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梯"鳳凰台:你知道當年的"火柴大王"嗎?

2020年06月29日08:25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重慶發布消息,

  曾經的十八梯

  有若隱若現的吊腳樓

  有窄窄的雨巷

  有古老的川東民居建筑片段

  ……

  它們都是攝影家們

  攝取重慶老城符號的取景地

十八梯原貌 何智亞 攝

  日前,十八梯鳳凰台附近的一座老建筑正在進行修復工作,讓這個歷史人文厚重的區域再度吸引市民目光。這棟3層小樓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傳奇?

  讓我們走近十八梯片區,感受它的時代記憶和“青春”氣息。

  渝中有個“鳳凰台”

  你知道當年的“火柴大王”嗎?

  歇山式屋頂、女兒牆、小青瓦鋪面、磚柱磚牆……獨特雅致的外觀,鳳凰台附近這棟3層樓的建筑,很容易就會吸引人們的目光。這棟建筑就是抗戰時期聞名於世的中國火柴原料廠舊址,由當時的“火柴大王”劉鴻生創辦,建筑恢宏大氣,與不遠處同樣古老的法國領事館遙相呼應。渝中區文管所有關資料顯示,中國火柴原料廠舊址東接鳳凰台及響水橋巷道,南鄰解放西路主干道,北鄰守備街、厚池街、十八梯三叉路口,此地段是重慶最舊的老城區,保留多處傳統建筑及歷史街巷。在清代,這裡是鳳凰池所在地,再往南就是重慶“九開八閉”十七門中的鳳凰門(閉門),鳳凰台的街名也由此而來,當時的街巷布局及名稱也流用至今。

鳳凰門、鳳凰台、鳳凰池 渝中區文管所供圖

  “火柴原料廠曾經的主人劉鴻生是浙江定海(今舟山)人。” 渝中區文管所副所長唐嵩介紹,抗戰爆發后,諸多企業歷盡艱險遷往內地,劉鴻生為解決原材料自給問題,通過收購、參股、控股等方式確立了企業地位,對大后方經濟發展以及對支持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裡也因而成為重慶近代工業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証。

  20世紀50年代,這棟建筑還見証了中國報業的發展。史料顯示,這裡曾是西南工人日報社的辦公地,《西南工人日報》是由中共中央西南局與全國總工會西南辦事處支持所辦,是全國性的《工人日報》創刊后,在西南片區創辦的地區性綜合報刊。1950年到1951年,報社先后向中國火柴原料廠西南分公司、生記自立碾米廠以及部分私人手中,購得這幢小樓的產權。

  “原件”修“原物”

  “做火柴的老先生”成功復原老建筑

  擁有近百年歷史火柴廠的回歸,只是十八梯的一個縮影。白象街、守備池、已修復完成的重慶法國領事館舊址……可以說,十八梯這個遍布歷史建筑、深幽小巷和傳奇老屋的片區、處處都有重慶人的故城鄉愁。

  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智亞說,在畫家眼裡,十八梯是江邊霧裡若隱若現的吊腳樓,錯落有致,炊煙裊裊﹔在詩人眼裡,十八梯是窄窄的雨巷裡撐著鵝黃的油紙傘,溫軟恬靜,意境唯美﹔在建筑學者眼裡,十八梯保存著古老的川東民居建筑片斷﹔在文化學者眼裡,十八梯或許還延續著老重慶的歷史文脈。

  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特邀嘉賓肖能鑄小時候住在較場口,玩耍學習就在十八梯。“我七八歲左右就開始在十八梯走街串巷地玩。” 他回憶說,舊時的十八梯長不過數百米,但店鋪林立,商賈雲集,十分繁華。后來的十八梯住的居民很朴實,也很有人情味,到傍晚時分,三五人圍成一圈用石子在地上畫棋盤下棋,也有人在路邊拉二胡,還有婦女隔著街一邊洗衣服一邊拉家常……


中國火柴原料廠舊址修復前后對比圖 國浩18T供圖

  “中國火柴原料廠舊址是我30多年工作生涯中接手的第一個優秀歷史建筑,可以說是一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項目。”韓德明是火柴廠復原的設計團隊負責人,也是國浩18T項目的負責人,他自詡為“做火柴的老先生”,“我想像做火柴一樣完成這個復原項目,一塊一塊修復這個舊址。”

  “舊址歷經風雨,部分磚體風化嚴重,南立面部分牆體已損壞,房蓋已被拆除,隻剩下殘破的四周青磚磚牆和磚柱。”韓德明介紹,由於自然和人為原因損壞較為嚴重,考慮到安全等諸多因素,建筑最終採用了“落架大修”方式進行復建。

  據介紹,火柴原料廠修繕時,將殘留的四周青磚磚牆全部拆卸,磚塊上的灰砂剔鑿清理干淨,派專人按磚塊的尺寸、完好程度、種類進行分揀,再分類編號堆放。“我們將最大限度地回收保存原有的青磚和其他建筑材料,以便復建時使用。”韓德明帶領團隊,最終留下了共1475塊青磚重新用於火柴坊的修復。

  韓德明介紹,除火柴原料廠舊址外,未來國浩18T項目還將把十八梯深厚歷史底蘊與如今的前沿居住生活方式完美融合,將兼有綠色,科技,舒適人居的設計理念深度融入到城市生活,打造出重慶新的居住名片。

  希望老城歷史碎片

  盡快地在新的十八梯再見再現

  “從十八梯上上下下的人每天川流不息,賣小面的、補鍋補碗的、磨剪刀啟菜刀的、賣小報雜志的、賣椒麻雞絲肺片的……可以說,十八梯如同一個萬花筒,曾包羅重慶老城的城市氣息、城市形態、城市個性,以及人文風情、市井民俗、社會百像。” 何智亞說。

  為了盡可能保留十八梯的可識別性,目前的傳統風貌區項目根據原有的街巷格局,保留了十八梯、善果巷、月台壩、永興巷等街巷的大致脈絡和名稱。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十八梯山地建筑的特色風貌和美感已初步展現。

  “來重慶50年了,我的職業生涯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渝中區,十八梯是我工作時間最長,且最重要的區域。”渝中區政協副主席、十八梯改造指揮部指揮長戴伶表示,十八梯在重慶城市發展中扮演著十分特殊的角色,曾經作為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的通道,繁華一時,“因為工作原因,我無數次走進這裡的老百姓家中,可以說正是我對這裡的感情,才促成了后來的影像展覽——《再見 十八梯》。”

如今的中國火柴原料廠 國浩18T供圖

  2015年,《再見 十八梯》影像展在重慶美術館舉行,超10萬人觀展,創造了重慶美術館當時的觀展人數記錄,來自何智亞、羅大萬、秦文、蔣良、劉謹成、晉毅、王遠凌、馬力等攝影師600余張藝術攝影藝術作品和歷史影像,從不同的側面講述了十八梯的前世今生。“舊時風貌的消失有遺憾但卻是歷史必然,藝術風情不可能凌駕於生命生活所需之上。希望老城歷史碎片,盡快地悉數在新的十八梯再見再現。” 戴伶說。

  來源:重慶發布

(責編:秦潔、張祎)

頭圖推薦

  • 鄉村展新顏 美麗又宜居鄉村展新顏 美麗又宜居
  • 重慶首座加氫站投用重慶首座加氫站投用
  • 創業擔保貸款“貸”來企業“新活血”創業擔保貸款“貸”來企業“新活...
  • 地鐵站 美如畫地鐵站 美如畫
  • 萬州搭建“數據魔方”萬州搭建“數據魔方”
  • 重慶首次為中小河流洪水編號重慶首次為中小河流洪水編號

圖片新聞

  • 江北漁人灣凍品干副市場啟用 搭建高質量供應鏈江北漁人灣凍品干...
  • 寸灘街道舉辦“周末黨校” 推進干部能力現代化寸灘街道舉辦“周...
  • 從小照片看渝北玉峰山鎮的大變化從小照片看渝北玉...
  • 重慶市今年將開展“雙減”專項監測 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重慶市今年將開展...
  • 川渝年底前將實現115個事項跨省通辦川渝年底前將實現...
  • 重慶郵電大學“三院”9月投用 教室藏著黑科技重慶郵電大學“三...
  • 總投資18.96億!廣陽大道進場施工總投資18.96...
  • 城口:生態果林設書吧 田園深處拾書香城口:生態果林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