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漁民退捕上岸迎新生

劉政寧 黃亞輝

2020年07月13日20:17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7月4日,重慶萬州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大隊長向宏家裡添新丁,家人圍著新生兒笑得燦爛,隻有向宏一個人躲在角落裡聽電話。

  和他通電話的是今年剛剛退捕上岸的漁民陳文學。告別漁船,陳文學在江邊開起了農家樂。當天他的農家樂迎來第一批客人,父母、兄嫂、妻子齊上陣,幾人在廚房裡忙得直打轉。

  夜深人靜,電話兩端,陳文學笑了,向宏卻哽咽了。

漁民們摘牌上岸。冉孟軍攝

  952位漁民離船上岸 擁抱新生活

  向宏為什麼哽咽?“我的漁民兄弟們,生活都好了,我高興。”向宏和漁民打了29年的交道。“萬州952位漁民,我最少認識900個。”作為基層工作人員,向宏是政府和漁民之間的橋梁。但近幾年,向宏和漁民們都發現,魚越來越少了。

  為此,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切實保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以生物多樣性為指標的長江生態系統。

  在此基礎上,重慶市出台了長江流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明確了漁民退捕上岸的具體路徑:2019年12月31日前,重慶市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完成漁民退捕﹔今年12月31日前,重慶市境內除保護區外的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完成漁民退捕,所有漁民結束長江捕魚的日子。

  為做好這項工作,萬州區成立了“萬州區長江流域禁捕和漁民退捕補償工作小組”,由萬州區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組長,萬州區農業農村委負責統籌協調指導全區禁漁退補工作,其它有關部門和涉漁船鄉鎮街道按照分工,推進工作。

漁民告別漁船。冉孟軍攝

  通過前期調查摸底,萬州區將對登記在冊的492艘漁業船舶及952名漁民實施退捕轉產工作。向宏負責這項工作,把嘴皮磨干,漁民們還是不接受,夏季雨多,向宏腳上的鞋沒干過,每晚回家脫了襪子,露出泡得泛白的雙腳,漲得小腿肚子痛。

  6月29日,萬州區為最后30多艘漁船、50多位漁民辦理了漁船証照收回、漁船交接拆解等退捕手續,至此,萬州952位漁民全部離船上岸,整個長江干流萬州段上至長坪鄉、下至黃柏鄉的80余公裡水域和重要支流水域,再也見不到一艘漁船。

  可漁民上岸,路怎麼走,日子怎麼活? 這是向宏最大的“困惑”,“不光漁民兄弟們問我,連我都在問我自己。”29年來,漁民們結婚生子買船豐收,第一時間都喊向宏來家坐坐,簡單的一碗素面、一杯濃茶,漁民們永遠備好,“我不為他們考慮,我為誰考慮呀?”

  政策做引導,向宏有了答案,於是一字一句地講給漁民。除了獲得退捕一次性補償資金,萬州區相關部門制定了退捕漁民轉產引導計劃,包括就業技能培訓,結合退捕漁民意願,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技能,拓展就業渠道。對有就業意願且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可進行求職登記,享受免費的求職推薦和職業介紹。

  對有創業意願且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可享受創業服務專家團隊的創業咨詢、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創業跟蹤等“一條龍”的創業服務,符合條件者可享受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對就業困難大齡退捕漁民和零就業家庭人員,針對性開發鎮鄉保潔保綠、江河清漂等公益性崗位,促進困難退捕漁民轉產就業,開始新生活。

  靠江開農家樂 端起“新飯碗”

  人們常說,人不辭路、虎不辭山。禁捕全面實施,漁民不僅離了魚,更離開了水,數十年的慣性生活,猛地一剎車,總有人會摔跤。

  陳文學的父親陳洪全還是不能習慣岸上的生活。“我今年69了,水上‘漂’了40年。”陳洪全數著院子裡的三角梅,“這一株開了12朵花,我已經12天沒下過水了。”

  家裡的農家樂生意紅火,陳洪全當採購員、做服務員,恨不得有八隻手到處抓。“我忙起來就不想打漁了。”但沒有客人的時候,他還是墊著腳尖,透過茂密繁盛的花叢,看江水悠悠,“有時候做夢都在打漁,像從前一樣,晃晃悠悠過生活。”

漁民轉產辦農家樂。黃亞輝攝

  陳洪全的愛人劉興玉話少,只是默默地陪著老伴,風風雨雨半輩子,水無形之中包裹了這個家庭的一切。十年前,劉興玉罹患癌症,化療后身體虛弱,每次賣完魚,陳洪全總挑一條最大的“水米子”(銅魚)帶回家,一把鹽、幾滴香醋,最淳朴的營養和滋味讓劉興玉身體很快痊愈,“我們欠著水的情,欠著水的債,沒錯的。”

  欠著水的債,陳洪全和劉興玉算不清。“69歲,打了40年漁,從小在江邊長大,對長江的感情深著呢。”陳洪全雙手一撮,“你看,這些掌紋都是漁網勒出的,我老婆手上的也是。”回憶過去,陳洪全沉湎其中,他舍不得打漁手藝,半輩子都靠這個營生,上岸轉產能干啥﹔舍不得漁船,船對漁民來說像兄弟、像戰友、像家人,不能分,更不能離,乘風破浪靠它、安全上岸更靠它﹔更舍不得長江水,在船上工作16個小時,晃悠搖擺是常態,一上岸,腳跟穩了卻失了重心,反倒站得搖搖晃晃,陳洪全想起曾經的時光,滿目不舍。

  如今,在兒子、兒媳們的張羅下,陳家開起了農家樂,靠著江端起了“新飯碗”。“其實上岸也蠻好,我這麼大年齡,也該穩定下來。”陳洪全說已經逐漸適應了岸上的生活,變了一種活法,反倒多了些許樂趣。這不,拉上老伴,捧著茶水哼著小調走出了房門。

  “干什麼去喲?”“跳壩壩舞!”

  夫妻上岸轉產 讓江水“喘口氣”

  父母出門娛樂,陳文學和妻子張世清收拾餐桌、打掃衛生。

  “你們兩個誰打漁更厲害?”

  “我打得好些,我還要開船,經驗多。”低頭摘菜的陳文學把話接了過去。“你莫扯謊!”張世清一腳踢向陳文學,兩口子一個在地上坐著、一個直著身子叉著腰,斗嘴斗得不亦樂乎。

  一條船,兩口子,三餐四季,二十年時光,順著江,不知道漂到哪裡去了,上岸十幾天,兩口子對外忙著招攬顧客,對內幫助父母適應新生活,忙活了小半年,這幾天才安置妥當,乘著空閑,斗斗嘴,就像以前打漁的時候一樣。

  “結婚二十年,我們兩個天天斗嘴,江上打漁,日子枯燥,就靠這個解悶。”陳文學聊著聊著,把話頭扯到了二十年前。

漁民歸家。冉孟軍攝

  張世清家在江對岸,是打漁世家,家裡的父母、兩個哥哥、堂兄弟都在江上討生活。13歲就開始跑江上客運的陳文學,來來往往認識人多,通過張世清哥哥的推薦,和張世清走在一起。

  “我沒有看得上他,我那時候漂亮得很。”張世清從小在水邊長大,生得清秀,但脾氣火辣,做事爽利,讓陳文學一見傾心,於是借著客運的機會,主動接近,年輕男女的愛情借著江風,順流而上,甜蜜溫馨。

  結婚后,陳文學開始打漁。早上4點,兩口子上船收網,趕5點的早集。早集過后,腌豇豆、泡蘿卜、青魚干三碟小菜,就著稀飯,對付早餐,趕著晌午晒網,下午打漁,周而復始,在江上的生活,如今回味起來,像魚湯般恬淡。

  靠著打漁的收入,贍養老人、撫育子女。陳文學開船,張世清下網,把日子拉扯得紅火,但總有一根刺在兩口子心裡卡著,“我們兩個都是從小在江邊長大的,后來又以打漁為生,但我們慢慢發現,魚越來越少,數量和種類都在降低。”

  張世清搖搖頭,看著江水嘆氣:“每年有禁漁期,但是魚兒還是休養不過來。所以這次上岸,禁漁十年,我是支持的。江水和人都要好好休養。”

  江上兄弟結伴清漂 樹蔭下談從前

  熊仁建與何朝富,是對好兄弟,曾經打漁結伴,如今清漂成雙,兩家人關系融洽。

  天子湖畔,一場暴雨擱置了他們手頭的工作。泡一瓶老蔭茶,瓶口的茶漬顯出年輪,咂一口,神清氣爽。兄弟倆一人端把板凳,坐在大樹下,偶爾一滴雨珠順著葉脈落下,輕輕打在他們頭頂,順著眼角的皺紋,流到腮邊,曾經年少的兩人,經過四十年的江上作業,黑了不少、老了許多。

  “我以前從豐都到雲陽,跑了一大片水域,天子湖上清漂,太簡單。”何朝富清了清嗓子,嘶啞的嗓音和著飽經風霜的臉,還原了最典型的漁夫形象。

  “確實,朝富跑得多。”熊仁建話少,人也溫儒,不像個漁夫。“我今年58,打漁將將四十年。”

江上兄弟結伴清漂。黃亞輝攝

  常年在江上,自由慣了,現在上岸,每天6點起床工作,18點下班回家,一天200元收入,固定的工作時間、收入、生活方式還需要兄弟倆慢慢適應,何朝富打趣:“曾經是浪裡白條,現在是湖中錦鯉。”

  風吹雨打樹葉飄散,“以前打漁,真累。生活哪裡有輕鬆的嘛。”熊仁建咂一口茶,長呼了一口氣,“就算沒有禁漁,我也不打算干了,上岸到底穩定些。年輕時候一起江上打漁的熊幺兒、沈老師,如今都去世了,給我們這一代漁民的日子不多了。”

  何朝富覺得氣氛有點壓抑,變了話題。從開年第一次捕魚放鞭炮講到豐收要拿魚招待鄰居,四十年來的奇人異事、風俗民習,在兩人的口中,娓娓道來,展示出一幅獨特的漁民畫卷。

  風雨間歇,兩人一前一后走著,熊仁建沒站穩,滑了一跤,他站起來,拍拍屁股,笑著說:“咱們剛才說的事,我好像都忘了,記不起來了。”

  “忘了好,忘了好。”細雨中,兩人一人扯一網,甩入湖中,一大坨雜草浮木被拉上船,堆滿了半個船艙,幾十年前,他們曾這樣,拉起一艙艙的魚,在朝陽裡飛馳。

  入夜,暴雨驟停,蟬鳴鳥叫從江心悠悠傳來,漁民們進入夢鄉,等待他們的新生活才剛剛開始。

(責編:劉政寧、張祎)

本網專稿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