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共建 信息共享

川渝攜手共同防災聯動應急

2020年05月20日12:38  來源:重慶日報網
 

  嘉賓

冉進紅 重慶市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段毅君 四川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

李穎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教授

  核心提示

  重慶與四川山水相連,也面臨共同的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威脅。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雙方應攜手加強共同災害防治與應急救援合作。

  5月19日,重慶日報邀請重慶市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冉進紅,四川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段毅君,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教授李穎共同就此話題展開探討。

  主持記者 陳波 崔曜

  機制共建

  防治共性自然災害

  重慶日報:重慶與四川面臨哪些共性自然災害,雙方需要共建哪些長效合作機制?

  李穎:川渝地區關聯度較高的主要是洪水、森林火災、地震等災害風險。

  比如長江、嘉陵江流域,四川與重慶處於上下游關系。以嘉陵江為例,該水系是兩大暴雨中心,常年受到洪水的威脅和侵襲,對於兩地而言,加強協作、科學調度就顯得特別重要。

  森林防火方面,重慶西部、北部與四川交界處山脈交錯、林地眾多,相關工作均需加強協調聯動,森林防火更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川渝兩地早已建立了護林防火聯防機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近年來,渝西片區與瀘州、江津與瀘州等都開展了多層面的護林聯防工作,並簽訂了聯防協議,建立了相對穩定的護林聯防機制。

  重慶市轄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地帶性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隨高度變化呈現垂直分異特點。林區與旅游景區、度假避暑區、高山風電場、高山高壓輸電線路、居民點交錯分布,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就地震災害而言,與四川相比,重慶地震發生強度和受影響程度雖不及四川,但仍然屬於中強地震相對活躍地區。1984年以來,重慶共發生4.0級以上地震65次,其中1989年至2017年共發生5.0級以上地震6次。

  冉進紅:正是因為川渝兩地地域水域相連,共建長效的災害防治機制顯得尤為迫切。

  此外,兩地正攜手加強川渝地區氣象災害防御協作,在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智慧氣象體系等10個領域開展合作,並簽署《共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氣象合作協議》。

  大家都知道,氣象信息是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按照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氣象在保障生命安全方面的作用和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推進城鄉融合一體化氣象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加強重大災害性天氣聯防聯控,建立健全地空協同、跨區協作人影指揮作業機制。共同加強生態氣象監測評估,建立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氣象聯防保障機制等。

  雙方還將建立兩地氣象部門主要負責人共同召集、輪流主持的聯席會議制度,研究重大合作戰略,確定全局性的重大合作事項。聯合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氣象保障規劃》,爭取納入中國氣象局(國家級)區域規劃和川渝兩地政府的規劃發展綱要。

  信息共享

  加強隱患排查與應急聯動

  重慶日報:針對川渝兩地的共同災害防治,雙方該如何解決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段毅君:消除信息不對稱,有一點挺重要的,就是四川與重慶要實現災害信息共享。

  在應急救援過程中,信息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時收集、傳遞、發布和共享信息,能夠紓緩危機,降低危機的損害。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現災難和危機,信息溝通和交換可以保証當地政府作出及時和准確的決策。

  實踐証明,信息共享確實為應急救援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四川汶川地震、蘆山地震、西昌木裡森林火災發生時,重慶迅速抽調精干力量,出動應急直升機等重型裝備赴災害現場。

  從另一個角度講,信息共享之前要做好隱患排查與預警,如此共享的信息才有價值。對此,川渝兩地已聯合開展長江流域地質災害調查、勘察與評估,摸清了沿江沿線隱患點和風險源。兩地水利水文部門也已聯手加強汛期長江、嘉陵江流域雨情水情預警。

  四川重慶地域交接地市(區縣),攜手應對跨界水域、森林、地質等共同存在的安全風險,應在應急預案編制、應急演練、應急培訓等方面開展緊密的交流合作。

  冉進紅:兩地災害信息共享,應側重於加強成渝地區災害性天氣和極端氣候事件預報預警,加快建設精准靶向發布的智能化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立覆蓋全面、信息准確、傳遞暢通的自然災害監測和預警體系。

  除了信息共享,還應推進應急資源共享,也就是在應急隊伍、物資、裝備建設等方面加強信息共享和資源共用。此外,雙方還可以在應急培訓、專家人才培養、應急產業發展、人才交流互動等方面拓展合作空間。

  深化合作

  攜手探索應急管理一體化

  重慶日報:3月25日,重慶市潼南區應急管理局、四川省遂寧市應急管理局正式簽訂《關於推動遂潼應急管理一體化發展協議》。潼南和遂寧邁出的這一步,對川渝其他地市(區縣)有何借鑒意義?

  冉進紅:潼南與遂寧一衣帶水,兩地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經濟同體。近年來,隨著天然氣勘探捷報頻傳、經探明發現兩地所轄區域天然氣儲量達4363億立方米,技術可採儲量3054億立方米,是國內最大的單個單層整裝天然氣田,而兩地沿界有油氣井100余口,天然氣管道200余公裡、輸水管道60余公裡,部分井站、管線都是跨界運行,容易引發安全生產事故。一旦發生突發事件,需要兩地密切配合,聯合處置。

  為有效應對區域間天然氣泄漏、燃燒、爆炸等突發事件,把事故災難損失降到最低點,兩地之間急需加強應急處置聯合行動協作,形成聯合處置機制,整合應急救援隊伍。在應急管理一體化這個問題上,兩地都有迫切的需求。

  段毅君:剛才已談到,川渝兩地在自然災害防治工作領域的合作已有一定基礎。在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部署大背景下,兩地的合作會更進一步。除了面上領域的拓寬,還要有點上合作的深入。比如,潼南與遂寧攜手探索應急管理一體化建設,就是機構改革后,兩地深入應急管理領域合作的很好嘗試。

  根據協議,今后雙方將在建立聯席會商制度、聯合演練制度、信息通報制度、應急聯動響應機制、資源共享保障機制等五個方面加強合作。這五個方面幾乎包括了應急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聯席會商與聯合演練兩大制度做了不少開創性工作,值得其他城市借鑒。

  按照聯席會商與聯合演練兩大制度要求,潼南與遂寧聯動研究研判區域面臨的重點風險,聯動開展跨區域協作應急演練﹔按照信息通報制度要求,兩地將加強對可能影響本市(區)及合作市(區)的較大及以上突發事件或重點人群的趨勢會商和風險研判﹔對發生在本市(區)內並可能影響合作市(區)的較大及以上或重點人群加強輿情共享﹔加強森林火災、雨情、汛情、水情、地震、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信息共享。

  李穎:由於潼南與遂寧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規來保障雙方的合作。

  我建議,兩地在修訂應急事件應對相關法律法規時,有必要增加區域聯動有關內容。在編制和修訂各類應急預案中,將毗鄰地區應急聯動納入預案內容,實化細化具體措施,並作為區域間應急管理合作有約束力的制度性文件。

  接下來,潼南與遂寧兩地可共同謀劃實施一批引領性、帶動性、標志性的重大政策,對議定的五個方面的事項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促進兩地區域自然災害信息、突發事件預警信息、應急物資、救援專家、救援隊伍、救援裝備等資源合作共享。

  (本組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