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來時,他們是最早投入的救援力量﹔搶險中,他們將自身安全拋諸腦后﹔災情過后,重建、清淤、疏通他們一樣不落——

災情來了就是兵 保家安民戰洪水

2020年07月31日08:42  來源:重慶日報網
 

7月16日,在受災嚴重的萬州區藍希絡食品廠大門,該區龍都街道人武部副部長李昌兵背著群眾奔出廠區。

7月16日,萬州區人武部干部帶領民兵轉移受災群眾。(萬州區人武部供圖)

  7月16日,萬州區普降暴雨,遭遇60年一遇的暴雨洪災。在城區受災最嚴重的五橋街道,洪水兩小時內淹至兩層樓高。

  危急之時,“平時是民、戰時是兵”的萬州區民兵換上迷彩服,從各行各業迅速集結而來。在區人武部的指揮下,他們發揮熟悉當地情況的優勢,在較短時間內疏散群眾460余人,轉運物資22噸。最終,五橋街道無一群眾傷亡。

  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重慶日報記者趕赴萬州,走近這群危急時刻反應最迅速的人民子弟兵,聽他們講述10多天前那場驚心動魄的抗洪戰斗。

  “漲水了!”

  7月16日8時,萬州區民兵彭俊接到了同為民兵的好友譚彬彬的電話。電話裡,譚彬彬的3個字,讓剛起床本還有點迷糊的彭俊一下就清醒了。

  此前,氣象台曾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這下,暴雨真的來了。

  今年22歲的彭俊前年退伍。雖然年輕,卻已參加過多次搶險救災。“民兵平時是民,災害來了就是兵。”災情就是命令,盡管人武部的正式集結命令還未下達,但彭俊很清楚,普降暴雨后的漲水意味著什麼——是時候換上迷彩服了!

  5分鐘后,著裝完畢的彭俊沖下了樓。沿途,他看到自己所居住的五橋街道紅星街因地勢相對較高,地面還暫無積水。“但排水管道已出現管涌。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彭俊腦子裡閃過這樣的念頭。見路邊停了一排車,他立即根據車上留下的挪車電話,挨個給車主打電話:“要漲水了,快來挪車!”電話那頭,車主有的表示感謝,也有的嫌他多管閑事。

  與此同時,區人武部發出的集結命令下達,彭俊已做好沖上抗洪搶險一線的所有准備。災情發生后,彭俊成為萬州反應最迅速、最早集結到位的民兵之一。

  兩小時內,五橋河水漲了10米

  譚彬彬今年28歲,是五橋街道五簡橋社區的綜治專干。與彭俊結束通話不久,譚彬彬就看到五橋河水迅速上漲。一開始沒過腳,很快沒過小腿。洪水夾雜著砂石、木塊等雜物,向下游奔涌。他立即向街道報告險情,街道又向區人武部反映。

  9時20分,區人武部的首批救援力量趕到。30名民兵抵達內澇最嚴重的五橋街道——這時,街道地勢最低的道路,河水已經沒過了肩。

  按照區人武部指令,譚彬彬、彭俊等民兵,拿著喇叭分區域通知居民,並協助其轉移。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孩子、病人,民兵們就背著他們,蹚水而過。幾趟轉移下來,群眾的衣褲大多是干的,但民兵們從腿到臉都沾滿了泥。

  9時40分,供行人通過的拱橋五簡橋已經被完全淹沒——五橋河水在兩個小時內,上漲了10米。地勢較低的居民樓,已被淹沒了兩層。

  見此情景,民兵們內心焦急,隻能在協助群眾轉移之余,拼命朝居民樓喊話,所有人幾乎都喊啞了嗓子。

  他把中年男子推向安全地帶,自己卻被反推至“深水區”

  洪水越漲越高,盡管紅星街地勢較高,但居民樓一樓也幾乎快被淹沒。在紅星街長大的彭俊,主動承擔了這個區域的疏散工作。

  “我要回去救我的娃兒!”疏散時,一名中年男子被救下樓后又往回沖——他的兩個10多歲的孩子還被困在三樓。這一折返,水位又上漲不少。

  “危險!”彭俊一把拉住體型比自己壯碩不少的中年男子,使勁把他推向安全地帶,自己卻反被推向了“深水區”。

  飄在水裡的彭俊感到身體已被凶猛的水流沖得傾斜。他雙手死死摳住牆面縫隙,一點一點地挪向安全地帶。“洪水冰冷,但我卻感覺全身是汗。”事后,回憶起那一幕,彭俊坦言,當時自己心裡是真怕了。

  這時,同屬萬州區人武部民兵組織的萬州藍天救援隊及時趕到。彭俊登上藍天救援隊的橡皮艇,與藍天救援隊的隊員一道,救出了被困在屋內的兩個孩子。隨后,隊員們又劃著橡皮艇,用擴音器在居民區不斷搜索呼叫、喊話安撫,先后營救轉移被困群眾20余人。

  糞水、下水、機油混在一起,民兵的皮膚被灼燒得刺痛

  “藍希絡食品廠區受災嚴重!”

  正當彭俊、譚彬彬奮力救援時,原本在高速路排危的龍都街道人武部副部長李昌兵也接到了區人武部的命令。他帶著集結的16名民兵,迅速趕往藍希絡食品廠區。

  剛到廠區門口,兩輛小貨車被洪水沖到了大門口,橫著堵住了救援道路。車泡在水裡,門旁還有個被洪水淹沒的大坑,因看不見大坑具體位置,司機遲遲不敢發動。“鑰匙給我。”李昌兵爬進駕駛室,放下手剎,和幾名民兵合力把車推開,救援的橡皮艇終於劃進廠區。

  更糟糕的是,廠區化糞池堵塞了,糞水、餐館下水、機器機油等混在一起,人跳下水后,皮膚被灼燒得刺痛。

  廠區裡還有住宅,民兵們拿著喇叭大聲向居民樓喊話,引導群眾快速疏散。一輪疏散后,有群眾告訴李昌兵,樓裡可能還有被困的老人和小孩,他和民兵們又立即折回樓裡,挨家挨戶搜尋,並發現了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

  李昌兵背著小女孩蹚水,小女孩趴在李昌兵肩頭說:“呀,叔叔,你蹚過的是糞水啊!”小女孩的一句話,讓47歲的李昌兵紅了眼眶,他回答:“叔叔當過解放軍,是軍人,不怕!”

  把小姑娘送到安全地帶后,李昌兵看到,區人武部部長、政委和民兵們一道,正將樓裡一位94歲的老人連著輪椅抬了出來。

  在這一趟趟的轉移救援中,民兵們讓群眾坐在橡皮艇裡,自己或下水推船,或背著群眾蹚水而行,浸水后的衣褲惡臭難聞,有的民兵的皮膚還出現小范圍紅腫、潰爛。

  民兵全力搶險,五橋群眾無一傷亡

  7月16日傍晚,洪水逐漸退去。

  據統計,當天,萬州區人武部11名干部職工帶領區民兵應急連70人、區民兵綜合救援排(藍天救援隊)25人,轉移疏散受困群眾460余人,排除險情2處。

  在這場60年一遇的洪水中,五橋街道無一名群眾傷亡。當天19時過,彭俊和譚彬彬才吃上第一頓飯。這時,彭俊發現,自己的手機早已進水開不了機,電動車也在上午被洪水沖走。

  但任務還沒結束。根據氣象預報,隨后還有降雨可能。彭俊和譚彬彬又奉命在五簡橋等地卡點守了兩夜。李昌兵則在7月17日一早,跟隨區人武部指揮組前往發生滑坡險情的龍駒鎮,幫助村民搶運財產。

  7月18日,連軸轉的彭俊和譚彬彬又被編入清淤隊伍。“泥沙堆了半米厚,腳一踩,就陷進去了。”彭俊說,泥沙裡還夾雜著雜物,一不小心踩上尖銳的東西,鞋底都能被刺穿。

  由於大型機械開不進背街小巷,清淤全靠人力。泥沙半干半濕,必須鉚足勁才鏟得動。干了一會重體力活后,3天隻睡了5個小時的譚彬彬走路開始“打偏偏”(重慶方言,意為“偏偏倒倒”)。有人勸他回去休息,他卻只是去車裡靠了一會兒,稍微恢復點體力后又開始清淤。

  奮戰一天,五橋街道的道路基本恢復暢通。

  據統計,7月16日萬州區共有1300余名民兵就地參加搶險救災。作為本鄉本土的有生力量,災害發生后,民兵始終沖在最前,肩負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任。

  本報記者 顏若雯

(責編:陳易、張祎)

本網專稿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