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碩士家政阿姨走紅 高端家政離我們有多遠?

2020年06月03日08:40  來源:重慶商報
 

  杭州一位擅長英語和法語的雙語碩士家政阿姨走紅網絡,網友感慨現在家政服務人員要求都這樣高了嗎?

  無獨有偶。今年年初,人社部發布的16個新職業中就包括健康照護師,從其具體工作內容來看很多都是家政阿姨的日常工作內容,這從一定程度說明這一服務性質的工種越發受到重視。

  經調查重慶家政市場發現,服務高端家庭的阿姨學歷不少都在本科以上,同時偏向管家型家政服務,市場上已供不應求,且普遍月薪高於1萬元。

  素質提高

  附加技能成加分項

  杭州應聘鐘點工的碩士阿姨不僅年輕,同時精通英語、法語,有跨國企業外派經歷,這樣的履歷確實很好看,因此,她被網友稱為“高端”的家政阿姨。

  經調查重慶家政行業發現,本科生從事家政行業的已不是稀罕事。

  35歲的陳名輝在重慶從事家政行業已快3年了,“前幾年我生了寶寶,就自己去學習了育嬰師。”在照顧孩子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她越發熟練同時也很喜歡孩子,就決定入行家政行業。陳名輝在2006年獲得自考本科文憑,四年前又拿到了駕照。“如果學歷高,有相關資質証書,薪資待遇方面還是會體現出一些差別。”她透露,像她這種育兒嫂就隻負責照顧一個小孩,目前服務的家庭大多都在別墅區,雇主對阿姨的素質和技能方面要求都比較高。陳名輝介紹,除了基本的技能過關,如果有附加技能,如有駕照會開車、能英語溝通、會彈鋼琴或者繪畫能力好等,都是加分項。在從業過程中,陳名輝不僅去進行了蒙氏早教、產后康復培訓,同時還在不斷進修,“入行的時候每月工資5000元左右,現在能拿到7000-10000元。”

  一互聯網家政服務平台發布的《中國家政市場就業及消費報告》顯示,服務人員的專業度是家政服務消費者最看重的因素,尤其是90后,74.5%的90后關注服務人員是否經過系統學習和培訓,有專業証書的服務者更受信賴。

  李生壽是重慶一管家公司的創始人,他們採取的服務模式是管家式,服務對象全是400平方米以上的高端別墅家庭,目前在上海、北京和杭州都有分公司。“重慶公司的專科本科學歷佔到37%以上,就全國分公司拉通來看,這個比例達到50%以上。”他透露,公司員工最年輕的27歲,年齡最大的45歲。

  在他看來,高端家政市場並不是學歷和履歷主導的,主要是體現在兩方面:服務的人群和服務的人員,“雇主的要求高,家政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技能高。”他同時認為,優質的家政服務離不開專業人才。

  市場需求

  高端家政人員供不應求

  目前家政服務人員總體水平較2015年時已經提升,從一個非標行業升級為一個標准化的服務行業,“以我們的家政服務人員為例,在上崗前均需參加平台對應的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包含禮儀知識、家政理論、家政實踐等多個方面。”一互聯網家政服務平台相關負責人表示,培訓之后進行專業的考核,考核完成后將會頒發結業証書,之后才能上崗。

  目前服務高端客戶的家政服務人員大部分都是本科學歷及以上勞動者,個人素質普遍偏高,學習能力強,能夠快速的接受並學習科學的家政知識。對於高端家政服務人員需求目前也是供不應求。此外,這部分“佼佼者”平均薪資會高於大部分家政從業人員,普遍薪資都在1萬元以上。

  上述負責人談到,通過其后台勞動者標簽可以發現,服務高端家庭的阿姨普遍學歷都在本科以上,偏向管家型家政服務人員,“目前像這樣的家政服務人員在重慶家政市場大致佔10%。”

  “在重慶,高端居家服務人員是剛需。”李生壽則認為,這類從業人員服務的家庭不僅需要解決功能性問題,同時非常注重體驗性。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在重慶注冊從事管家性質家政服務的公司有200余家,注冊時間則多在2017年以后。

  定位高端市場管家式的居家服務雖然離不開最基本的保潔、採買等基本工種,不過,在服務模式上已經有所創新。一個管家上對雇主,下對具體家政工種日常工作分配,背后同時有著強大后台技術團隊和服務團隊支撐。李生壽透露,這種定制化打包式的服務,一年的服務費10萬起,而重慶一個管家的年薪大概在22萬左右。

  人才培養

  高校開設家政相關專業

  6月1日下午,45歲的封尊儀第一天參加管家式家政服務培訓,她將從基本的疊衣服襪子和收納管理做起,此前她從未參加過如此系統化的培訓。

  “我最近在看英語培訓,想多加強一下語言學習。”陳名輝在接受採訪時透露。

  一互聯網家政服務平台相關負責人稱,大部分家政從業人員完成初級培訓上戶服務一段時間之后,都會選擇在平台繼續進行其他技能進修,比如大部分月嫂會選擇空閑時間進行兒童輔食培訓等。

  我國家政服務業需求近幾年呈爆發式增長趨勢,家政市場上一些技術水平高,口碑好的月嫂、育兒嫂等檔期都需要提前預定。

  在人才培養方面,目前國內也有多所高校開設家政相關專業。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服務與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負責人、寧波家政學院副院長朱曉卓教授在接受重慶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高校家政行業培養的更多是家政行業的管理人員,目前從事家政行業一線的主力人員還是以“阿姨”居多,這和對行業的傳統認知和行業普遍性質有關,“家政行業目前大多數還是中介性質,這種服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限制中高端學歷的人才進入。”朱曉卓談到,先不談薪資待遇,這種行業性質確實存在不穩定性。

  目前,重慶已經有家政公司實行員工制管理。

  新聞縱深

  個性化和定制化家政服務將成趨勢

  “我們平台家政從業者年齡在36-50歲之間,近年來也有部分90后加入,從2016年開始本科及以上學歷勞動者數量平均每年呈1.5倍的增長。”一互聯網家政服務平台相關負責人認為,市場對家政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趨於多樣化、精細化、個性化以及定制化,對家政服務人員的要求也不僅僅局限於打掃衛生和照顧老人孩子,有些客戶需要管家式服務,對服務人員綜合素質有比較高的要求,從事家政行業的服務人員中也出現了一些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在他看來,未來家政市場將會是一個專業化、標准化、職業化、年輕化之路。

  朱曉卓介紹,家政行業一是對人,一是對物。對人就包括小兒照護、生活護理等﹔對物就包括保潔、水電等。那麼中高端的家政市場應該更多體現在什麼地方?朱曉卓認為除了個人技能,更多還是體現在服務人員的職業素養方面,“包括注重個人細節和客戶隱私,以及對職業的適應性。”他說,包括現在很多雇主會反映家政工之間私下互聊客戶家裡的事情,都是屬於職業素養問題。

  “在我們的課程設置上,就會有一些職業素養方面的培養內容。”朱曉卓透露,除了養老、母嬰照護等健康+家政的課程,也會有職業禮儀、人際溝通、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在他看來,家政行業未來一定往專業化和職業化方向發展,“這是一個培訓和培養的過程。”朱曉卓表示,培訓是短期的,一線就能解決﹔而培養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改變的是行業,包括對行業的認知,對人才的培養等,“未來,從事這行的會更加年輕化,是把家政當成職業來發展,對行業富有情懷。”

  李生壽則表示,這個行業最難的不是做好,而是持續做好。在他看來,目前居家服務業難的是管理體系,支撐體系和養成體系。“未來,我們是要去提升行業整體素質,不是去挑選勞動者,而是需要越來越多企業一起去關注從業人員,賦能他們,持續管理他們,培訓他們,引導他們,讓從業者不斷提升,不斷進步。”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談書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