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區龍駒鎮梧桐村

引進一隻蘆花雞 帶富一方老百姓

2020年05月08日08:09  來源:重慶日報網
 

白新亮(右一)與村民交流蘆花雞養殖經驗。(受訪者供圖)

  ■今年,龍駒鎮投資340萬元,採用“基地+專業合作社+大戶+農戶”的運作模式,在梧桐村、嶺上村、龍溪村、茶園村、宏福村建成5個示范區,在燈塔社區、民義村、花坪村等地發展9個養殖點,按照50隻/畝生態散養標准,建成10萬隻蘆花雞養殖基地。

  ■到今年8月,整個項目完成后,全鎮年出欄蘆花雞可達20萬隻以上,年銷售額將達1500萬元以上,將帶動100戶以上群眾戶均增收5萬元。

  萬州區龍駒鎮梧桐村名字很美,但沒有引來“金鳳凰”。2017年9月,新來的“第一書記”白新亮卻為梧桐村引來了蘆花雞。

  兩年多來,梧桐村實施蘆花雞生態養殖扶貧產業項目,引進蘆花雞保種場西南基地,帶動龍駒鎮生態散養10萬隻蘆花雞,並形成養殖、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在偏僻的山溝裡打造年產值上億元的扶貧產業。

  “引進一隻蘆花雞,帶富一方老百姓。”5月6日,龍駒鎮黨委書記張鳳政介紹,蘆花雞項目培植起扶貧產業,壯大了集體經濟、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引進養殖大戶喂養蘆花雞

  龍駒鎮是全市18個市級深度貧困鄉鎮之一,梧桐村更是貧中之貧——全村地處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槽谷斜坡地帶,土地貧瘠,扶貧產業與集體經濟幾乎空白,村裡大多數青壯年都外出打工。

  “沒有產業怎麼脫貧?”白新亮來自萬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初到梧桐村,他有些犯難。但深入走訪,白新亮發現這裡林地面積達70%,“可不可以林下養雞呢?”

  養雞並不新鮮,如何養才能掙錢是關鍵。聽說有個叫牟桔豐的在萬州李河鎮養雞虧了180多萬元,白新亮前去拜訪,希望從對方的失敗中吸取些教訓。原來牟桔豐養蛋雞虧了,但喂的蘆花雞不錯,他還在萬州城區開了家蘆花雞餐館。牟桔豐介紹,蘆花雞是從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引進的,屬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畜產品,有2000多年的喂養歷史。蘆花雞抗病力強、靈敏好動,皮薄、皮下脂肪少、瘦肉多,肉質和口感鮮嫩,經濟價值高。

  2017年12月,牟桔豐的重慶市銘森晟祥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銘森晟祥農牧公司)落戶梧桐村,投資50萬元,流轉380畝土地、林地,實施蘆花雞生態養殖扶貧產業項目。新的養殖方式以每20畝地為一個單元,養1000隻蘆花雞,同時建10個雞舍,讓蘆花雞既有覓食運動的場地,又有躲雨歇息的圈舍。

  “帶動貧困戶脫貧、解決集體經濟空殼、幫助群眾增收。”白新亮介紹,一是有7戶貧困戶養蘆花雞,以每人50隻為標准,由幫扶單位出一點、企業出一點購買雞苗,委托牟桔豐代養,貧困戶出勞力參與喂養,每賣出一隻雞貧困戶分紅18元﹔二是其他村民以每隻20元價格購進兩個月大雞苗自養,8個月后銘森晟祥農牧公司以每隻85元回購﹔三是村集體投入10萬元幫扶資金建儲備雞苗大棚供項目使用,基地每賣一隻雞拿出2元錢作為村集體收入。白新亮稱,“第一年陸續養了7000隻,年底就見了效益!”

  2018年,梧桐村共銷售5000余隻蘆花雞,創收60余萬元。去年1月,梧桐村舉行蘆花雞生態養殖項目半年分紅大會,村民和貧困戶獲得9000元分紅,村集體也有了第一筆經營性收入6018元。

  請來山東老板建起保種場

  看養蘆花雞能掙錢,梧桐村80多戶村民都養起蘆花雞,養殖規模很快達到2.5萬隻,並創新推出了消費領養、社會認養、區域聯養、分戶散養和托管代養等“五養新模式”。但隨著養殖規模擴大,每一批蘆花雞苗從山東購回的運輸成本很高。

  在山東與重慶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中,濟寧市對口幫扶萬州。2018年9月,白新亮找到濟寧駐萬州東西部扶貧協作挂職干部,希望對方在蘆花雞發展上給予更多支持。一個月后,濟寧市汶上縣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金秋農牧科技公司)負責人賈建國一行深入梧桐村考察扶貧產業,並決定將國家級汶上蘆花雞保種場西南基地落戶梧桐村,金秋農牧科技公司佔18%的股份、銘森晟祥農牧公司佔82%的股份。與此同時,項目獲得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380萬元幫助基地建設,其中40%作為貧困戶和佔地村民股份、10%作為村集體股,每年按入股金額的6%分紅,剩余的50%支持企業。

  “雞苗問題解決了,養殖積極性更高了。”2019年11月,汶上蘆花雞保種場西南基地在梧桐村建成,佔地18畝,年提供雞苗200萬隻,專門為西南地區提供蘆花雞雞苗。龍駒鎮鎮長丁時成稱,“雞苗有了保障,全鎮隨即推出了10萬隻蘆花雞山地生態散養項目。”

  今年,龍駒鎮投資340萬元,採用“基地+專業合作社+大戶+農戶”的運作模式,在梧桐村、嶺上村、龍溪村、茶園村、宏福村建成5個示范區,在燈塔社區、民義村、花坪村等地發展9個養殖點,按照50隻/畝生態散養標准,建成10萬隻蘆花雞養殖基地。

  丁時成稱,到今年8月,整個項目完成后,全鎮年出欄蘆花雞可達20萬隻以上,年銷售額將達1500萬元以上,將帶動100戶以上群眾戶均增收5萬元。

  現在,萬州除龍駒鎮外還有后山、熊家、普子、李河等10多個鄉鎮開始喂養蘆花雞,養殖規模達2萬多隻﹔重慶市內豐都、忠縣、巫溪、黔江等區縣,市外四川、貴州、湖北等省市預購蘆花雞苗近10萬隻。

  完善深加工銷售全產業鏈

  養殖規模上去了,銷售市場必須打開。截至目前,梧桐村對外銷售蘆花雞雞苗15萬余隻。按照養殖協議,養殖戶除了自己銷售外,種苗基地要負責回購成年雞。白新亮稱:“未雨綢繆,要完善從雞苗繁育、山地散養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

  為解決蘆花雞的適應性、免疫條件和原生態散養等問題,重慶三峽學院農學院、梧桐村集體、蘆花雞繁育基地三方共同打造農家“科技小院”平台,邀請農學院專家、科技特派員、山東專家提供技術支持,培養專業養殖技術人才,從育種、飼料研發、中藥免疫等方面進行科研項目攻關。

  與此同時,龍駒鎮信義社區將轄區原有的殺豬場改造成蘆花雞屠宰、冷鏈車間﹔龍駒鎮政府在小微加工園建標准化深加工廠房,租給銘森晟祥農牧公司加工麻辣雞塊、鹽焗雞、風干雞等。

  4月15日,“蘆花椒椒雞”專賣店在龍駒鎮正式營業。半個多月來,該店“蘆花椒椒雞”平均每天銷售50多隻,有的還通過線上賣到了北京、上海等地。

  “蘆花椒椒雞”是銘森晟祥農牧公司與豐都縣源源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深加工產品。去年以來,“蘆花椒椒雞”累計銷售7000隻,產值120萬元。

  “蘆花椒椒雞”還將在萬州城區布點多個門店,為龍駒鎮貧困人口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對外開展加盟店合作。此外,龍駒鎮還將常年採取消費扶貧、直播帶貨、超市對接等方式銷售蘆花雞及深加工產品。

  “今年初,東西協作‘十萬隻蘆花綠殼蛋雞項目’又落戶梧桐村。”白新亮稱,未來,蘆花雞繁育基地每年可提供500萬隻雞苗,產值可達5000萬元﹔龍駒鎮的散養蘆花雞年出欄量可達20萬隻,產值2000萬元﹔加上年產3000萬枚“綠殼蛋”和“蘆花椒椒雞”等深加工項目,蘆花雞將成長為產值上億元的扶貧支柱產業。本報記者 彭瑜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