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 “母城”新生

2020年08月10日08:21  來源:重慶日報網
 

渝中區洪崖洞夜景吸引了眾多游客(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7月23日,解放碑步行街拿下了“全國示范步行街”金字招牌。

  據悉,全國有各種各樣的步行街2100多條,隻有南京夫子廟步行街、杭州湖濱步行街、重慶解放碑步行街、成都寬窄巷子步行街和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這5條步行街獲此殊榮。

  1997年建成的解放碑步行街,為什麼能脫穎而出?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一語道破:“轉型升級力度大、進度快、效果好。”

  有數據為証:2019年,解放碑步行街引入首店首牌品牌25個,首發首秀30多場,街區人流量超過1.6億人次,帶動區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800億元。在全國步行街中名列前茅。也就是說,重慶首條步行街,通過轉型升級,仍然青春依舊,活力不減。

  而這背后,是渝中區對解放碑步行街轉型升級施以妙手。該區運用新發展理念,在全域范圍內書寫一篇轉型升級的大文章,讓重慶“母城”煥發新生。

  新生是升級

  鑄現代服務業之匙實現“寸土寸金”

  無論從哪個角度眺望渝中半島,都能一眼看見高高矗立的重慶環球金融中心。

  8月4日上午8:45,一個普通的工作日,重慶環球金融中心內等電梯的白領在大廳排起了兩行整齊的“長龍”。

  這座339米高的摩天大樓,剛在有世界商業地產“奧斯卡”之稱的2019年全球商業地產中國大會上,拿下了“中國商務寫字樓地標”的稱號。這幢樓內,入駐有意大利、菲律賓、柬埔寨駐重慶的總領事館﹔有中石化、工商銀行、鬆下等8家世界500強企業﹔還有奧的斯、德勤、仲量聯行等16家上市公司的區域總部,2019年貢獻稅收約2億元。

  在渝中區,這樣稅收過億元的樓宇,還有39棟。

  一家總部就是一個龍頭,一棟樓宇就是一個集群,一個聚集區就是一個園區!

  渝中區水陸域面積23.24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20.08平方公裡,大部分經濟活動都在樓宇內開展。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下,這塊土地仍貢獻了654.3億元的GDP,同比增長1.1%,論單位產出,每平方公裡產生GDP32.7億元,可謂“寸土寸金”!

  這一切,是渝中區堅定不移走轉型升級之路,主攻現代服務業的成果。

  “寧要渝中一張床,不要郊區一間房。”這句上世紀90年代流行一時的順口溜,道出了“母城”渝中區曾經的輝煌。但后來,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觀音橋、楊家坪等步行街商圈的崛起,渝中區迎來了發展的陣痛。

  渝中區發展的新動力在哪裡?

  “各城市要結合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明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突破”,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渝中區發展指明了方向。按照市委、市政府“用新發展理念開拓重慶發展新境界”的要求,他們重新審視自己、認真分析情況——

  從地緣經濟看,渝中區是主城核心,國際交往活躍、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優質,市場化、法治化和內陸開放程度位居西部前列。這些優勢為提升服務業發展質量,進軍現代服務業領域提供了支撐﹔

  從發展經驗看,國際國內的中心城區,如紐約曼哈頓、巴黎香榭麗舍、東京銀座、北京王府井、上海陸家嘴等,都沒有選擇大而全的發展模式,而是專注強項,突出特長,全力提升現代服務業﹔

  從產業基礎看,渝中區服務業已具規模,僅解放碑中央商務區就擁有重點樓宇100余棟,大型商業綜合體15個,商業商務面積接近600萬平方米,復星國際中心、重慶塔、新華時尚等一批高品質項目正加快建設,這些都將成為現代服務業聚集發展的承載平台。

  謀定而后動。

  2018年、2019年、2020年,渝中區連續三年將發展現代服務業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並明確以金融、高端商貿、專業服務、文化旅游、數字經濟、健康醫療六大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確定思路,明確目標后,經過近三年的奮力打拼,目前渝中區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已初現成效:

  代表高端商業的解放碑拿下“全國示范步行街”這塊金字招牌,“四首”(首店、首牌、首秀、首發)經濟發展火熱﹔

  代表專業服務領域最高水平的普華永道(PWC)、德勤(DTT)、安永(EY)等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齊聚渝中﹔

  利寶保險、渣打銀行等33家外資金融機構落戶,外資銀行、保險佔全市的70%,全市15家要素市場6家集中在解放碑……

  面對機遇,誰未雨綢繆、早做准備、率先發力,誰就能贏得發展主動。

  2019年,渝中區現代服務業增加值937億元,佔GDP比重72%,高於全市30個百分點以上﹔現代服務業人均增加值、地均增加值分別為14萬元/人、47億元/平方公裡,位居全國前列。

  新生是傳承

  做有歷史、有記憶、有故事的城市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瘋狂的石頭》《火鍋英雄》……短短幾年間,有15部電影來到渝中區取景。

  解放碑、長江索道、洪崖洞、李子壩、白象街……成為了中外游客的打卡熱地。

  憑借“母城文化”“抗戰記憶”“紅岩精神”“時尚酷玩”等豐富的都市旅游元素,渝中區先后獲評“2018全國最受歡迎全域旅游目的地”“2019中國旅游影響力年度夜游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市委書記陳敏爾在渝中區調研都市旅游時強調,“要著力提升旅游文化內涵,積極推動文旅融合,保護歷史文脈,發展文創產業,使旅游開發與文化傳承相得益彰”。

  渝中區渴求發展,但面對“發展熱”,卻堅持了“冷思考”。

  在舊城改造過程中,他們沒有一味迎合當前潮流,將舊東西推倒重建,而是將之前的“拆、改、留”調整為“留、改、拆”。

  渝中區不可移動文物有149處(173個點),平均每平方公裡有近15處歷史遺存。隻有採用微改造,下足“繡花”功夫,嚴禁隨意拆除和破壞,才能堅決杜絕“拆真古跡、建假古董”。

  近年來,渝中區先后投入數億元,修繕了狀元府舊址、鵝嶺抗戰遺址群等20多處文物,修舊如舊,打造出湖廣會館、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中四路民國風情街等都市旅游新亮點。

  渝中區還採取“連點成片”策略,把一個個歷史文脈串聯起來,打造歷史文化街區。

  例如為推動“下半城”新生,渝中區不僅將對68處文物進行修復與保護,還將重點打造十八梯、白象街、山城巷、枇杷山-燕子岩-飛機碼頭等4個傳統風貌區和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南宋衙署遺址公園。

  隨著“下半城”改造推進,白象街等區域的歷史氣息越來越濃厚。近幾年,許多以前搬走的“老渝中”又搬回來,尋找兒時的記憶,體味濃濃的鄉愁。

  傳承之余,渝中區還下功夫做好“新舊結合”這篇大文章。當下流行元素,在渝中區也找得到。

  在鵝嶺,渝中區將已荒廢的印刷二廠加以改造,成為當下重慶最熱門的文創基地之一。這裡的老廠房經過改造后,“文藝范”十足,每天來此打卡、拍照的人絡繹不絕。

  在朝天門,新地標重慶來福士已對游客和市民開放,人們紛紛與“朝天揚帆”合影留戀,300米水晶空中連廊,無邊泳池、天際觀景台、雞尾酒吧等設施高端大氣,贏得游客交口稱贊。

  旅游開發與文化傳承相得益彰,令渝中區成為了最能代表重慶城市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僅2019年,渝中區就接待了6744萬人次游客,平均每天的游客密度達9000多人/平方公裡,這些游客為渝中區帶來463.5億元旅游業收入,養活了全區8000余家文化旅游企業。

  新生是突破

  把握新機遇,讓大樓裡裝滿“新經濟”

  去年4月28日,在解放碑步行街,時任重慶市副市長的李殿勛撥通了重慶首個5G電話。

  當年年底,解放碑步行街就建成169個5G基站,實現5G信號和公共WiFi全覆蓋。這為步行街拿下“全國示范步行街”金字招牌加分不少。

  不但解放碑步行街在全市率先建成5G智慧街區,渝中區也率先在我市實現了全區5G全覆蓋。

  當前,重慶正傾力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著力用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渝中區也努力推動數字經濟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例如,渝中區運用大數據平台,分析客流特點和消費者習慣,發現逛解放碑的游客大都集中在25歲至40歲這一年齡段,渝中區迅速對解放碑商業業態進行調整,引導各大商場品牌轉向年輕化。

  又如,洪崖洞、解放碑、李子壩等景點,越來越受游客歡迎,渝中區為確保游客安全,開發“渝中區全域游客流量監測系統”等科技載體,對景區人流量實時動態掌控,精准啟動交通管制。在去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及時封橋封路,讓路於人,獲得游客和網友好評,稱重慶是“最寵游客”的城市。

  推動新基建,運用大數據智能化,讓城市越來越智慧,只是渝中區育新機、開新局的一個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早在2017年11月,渝中區就在大石化片區布局重慶市首個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如今,該基地已經從當初的2萬平方米擴展到近30萬平方米,發展成重慶市區塊鏈數字經濟產業園,已簽約入駐浪潮、IBM、忽米網、啟明星辰等60余家企業。

  據互鏈脈搏、賽迪區塊鏈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9年中國區塊鏈產業園發展報告》,重慶市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綜合競爭力排名全國前五,進入第一梯隊。

  在渝中區,區塊鏈還與醫療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一個名為“華醫鏈”的線上平台,憑借區塊鏈+智慧醫療的模式,形成診療、處方、醫保、藥品全流程安全體系,在渝中區11家衛生服務中心得到應用。

  讓區塊鏈為健康醫療產業保駕護航,是渝中區對市政府《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的落實。而健康醫療本身,則是渝中區發展新經濟的一個突破方向。

  重慶國際醫學創新中心位於渝中區時代天街12棟的寫字樓內,這裡毗鄰市內日門診量最大的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重慶人流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在創新中心一樓展廳,用視頻和實物展示著100多個國內外醫療創新項目獲得的最新成果,還有少數項目在這裡開展簡單的產品驗証﹔二樓辦公區裡,創新項目孵化、加速對接和資源導入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

  渝中區有健康產業法人單位1474家,佔全區法人單位總量6.5%,健康產業規模以上企業107家,佔全區規上企業總量的8.7%。全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476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9家,企事業單位職工醫院4家,民營醫院2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4家,門診部和診所等其他醫療機構400余家,涵蓋中醫、整形美容、眼科、口腔等各類特色專科。2019年,健康服務業增加值達100.9億元,佔全區GDP總量的7.8%。

  把資源優勢充分利用起來,就能轉化為產業鏈條。渝中區以重慶醫科大學為核心,全力構建“環重醫創新生態圈”,在大坪區域形成健康醫療產業集聚示范區。上面提到的重慶國際醫學創新中心,正是生態圈的核心組成部分。

  目前,環重醫創新生態圈已在全國舉辦有行業影響力的大型活動5次,落地企業31家,簽約項目52個,儲備項目19個。短短1年多時間,取得這樣的成績,足以說明在潮起雲涌的“新經濟”浪潮下,健康醫療產業未來充滿曙光。

  本報記者 陳鈞 楊駿

(責編:陳易、張祎)

本網專稿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