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佛頭26年前被盜轟動全國 偵破細節首公開

2021年04月07日07:41  來源:重慶晨報網
 

  89式綠色的警服,五名意氣風發的年輕民警,手持著“文物衛士,功在千秋”的紅色錦旗,榮獲集體二等功的專案組民警代表昂頭挺胸,接受著來自黨和人民對他們的最高褒獎。

  26年過去,照片中專案組的5位民警,隻剩下了4名。曾為偵破“6·5珍貴文物特大盜竊案”立下汗馬功勞的專案組副組長蘭興勇在2004年因患上肝癌不幸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因公殉職。

  看著這張塵封了26年的老照片,當年專案組成員之一,如今的大足區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陳東坡向我們回顧了這件26年前的驚天大案。

  佛頭被盜,老人失聲痛哭

  1995年6月4日清晨,天下著綿綿細雨,龍崗山上一名信仰佛教的古稀老人背著背簍來到多寶塔前,延續著她堅持20年每天為塔裡的釋迦摩尼像上香的習慣,這天她照例將三支香點燃插進塔前的香爐裡,虔誠地打躬作揖,當她站起身抬起頭望向塔裡的釋迦摩尼像時,眼前的景象讓她驚恐萬分,隨后悵然若失,癱坐在地上失聲痛哭。

  多寶塔1號龕坐佛的佛頭不見了!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大足石刻佛頭被盜,這迅速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多寶塔1號龕坐佛高78厘米,頭長28厘米,始建於我國南宋紹興年間。被盜割的釋迦牟尼佛頭,雕刻精美,文物價值極高,難以用金錢來衡量。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被盜佛頭像具有重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屬國家一級文物。

  據現場勘驗民警回憶,坐佛頸部平整,佛身四周散落著碎石,民警判斷嫌疑人應該是用工具撬開多寶塔1號龕的鐵欄,使用鋸子之類的工具將佛頭割下后盜走。

  案件引起了重慶市文化局、公安局及大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局黨委當即成立了以副局長陳東坡為組長、刑警隊長藍興勇、副隊長李尚升為副組長的“6·5”珍貴文物盜竊專案組。

  這一年恰逢大足縣將舉行“第一屆石刻藝術節”。專案組成員立下軍令狀,務必9月前破案,追回佛頭。

  多寶塔地處大足北山,周圍人跡罕至,案發時又暴雨傾盆,証物遭到破壞,現場沒有留下任何有效証據,專案組成員每個人都明白,要偵破這起案件的難度,無異於大海撈針。

  經研究,專案組對嫌疑人進行了人物刻畫,判斷嫌疑人應該具備“本地人、對古玩感興趣”這一特征,隨后民警將走訪重心放在“收古玩、案發后消失”這一關鍵點開展工作。

  以案發地為中心,輻射周圍30公裡以內的所有村落——龍崗鎮、中敖鎮、化龍鄉等30公裡內的所有住戶,一家一戶全走個遍。

  當年龍崗山附近全是山路,警車根本去不了,所有的走訪工作都隻能靠腿走,那時正值夏季,專案組民警每天早上6點攜帶干糧出發,一直要工作到晚上10點,在途中還會遇見一些住戶未在家,專案組民警就會做好標記,等待晚上歸來時再走訪一次,以防走漏。

  “光腳”走出關鍵線索

  中暑、摔倒、鞋子走破……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了,民警回憶道,當年的村民都住得很分散,有些住在深山裡根本就沒有路,本來就是夏天,為了走到一些農戶家需要翻山越嶺,特別是在穿過一些叢林裡,野草割過皮膚后發紅發痒,再被汗水一咬,十分難受。

  20天的走訪,民警們詢問了群眾800多人次,在派出所的協助下查遍了龍崗地區47個大小賓、旅館和30個村居委,每天晚上專案組開會匯總分析當天的調查走訪情況。有群眾反映有外地人來大足四處收購古董,河南商人、溫州商人……專案組將目光鎖定到這部分人身上,但經核實,都與案件無關,案件毫無頭緒。

  專案組領導提議,對那些因無人在家而漏掉的農戶,再走一次,專案組民警感覺希望渺茫,卻不敢有絲毫怠慢。

  6月25日,民警准備走訪前幾日因家中無人而漏掉的一家村民,據了解該村民在大足北禪村以打石頭賣石雕為生。當時,民警在途經一個下坡路時,因為要控制重心和速度,他后仰著身子往坡下走去,因為坡度較大,重心后移,鞋子就承受了過多的向前的摩擦力,結果皮鞋壞了,民警的腳直接穿過皮鞋,皮鞋瞬間變成了拖鞋,卡在了腳踝處,民警坐在地上,半天都取不下壞掉的皮鞋,那滑稽的一幕,引得同事哈哈大笑,但更具體的是,鞋子壞了,走訪工作還得繼續。

  民警光著腳來到村民家,而正是這次走訪,讓專案組收獲到了一條特別重要的線索。據該村民反映,距他家十來米的處遠有戶人家,家裡的年輕娃兒整天游手好閑,喜歡搞點旁門左道的東西,最關鍵的是這人從案發后好像就消失了。

  據該村民提供的線索,該男子名叫劉某,平頭,二十歲左右,專案組研究,該男子可能是整個案子能否偵破的關鍵點。民警從熟悉劉某的人口中得知,劉某前幾天去了北京,最近聽說手頭沒有錢了,可能要回來,專案組立即派出2個組,蹲守在距離劉某家十來米的草叢中靜待劉某出現。

  草叢裡蹲守72小時

  劉某住在龍崗山下的一個農家院子,院子前有一條小路,小路兩旁是荒廢的農田,橫穿過農田就有接近1米高的野草和綠竹。

  兩組民警兩班倒輪休在草叢裡蹲守,整整三天三夜……

  為了確保隱蔽性,民警在草叢裡保持高度警覺,為了減少夏季蚊虫的叮咬帶來的騷動,雖然氣溫高達36度,但所有參戰民警都穿上長袖衣服,有些民警出現了中暑的症狀,還有的民警因皮膚被野草刺撓后出現過敏反應,頸部、大腿、胸前開始出現一大片一大片的紅色疙瘩。

  6月29日凌晨,夜裡的月亮,倒映在小路旁的農田裡,顯得格外亮堂。突然,一個黑影出現,黑影穿過竹林,走上農田邊的小路,來到劉某家的門前 ,然后開門進了屋。

  這激動人心的一幕,讓蹲守的民警瞬間興奮起來,激動之余,民警黎憲良提議再等等,萬一是劉某的親戚呢,隨后留兩人繼續觀察下是否還有其他人回來,回去一人通知單位同事。

  早上6點,專案組人員到齊,留守的民警確定男子並未再外出,民警將劉某家包了個圓。

  “請問劉某在家麼,我們是他朋友。”民警上前詢問。

  房子裡的老婦人正端著木盆在門口倒水,抬頭看了一眼民警,隨后用頭偏向裡屋,喊了一聲劉某的名字,見沒有反應便對民警說“在屋頭睡覺呢。”

  老婦人的這句話,讓民警確定了昨晚回來的這名男子,就是目標人物。

  民警走進屋,見劉某正在床上睡覺,隨后朝門外同事比了個手勢,所有人進屋將正在睡夢中的劉某抓獲,劉某驚醒后看著專案組其中一位民警說:“我認識你,你是警察。”

  通過連夜審訊,劉某交代,在5月份的一天,他在大足西門喝茶時認識了一位名叫王某的成都人,從事蹬三輪車工作。王某希望他能幫忙引路,去偷點石刻拿到成都倒賣。劉某平日裡喜歡研究古董收購,兩人一拍即可,隨后劉某還約上了陽某、楊某、周某等3人,5人多次來到石刻景區踩點后,最后發現多寶塔裡的佛頭不僅精美,而且地處偏遠無人,便相約6月4日晚上動手。4日晚,劉某因在岳父家喝酒並沒有去,后來得知他們得手后,因為害怕跟他們一同商量過偷盜佛頭、踩過點會被抓,就跑到外地躲了起來。

  隨后民警根據劉某供述,找到周某和楊某,經調查,兩人因擔心被抓也沒有去偷佛頭,目前隻有王某和陽某不知所蹤。

  在大海裡撈回了針

  人員確定了,但抓捕王某和陽某卻存在一定難度。

  劉某對王某並不熟悉,隻見過幾面,知道他是成都龍泉驛人,從事蹬三輪的工作,而陽某已經外逃不知蹤跡。民警當天從石刻研究院借來了一輛小汽車,帶著劉某一同趕往龍泉驛,尋找王某的下落。

  7月1日凌晨2點,專案組成員經過7小時車程來到了龍泉驛,專案組決定當晚就開展行動。

  不知王某的名字,也不知長相,更不知道王某居住地,專案組民警卻信心滿滿的想當夜就把嫌疑人抓獲。而他們的抓獲方式,就是開著車,在100余平方公裡的龍泉驛四處逛,用這樣的方式去碰嫌疑人。

  2個小時,專案組民警將龍泉驛所有的大街小巷逛了一個遍,一無所獲。目標人物有可能在家,也可能在外面,要想靠“碰”的方式,幾率跟中彩票無異,就是這種看似毫無希望甚至有些荒誕的尋找方式,專案組成員卻信心滿滿,如今是大足區公安局治安支隊政委的楊宏剛道出了緣由:“因為那是我們連續工作了24天,第一次感覺離破案最近的時候。”

  天快亮了,龍泉驛街邊的包子店開門,蒸籠冒起了白色的濃煙,街面上開始有了蹬三輪車人,民警看了下手表 ,清晨5點30分,民警正准備下車買點早飯,突然“啪”的一聲,車上的劉某竟朝民警大腿上一拍,指著離包子店不遠處的一個睡在三輪車上的人說:“那個人好像就是!”

  隻見這名三輪車車夫正翹著二郎腿,斜躺在三輪車上。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全車人興奮不已,所有人屏住呼吸,將車緩慢的靠近三輪車車夫,劉某斬釘截鐵說:“就是他!”

  車還未停穩,專案組民警從車裡一擁而上,民警亮明身份,三輪車車夫一臉驚恐,隨后嘆息說:“我曉得我要遭,但真的沒想到這麼快。”

  據王某交代,他與陽某在盜走佛頭后,兩人相約由王某銷贓,等出手后兩人再匯合分錢。然而因媒體的報道,當地沒人敢收,王某也不敢四處詢價,隻好將佛頭藏到了郊區的一個公墓中。

  根據王某指引,民警來到藏匿佛頭的公墓,王某指著一堵紅色的圍牆說,就在那土裡。擔心用工具會損壞了佛頭,專案組民警用手小心翼翼的刨土,發現土裡有塊紅布,將紅布拿出打開一看,這正是大伙尋找多日的失竊佛頭。

  歷時25天,走壞了10余雙皮鞋,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最終,這起震驚全國的佛頭被盜案成功告破,嫌疑人王某因涉嫌盜取文物罪被判處死緩,而同犯陽某一直潛逃在外,被列入全國通緝名單。陽某先后在海南、廣東、重慶躲藏,靠打工為生,還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下了兩子。2006年8月30日,警方獲得線索后,在重慶馬家岩一建材門市抓獲陽某。陽某后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如今,這顆失竊的佛頭被收藏在大足石刻博物館的展廳裡,它上面點點的金箔發出金色的光,閃耀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銘記著那一段公安前輩書寫的光輝記憶。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曲鴻瑞

(責編:秦潔、張祎)

本網專稿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原創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頭圖推薦

  • 重慶:武警偵察尖兵戰高溫、強技能重慶:武警偵察尖兵戰高溫、強技...
  • 智能產業集聚發展智能產業集聚發展
  • 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車隊虛擬世界“過招”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
  • “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 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兩成 產能翻一番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

圖片新聞

  • 重慶經開區這家企業 用"兩劑"解鎖新能源密碼重慶經開區這家企...
  •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重慶黔江:“挂壁...
  • 先睹為快 智博會上有這些“黑科技”先睹為快 智博會...
  • 重慶力爭年內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以上重慶力爭年內推廣...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