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 推動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2020年05月20日12:31  來源:重慶日報網
 

用VR技術體驗工業機器人組裝生產讓學生更具勞動素養

孩子們在學校收割自己種的小麥

教師帶領學生觀察記錄農作物生長情況

學生在香蕉園中積累作文素材

  江津,扼守長江上游入渝的“第一關口”。

  積極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江津奮力扛起大擔當、展現大作為、實現大發展,爭當“融入主城的先行區、渝西發展的領頭羊、川渝合作的排頭兵”,正加快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戰略支點。

  江津是全市的教育大區,教育考核指標連續5年獲評全市同組12個區縣一等,曾獲得全市教育改革試點成果一等獎,教育扶貧工作入選2019年中國基礎教育30個典型案例。江津以“人文江津 美好教育”為願景,全面推進共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

  勞動教育,植根於中華優秀文化,承載以立德樹人理念。

  在加強勞動教育方面,江津區下好先手棋,積極打造學生勞動實踐基地,補齊勞動教育短板,構建完善五育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讓勞動切實發揮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育人功能。

  如今,江津正以勞動教育作為教育發展、學生成長整幅畫卷中最亮的底色,舞動每一個學生的雙手,共同繪就一幅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新時代勞動畫卷。

  重慶工商學校

  校企合奏唱響勞動之歌

  重慶工商學校是我市辦學規模最大、綜合辦學實力最強的中職學校之一,學校秉持“精其技以興家、鑄其德以立業”的育人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加強勞動教育,為社會培養並輸送了數以萬計德技雙馨、崇尚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據悉,該校持續強化勞動教育體系構建,通過課程建設、校企協作、社團活動、文化浸潤等方式扎實推進勞動教育落地生根,形成德智體美勞同心同力、同頻共振大格局。

  尤其是近年來,學校在校企協同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上出實招、見實效,逐漸形成機制健全、課程完善、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的校企協同育人格局。

  校企協同

  探尋勞動教育新動力

  校企協同是重慶工商學校探索發展勞動教育的新思路、新動力。

  站在學校的角度看,校企協同推進勞動教育是提高職業學校服務能力、彰顯職業教育存在價值的內生需要,是推動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站在企業的角度看,校企協同推進是滿足產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經濟發展以及行業產業鏈、企業生產鏈對高素質勞動人才的現實需要。

  因此,重慶工商學校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的雙主體育人作用,將勞動教育作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舉措,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勞動力需求,探索創新勞動教育機制,構建起“思想教育+實踐教育+文化教育”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與此同時,學校還和企業積極探索勞動實踐教育與“現代學徒制”“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的融合,進一步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扎根實踐

  創新共育未來工匠

  無論是校企協同推進,還是勞動教育落地,歸根到底是實踐。

  重慶工商學校依托企業有計劃、有組織開展實習實訓活動,突出“勤動手、多動腦”的教學模式,並以社團、協會為依托,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和技能服務,提升學生勞動技能和服務意識。

  此外學校還發揮區域資源和教育類型優勢,與園區、企業共建校內外勞動實踐基地,組織學生代表進行休閑現代農業、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等方面的勞動實踐和職業體驗,進一步拓寬勞動教育途徑和方式。

  新時代,職業教育勇立潮頭,乘勢而上。重慶工商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將持續深化校企合作,對接企業、產業、社會需求,積極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體系,輸出新時代勞動教育實際行動,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熱愛勞動、勤於勞動、善於勞動的“工商技工”。

  江津區雙福第二小學校

  農耕教育中撒播幸福的種子

  農耕教育,已經成為雙福二小,甚至是江津區勞動教育的一張“特色名片”。一館一園一吧,展示著孩子們質朴的勞作之美﹔農耕特色課程,解讀了孩子們獨特的成長密碼。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江津區雙福第二小學校的勞動教育中得以充分體現。

  把勞動課

  開到菜地裡、灶台上

  提起雙福二小的農耕教育,就不得不談到該校的勞動教育“三空間”——農耕文化展覽館、紅領巾種植園、生活體驗吧。

  學校高標准建設的農耕文化展覽館,用於展示農業耕種所需的勞動工具和農耕文化發展史,並結合校本課程弘揚“耕讀濟世”的精神文化。展覽館既能培養學生的農村情懷和感恩精神,也是傳承校園精神和文脈的物化典章。

  紅領巾種植園是學校專門開辟的一塊果園、菜地,既是勞技課、科學課的一部分,也是學生的課外實踐基地。2-6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種菜、種庄稼,體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同時學習生活、生存的本領。

  在生活體驗吧的小小灶台上,學生可以用自己親手播種的蔬菜,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做菜,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同時領會中國飲食文化、禮儀的博大精深。

  一館一園一吧給學生更直接、生動的教育視野,成為課堂的延伸、課程的載體,孩子們也在和陽光、土地、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進行勞動與生活教育。

  在農耕課程裡

  學會愛勞動、懂生活

  以農耕文化為主線,雙福二小開發了農耕特色課程,編寫了《農耕課程指導綱要》以及農耕系列讀本,與一館一園一吧、學科課程相融合實施農耕教育。

  學校還深入挖掘農耕課程的內涵和教育功能,在農耕的大框架下開展小課題研究,如玉米的生長、農具的發展、農耕與節氣等,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觀察、記錄,讓學生在行動中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實踐。

  在農耕課程之外,學校還開發了生活、閱讀和社團課程。以生活課程為例,孩子們在六年裡學會12道菜,在學習廚藝的同時向父母表達感恩之情。學校還計劃創設生活訓練館,讓學生真正學會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個個都能成為生活小能手。

  在雙福二小看來,教孩子學會勞動和生活,也是學校的教育職責。正如學校的“幸福教育”理念所言:盡力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愛勞動,懂生活,成為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江津第六中學校

  “紅色精神”照亮勞動教育之路

  重慶市江津第六中學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是解放前中共地下黨“津綦邊特支”所在地和《挺進報》薪火傳承的中轉站。依托於豐富的革命資源,學校大力開展紅色教育,弘揚和培育紅色文化。

  “紅色精神”的注入,也為該校勞動教育增添了更加絢爛的育人色彩。

  以“紅色精神”為引領,江津六中堅持錯位發展、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推行以身作則、敢於擔當、干淨做事、積極作為的工作作風,發揮勞動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價值,構建起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實現了學校發展的新跨越。

  營造勞動氛圍

  增強責任意識

  “熱愛勞動、勞動光榮”的意識已經深入江津六中每一個師生心中。

  據了解,江津六中通過班級、學校、家庭多個環境中創設熱愛勞動的氛圍,並通過活動搭台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勞動中去。同時學校注重發揮榜樣激勵的作用,通過開展主題班會、故事會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深入理解勞動對社會發展的貢獻。

  為推動勞動教育課程的落實,學校成立了特色勞動社團。社團以勞動教育責任田的形式,讓每個班認領一塊公地和草坪進行維護,帶領學生親身融入勞動體驗,進一步加強校園勞動教育的滲透性。

  學校還成立了自律委員會,通過團支部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志願服務和農耕活動,將勞動教育變成校園文化的一部分,真正做到“為學生持續發展奠基,對學生終身幸福負責”。

  傳承紅色基因

  涵養教育情懷

  自開展勞動教育以來,江津六中不僅建立了特色勞動社團,開展了眾多特色勞動課程、勞動實踐,並將紅色精神融入勞動教育中,展現了獨具特色的勞動育人風採。

  講述紅色故事,讓孩子們在追尋歷史中體會到勞動才會有收獲的真理﹔參觀歷史紀念館,讓孩子們領悟到“我勞動、我奉獻”的深刻內涵﹔學生獨立完成紅色詩詞篆刻,在感悟紅色精神的同時進行勞動創造......

  紅色基因的傳承,不僅體現在勞動教育中,還體現在學校的特色發展裡。江津六中成立了紅色六中宣講隊,用黨的光榮歷史和革命傳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播紅色文化。

  勞動教育與紅色教育的深入推進,促使江津六中駛入了文化興校、內涵發展的快車道。近年來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聲譽日益提升。去年來學校高考上線率達100%,學生參加比賽獲市、區級一、二等獎共計59人次。

  江津區石蟆小學校

  現代科技為勞育創新注入“智”能量

  石蟆小學以“高質量發展”為主旋律,堅持“學至樂,行至善”的核心理念,致力於在5年內打造成為重慶市農村名校。

  近年來學校積極推進勞動教育的探索和創新,以“五育融合”為出發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並有機融合現代科技和智能化手段,探索勞動教育發展的新路徑。

  目前,石蟆小學有專業勞動技術教師14人,還聘請了若干能工巧匠、勞動能手作為兼職教師。擁有20余畝的勞動教育試點基地,已經基本完成勞動教育基地土地租用改造、勞動機械採購等工作,實現傳統、現代、科技於一體,體現出學校勞動教育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

  多種實踐活動

  推動以勞樹德

  在石蟆小學科普種植基地裡,孩子們既是園藝師,學會了澆水、施肥、插花等技術﹔也是小當家,每人都能學會一道家常菜﹔還會化身藝術家,創作版畫、線描、編織、泥塑等作品。

  勞動教育,被石蟆小學視為推進以勞樹德,提高學生綜合核心素養與學業能力的突破點。

  除了在科普種植基地裡開展學農實踐活動外,學校還通過主題班隊會、節日宣傳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同時充分發揮家校共育作用,與家長配合開展勞動活動,共同引導學生會勞動、愛勞動。

  如今,石蟆小學正計劃開展中小學勞動教育改革試點工作,協作打造石蟆現代農業博覽園和現代農業勞動實踐基地,努力構建起打通校園內外、銜接中小學段的勞動教育體系,致力於將學生培養成為尊重勞動、獨力自主、自力更生的合格接班人。

  引入科技手段

  實現以勞增智

  語文課以“文”勞動,引導孩子們撰寫農諺、春聯﹔體育課以“武”勞動,開展田間勞作活動等。這是石蟆小學結合學科知識打造而成的特色勞動課程,以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對其他課程的掌握,實現以勞增智。

  石蟆小學提倡:“崇自然之道,育完整之人,讓每個生命皆綻放。”學校將自然的帶動轉化為勞動教育,根據各年段學生的特征和學科特征,打造獨具特色的勞動課程,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增長。

  勞動課的最大特點還體現在智能化,利用了勞作與科技的結合,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利用簡易的物聯網雲管理平台,實現了智能監控、智能灌溉,讓學生體悟到環保、節能的可能性及優越性﹔利用電商平台推介產品,讓學生在網絡銷售、理財等方面得到鍛煉,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創新實踐能力。

  文秀月 許珊 黃丹 圖片由各學校提供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