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 碩果累累 您老就是重慶的“菜”

2020年09月24日07:39  來源:重慶晚報
 

  您老就是重慶的“菜”

  80歲的林德清教授一生致力於為重慶培育蔬菜,退而不休,碩果累累

剛剛獲評“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林德清

林德清獲得過農業部頒發的優秀教師獎

林德清在北碚柳蔭鎮現場指導西瓜育苗

林德清(左一)現場培訓

  80歲老人林德清是原西南農業大學蔬菜教研室主任,退休后的20年時間裡,她的足跡遍及石柱、巫山、黔江甚至四川的威遠、廣安、長寧等25個市區縣,為當地的農戶開展面對面的技術培訓和咨詢10000余次,受益的人群多達25000余次。在剛剛舉行的2020年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頒獎典禮上,林德清教授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對於這份榮譽,林德清的學生為她發來這樣一段話:林老師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蔬菜種植,值得我們所有人敬重,我們為是她的學生感到驕傲。

  為何選擇退而不休?為何在科技扶貧這條路上一直堅持著?林德清教授說:“當初國家培養了我,我就要把熱血洒在國家需要我的地方。”

  耳濡目染的貧困 讓她決心要改變農村

  林德清出生在四川自貢市大安區,母親共生了11個孩子,活下來的有9個,這樣一個大家庭,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在當時,生活都是個大問題,而父親卻用一己之力,將所有的孩子都送去讀書。

  林母的娘家在農村,林德清小時候回去看外公外婆和舅舅時,家裡窘迫的環境常常讓她難過:太窮了,家裡隻有來客才能吃點挂面和豆花飯,廚房裡挂著的臘肉,隻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一點,到了晚上,連個煤油燈都沒有。那時的林德清就暗自下了決心,要改變農村這樣的面貌。

  高中畢業后,林德清參加高考,成績優異的她在填報志願時,一共9個志願,7個志願都與農業有關,另外2個志願與醫療有關,“這些專業,肯定都是能改變農村面貌的。”1958年,18歲的林德清考入當時的西南農學院果樹蔬菜專業,成為一名大學生。

  助學金助她畢業

  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

  由於父親的收入捉襟見肘,進校后的林德清開始想方設法省錢讀書。她申請到每月5元的丙等助學金,已經工作的四哥每月資助她5元錢,林德清給自己留1元的零花錢,剩下的錢,全部用於交伙食費。

  感恩於國家補貼助學金才能完成學業的林德清,自從進校開始,就變得特別積極。林德清大學第一年擔任團支部委員,第二年成為園林系學生會副主席,第三年升任主席,大四這一年,林德清擔任班上的團支部書記。讀書的時候,學校把所有的蔬菜基地、果園甚至花園全部都用於種植蔬菜,用以瓜菜代糧的方式,解決學生吃不飽飯的問題。同學們為了解決肥料的問題,他們用肩挑的方式從畜牧場運送到學校,有過挑水經歷的林德清毅然承擔了挑糞的任務,往返好幾趟,像個男孩子一樣。

  天道酬勤,豐收了!“那個冬瓜最長的差不多有人這麼長,同學們要好幾個人合力才能把它摘下來,送到伙食團。”看慣了一般的蔬菜,看到果蔬專業學生送來的菜,就連伙食團的師傅都豎起了大拇指:厲害!大學畢業,林德清以優異的成績和表現留校了。

  蹲點涪陵搞樣板田

  選育出優良品種獲獎

  1962年留校后不久,林德清就與當時西南農學院的林冠伯老師一起,搞起了芥菜的科研。涪陵出的榨菜就是選用的莖用芥菜,而芥菜的優良品種選擇,關系到榨菜的口感。為了方便隨時拿到科研數據,林德清蹲點涪陵搞起了榨菜樣板田,她住在當時的荔枝公社黎明大隊隊長家,和大隊長的母親睡在一張床上。

  老人心疼這城裡來的閨女:“妹兒,你是城頭來的,能吃這個苦?他們說你還是大學老師啊?啷個大學老師還要來農村呢?”老人的不解讓林德清哈哈笑了起來:“婆婆,不是每一個工作都是在教室裡面完成的,我和我老師的工作,就是要給涪陵選育出最適合做榨菜的新品種,以后我們才能提高收入啊。”

  經過不懈的努力,林德清和老師們終於完成了樣板田的建設與推廣,通過提純復壯,選育出的“藺市草腰子”品種,由四川園藝學會命名,並於1978年獲四川省科學大會獎。

  村民熱情的求學

  讓她決定留下來幫他們

  2000年,年滿60歲的林德清退休了。就在這時,學校一位老師的親戚找到了她。這位在石柱縣政協任職的親戚,想在當時的西南農業大學找一位蔬菜種植專家,為石柱當地的辣椒種植出點主意。

  從重慶到石柱,那會兒隻能在朝天門坐車,單面最長需要8個小時,林德清和學校一位加工專業的老師一起,趕往了石柱三益鄉。到達的這天是個周末,下車時,穿得紅艷艷的小學生們站在道路兩旁揮舞著雙手,高喊著“歡迎歡迎,熱烈歡迎”。1月的石柱三益鄉,還下著雪,空氣中彌漫著寒意,坐在室外的院壩裡,一百來號包著白帕子的村民,眼巴巴地盯著城裡來的專家,看能給他們帶來啥變化。

  培訓中途,突然停了電,擴音器不能使用了,但台下的村民安靜得不得了,林德清就這樣用普通說話的語調,堅持完了這場長達4個小時的現場培訓。培訓結束時,台下的村民突然報以熱烈的掌聲。那些先前擔心聽不懂的老鄉們,這個時候不肯走了,他們圍攏過來,問東問西。“您教大學生的教授,擔不擔心我們學不會?”也就是這樣的求學態度,讓本想安享晚年的她下了決心:我要留下來,幫幫他們。

  手把手教種植辣椒

  她見証村民發家致富

  同樣種植辣椒,四川威遠的干辣椒通過包裝后,最高可以賣到140元一斤。於是林德清帶著鄉裡的領導前往四川威遠考察,學成歸來后,林德清手把手地教大家育苗、選種、栽培、地膜覆蓋。僅僅一年時間,三益鄉當地的辣椒種植就從過去的零星種植發展到3000多畝,畝產6000多斤,畝收入從過去的七八百元提高到2000多元。過去對辣椒種植抱著觀望態度的村民,看著周圍的人都富了,也開始湊攏來想學技術,三益鄉當地形成了人人積極種辣椒的局面。

  2001年底,石柱縣政府決定將辣椒產業作為全縣的支柱產業來抓,並由政府出面聘請林德清做技術顧問。在林德清的努力下,到2004年,石柱的辣椒種植已經發展到10萬畝。20年的時光,林德清見証了當地村民荷包從癟到鼓起來的過程,“以前的年輕人不願意回老家,現在說起回石柱,大家都很自豪,因為有了發展的前途,回家自然有了底氣。”

  新聞面對面

  我還不算老 哪裡有需要我都能去

  80歲的林德清教授,頭發僅有少許花白,衣著朴素、說話有條有理,退休20年來,她覺得自己雖然經濟上不富裕,但生活上卻很充實。

  林教授有兩個女兒,2017年,丈夫因為罹患胃癌去世,而女兒各自獨立的生活,也不需要她分心,所以,她將所有的時光都投入到科技扶貧上。林德清說,退休前,她總想著退休了,對於社會的貢獻可能就會越來越小了,直到遇到石柱三益鄉的村民,她才發現,她的能力在這片土地上,可以極大地發揮出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林教授前往石柱的腳步暫停了,但石柱當地依然有農技人員和種植大戶通過微信向她請教各種問題,對於這樣的問題,她很樂意回答:“說明我們學的知識有用啊。”出於年齡的考慮,西南大學建議林教授不要再親自前往石柱,避免旅途奔波。對於夕陽的規劃,林教授說,自己不算老,身體也還好,隻要國家有需要,她都能去。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渝鳳 受訪者供圖

(責編:陳易、張祎)

本網專稿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