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助農”在天貓618持續爆發
三峽庫區土貨C位出道 小李子變“金果果”產值逾10億
脆李豐收 丁坤虎 攝
6月,位於三峽庫區腹心的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沉浸在初夏的寧謐中。
朝陽村的王祖保即將進入農忙時節。以前,由於收入不多,經濟拮據,每年年中,王祖保都為兩個孩子新學年學費發愁。可這幾年,他種上脆李,腰包鼓了起來,通過線下商超加天貓淘寶雙跑道賣向全國,年收入可達20多萬元。
在當地,許多人經歷過和他一樣的苦楚和喜悅。
今年天貓618,首次將助農作為互動游戲的主題,巫山脆李登上理想列車重慶城市互動城首位。“開車”游戲背后,今年的天貓618,也成為農產品銷售最為火爆的一屆,超過1700種農貨同比銷售翻番。6月1日,巫山脆李也上線預售,C位出道,單家店鋪一天銷售近千單。待採摘季來臨,今年預計近10萬噸脆李“插翅”出山,創造超過10億元產值。
不少三峽庫區土貨也跟著出山,奉節臍橙、雲陽蜂蜜、萬州烤魚等,均搭上天貓618快車銷往全國。
遷離故土重新開始 盼小李子撐起家
曲尺鄉位於巫山縣城以西11公裡處,幅員面積117平方公裡,轄10個村1個社區。這裡山高坡陡,站在山上遙望峽谷,江水奔騰,那是張興銀曾經的故鄉。
2002年,為響應國家興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號召,曲尺鄉長江岸邊的大部分農民移民搬遷。張興銀告別故土,搬到了更高的地方,重建家園。
在張興銀記憶裡,鄉民大多沿江居住,靠種苞谷、土豆、紅薯、打漁生活。
“每年入不敷出,還得去縣城打零工。”村民王祖保回憶,32歲那年,他在工地上受傷,家中陷入貧困。
移民搬遷后,高山荒坡需重新開墾。巫山縣政府、曲尺鄉政府積極想辦法,謀發展,先后發展紐荷爾臍橙、脆李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王祖保被納入扶貧對象,免費發放了脆李苗,至今共種下1000多株脆李樹。張興銀共種下4畝脆李,去年收入達16萬元。
巫山果品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黃明,是巫山脆李產業的見証人。她告訴記者,當地種植脆李較多,但在上世紀70-80年代村民多在房前屋后種植,疏於管理。“我們生產調研發現有芽變單枝,這枝上結的李子質地脆嫩、汁多味香,通過選育會成為新的優良品種。”
前期,他們免費傳授技術推廣種植,開展試驗示范。2014年,曲尺鄉開始大規模發展脆李產業。
也就此時,王祖保和妻子全身心投入脆李種植,最忙的時候早上4點起床,天黑收工。除一日三餐以外,其他時間都在果園干活。他們盼望著這一顆顆小李子,今后撐起整個家。
未熟先賣爆 巫山脆李“插翅”出山
“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條件成熟,商超、電商等渠道助巫山脆李出山。”巫山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商渠道加持,助巫山脆李知名度提升,加速賣到全國各地。
6月8日,巫山縣益品軒商貿有限公司採購張波在社交網站分享一則消息,“巫山脆李初成,已經開始離核,預計6月下旬上市。”張波所在的公司為淘寶、天貓上十幾位商家供貨,每年隻賣一個月脆李,月銷售額200萬元。
今年天貓618,首次將助農作為互動游戲的主題,張波將巫山脆李上線預售,又接到幾十個來自全國各地的訂購消息。這讓張波直呼“不敢大力推廣,怕沒貨。”
四川虹果滋生鮮天貓店的王星,也在阿裡平台知曉了巫山脆李的名氣,去年,他和巫山當地公司合作銷售,銷出上萬斤脆李。今年,他決心擴大銷售,和團隊在6月7日專程開車趕到巫山考察供應。
“我們與當地種植戶談合作,讓銷量更強爆發。”王星對上記者說,截至目前,他們預售的脆李已銷出近千件。
開網店這種便捷的創業方式也吸引了當地年輕人回鄉,曾在縣城從事管理的張毅,去年辭職回曲尺鄉,通過淘寶店等渠道賣脆李,一個月賣出上萬元。張毅說:“網店創業,消費者先下單再採摘,不壓貨,資金流轉快。”
為進一步推動巫山脆李產業,巫山縣政府將於本月30日啟動直播助農活動,以“書記+村紅”直播模式,在巫山縣曲尺鄉開園節通過淘寶直播等平台現場直播,推介巫山脆李及巫山各地區農副產品,助力巫山脆李銷售。
小李子變“金果果” 供兩孩子讀大學
去年,王祖保的脆李創造了20萬元的收益,通過淘寶、天貓等平台,他的脆李走向全國。他用賣脆李賺的錢供兩個孩子大學畢業。
“老大目前在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上班,老二也即將到山東煙台去工作。”採訪中,王祖保難掩喜悅。他的果園還有部分脆李沒進入豐產期,收入還有進一步增長的可能,如今兩個孩子又工作穩定。對於王祖保而言,好日子真的來了。
同樣受益的還有曲尺鄉新安居委的貧困戶張應香。這位在巫山生活了一輩子的中年婦女,從未想象過自己種的脆李在網上這麼受歡迎。
“去年,我家種的李子一斤賣到8元左右,賣了800多斤,聽說全被網上的人買走了。”張應香說,如今,她的果子不愁銷。
去年,為淘寶、天貓十幾家商家供貨的巫山縣益品軒商貿有限公司去張應香等貧困戶家裡收購了脆李,並發往全國各地。“2019年,我們幫大約50家貧困戶銷售李子。”該公司負責人邱先登稱。
巫山脆李改寫了眾多像王祖保、張應香這樣的深山貧困戶的命運。據統計,全縣共10130戶種植脆李30844畝,直接惠及貧困戶2.6萬余人,脆李產業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
截至目前,巫山脆李種植達25萬畝,全部進入豐產期后,預計年產脆李將達30多萬噸,可實現產值30億元以上。
縱深
搭上電商快車,三峽庫區土貨加速出山
在淘寶天貓平台賦能下,三峽庫區更多土貨加速出山。
一周前,萬州區商務委主辦 “直播扶貧助農,暢享萬州美食”淘寶直播活動。在一個小時直播裡,向近十萬網友推介當地特色農產品,帶動萬州烤魚、魚泉榨菜、糯米粉等多類產品暢銷。
在此之前,萬州人譚鈞已經在線上賣烤魚了。譚鈞對記者說,他們一直在萬州心連心廣場開烤魚店,消費者覆蓋范圍小,主要是萬州本地以及來旅游的游客。2018年上半年,他的公司重慶橋鈞食品有限公司推出預包裝萬州烤魚,登上淘寶、天貓等平台,產品走向全國各地,一年線上銷售約60萬元。
又一三峽庫區城市——重慶雲陽縣,泥溪香菇、三峽白蜜、三峽陽菊等土貨借助電商、直播賣爆了。5月10日,雲陽縣委副書記、縣長覃昌德和42鄉鎮公務員一起上直播,全力安利貧困山區農貨,當日銷售額超過千萬元。
奉節縣通過淘鄉甜、天貓農場、盒馬鮮生等平台自營直採,實現網絡銷售奉節臍橙4500萬元、其余農特產品500萬元。以奉節臍橙為主的柑橘產業,也成為貧困戶穩收增收脫貧致富的主引擎。截至2018年年底,共帶動貧困戶7006戶28460人,戶均收入2.49萬元。
重慶市商務委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14個國家級貧困區縣實現農村產品網絡零售額近170億元,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特產品約4.8億元。近兩年累計幫助13.5萬戶貧困農戶實現增收。在電商助力下,開縣春橙、豐都麻辣雞塊、忠縣忠橙、石柱莼菜、巫山脆李等一批三峽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
聲音
“造血式”助農在天貓618持續爆發
今年2月6日,淘寶在全網率先啟動“愛心助農”。今年的天貓618,也首次將助農作為互動游戲的主題,自5月29日上線以來,每天參與“開車”助農的用戶多達1億。淘寶“造血式助農”的模式,不僅為農貨提供了銷售的渠道,還從源頭上增強農戶的數字化運營能力,整體提升原產品農產品上行的效率。最新數據顯示,已經超過1700款農產品在天貓618的銷量同比翻倍。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研究院執行院長稱盤和林稱,今年受疫情影響,以水果、蔬菜為代表的生鮮產品面臨著供給端滯銷與需求端短缺並存的窘境。以阿裡為首的電商平台,一方面從源頭打通生鮮產品數字供應鏈,另一方面發起愛心助農活動,幫助抗風險能力弱的農業和涉農中小企業盡快恢復生產經營,增強了農民及農業的抗風險能力。
通過此類“造血式助農”,農戶和涉農中小企業短期內可依靠電商和物流的扶持解決燃眉之急。長期來看,農戶及涉農企業還可借此機會豐富線上銷售場景,提高用戶黏性,也提升銷量。盤和林表示,“這些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業的附加值,增強了農民與農業的抗風險能力。”
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