億級產業鏈群;長壽區依托中國家居(木業)產業基地、中國十大木業產業加工園等“金字招牌”,加速企業集聚,家居產業產值規模突破百億元。

  “通過培育以食用油和食品制造為主的糧油食品示范基地,目前園區糧油食品產業年產值已達到300億元。”江津工業園區發展中心副主任何富強稱,園區已形成食用油、面包、調味品等多種食品種類聚集的產業集群,匯聚了金龍魚、桃李面包、江小白等知名品牌,集聚糧油食品加工及配套企業110家,形成食用油精煉分裝、休閑食品加工等多門類的全產業鏈。

  圍繞推動全市消費品工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重慶市推動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將在“一區兩群”分別建設一批特色產業突出、集群效應明顯、產業生態完善的消費品工業特色產業基地;到2022年,全市消費品工業總產值有望達4500億元。

  “集群發展更有利於突出特色,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發揮集群效應。”柏瀟表示,2019年,我市把143個企業品牌、5個區域品牌納入“重慶市首批消費品工業重點培育品牌項目庫”,包括市民耳熟能詳的冷酸靈、譚木匠、天友等品牌均在此列。

  去年底,我市還啟動了消費品工業重點培育品牌試點示范項目遴選,面向食品、輕工、服裝等企業進行征集,入選企業將由市經信委牽頭整合渠道資源進行幫扶。

  而今年,我市將重點圍繞提升消費品工業創意設計水平,深入推進工商、工旅融合,助推全市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

(責編:黃凌、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