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湖牧場。南天湖管委會供圖
人民網重慶5月19日電 5月30日,豐都南天湖旅游度假區將開園。屆時市民可一賞森林、濕地、草原美景。
集濕地、森林、草原生態於一體
春“花 ”、夏“爽”、秋“畫”、冬“雪”,南天湖是四季皆可游可賞可玩的旅游休閑度假勝地。南天湖景區海拔在1400-2000米之間,夏季平均氣溫20℃,森林覆蓋率達86%。集濕地生態、森林生態和草原生態於一體,生態系統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
斜陽。南天湖管委會供圖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也是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
據專家考証,南天湖在距今大約2500萬年前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過程中形成,屬於典型的喀斯特高山湖泊。湖周群山環繞、湖水多彩清澈、景色天然絕美,如一塊翡翠鑲嵌於碧綠群山之中。湖水從四面山澗溪流注入,水質澄澈透明,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是純天然優質礦泉水。
除了南天湖,在南天湖旅游度假區內還有夢月湖和天湖瑤池。在南天湖周邊,還布滿了大片未開發的高山濕地,靜靜維系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被稱為“綠色水庫”、“綠肺”。
南天湖旅游度假區森林覆蓋率達86%,植被類型豐富、動植物種類多樣。在天堂谷區域,森林覆蓋率更是達到95%,且擁有西南地區少有的原始森林。
因為林灌密集,條件優越,南天湖旅游度假區的野生動物群種類十分豐富,不少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棲息於此。在這裡,游客隨時有機會看到紅腹錦雞、寶興樹蛙、刺豬等珍稀動物,與他們親密接觸。
草場。南天湖管委會供圖
周邊景點各有風情
南天湖景區的森林、草原、濕地讓人流連忘返,周邊景點也各有風情。
位於南天湖旅游度假區入口的廂壩度假小鎮,在自然村落廂壩村基礎上規劃建設。這裡擁有養生度假院落、精品度假酒店、公寓式酒店和家庭旅館等各類住宿場所。廂壩集市、名湖美食街、南天湖啤酒廠、體育公園、奇石公園也都坐落於此。
其中,廂壩集市是南天湖地區原住民的“逢場”之地。逢每旬2、5、8的日子,集市便會開放。人們會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趕場”,熱鬧非凡。
廂壩集市於2018年全面升級改造,成為既服務原住民、又服務游客的特色集市。在集市,市民可以吃到高山羊肉、嘟粑臘肉、天麻燉雞、土家糍粑、油燜竹筍、高山蕨菜等地方特色菜肴,還可以買到天麻、蜂蜜、核桃、養生豆等土特產品。
藍色南天湖。南天湖管委會供圖
附近的南天湖啤酒廠,則利用高山礦泉水,引進德國精釀原漿啤酒的生產設備和工藝,釀造出來的成品啤酒質地新鮮、口感醇厚,被稱為“啤酒皇后”。
而南天湖觀景平台,是欣賞南天湖美景的絕佳位置。
南天湖四季景致各異,都大有看頭。春天,湖泊水光瀲艷,山花絢麗奪目﹔夏天,湖邊樹木繁茂,山上灌木蔥翠﹔秋天,南天湖則像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冬天,南天湖則化身成為晶瑩的冰雪世界,座座大山蠟象奔馳,片片森林銀妝素裹。
還有茶花谷、南天古道、情人谷、玉皇峰、南天門、蓮霧峰、七仙池等景點,處處展現著南天湖的仙境魅力。
星空下的南天湖。南天湖管委會供圖
賞景中感受文化內涵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發展歷史造就了豐都縣獨特、完整的文化體系,孕育出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南天湖旅游度假區,市民不僅可以親眼觀摩到包鸞竹席等高超的非遺技藝,親身參與到神鼓舞、戲牛舞等非遺活動中,體驗到麥稈畫、葉脈畫等非遺產品制作,還可以在南天湖旅游度假區綜合服務中心非物質文化展廳買到整個豐都的非遺旅游產品。
據了解,包鸞竹席是豐都縣包鸞鎮特產,用南天湖周邊出產的冷竹編織而成,在2013年申報為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鸞竹席的工藝始於明末清初,由於原材料和工藝非常特殊,逐漸享譽全中國,還曾作為禮物贈送給國外領導人。20世紀90年代,包鸞鎮上至80多歲的老人,下至20多歲的年輕人,幾乎所有人都會編織竹席。
制作包鸞竹席的工藝特殊而復雜。首先,需要南天湖冷竹作原材料,之后,將竹子加工成片狀或條狀的竹篾,去掉黃麥層,剩下的青麥層劃成寬窄均勻的兩道竹篾。最后,泡軟后刮得細薄、光滑,形成約1毫米厚的竹篾,這樣才能用它來編織竹席。
包鸞竹席有一個獨特的計量單位,就是“皮”,常見的規格有9皮、10皮、12皮,大致是礦泉水瓶蓋大小的面積裡竹絲的數量。而隻有少量學霸級的工匠,才能夠做到24皮。“皮”的數字越高,說明工匠的做工越精細,最終編織出來的竹席就越有韌性。一張邊長為1.8米的竹席甚至可以折疊成一本字典的大小,而且不會產生一點折痕。
一般來說,一位熟練的工匠編織一床包鸞竹席需要花費10天左右,這傾注了他們大量的心血。編織完的竹席成品韌性強、竹絲細,除了實用價值,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而葉脈畫是豐都縣著名的傳統民間手工藝品。它採用全新的做工,對樹葉進行精心選擇,將葉肉部分全部去掉,隻留下它完整的葉脈。
葉脈畫家將錦繡河山、歷史人物、古代建筑、雋永的至理名言和富有韻味的文化經典直接書寫、噴繪在葉脈上,形成圖文並茂、色彩斑斕的藝術品。
豐都縣的葉脈畫獲得了國家“葉脈畫制作方法”發明專利。它克服了傳統葉脈畫質地易碎、色彩退化、內容匱乏等缺點,做到了光潔透明、色澤耐久,便於長期收藏、保存。如今,它常被做成壁挂、屏風鏡框、賀年片、紀念卡、喜卡等,深受人們喜愛。(劉政寧、謝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