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區著力做好“陶”文章 年輕人愛上制陶

2021年05月12日07:25  來源:重慶日報網
 

  榮昌區著力做好“陶”文章

  “學院派”年輕人愛上制陶

  榮昌陶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陶、雲南建水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榮昌區最具代表性的非遺之一。5月8日,重慶日報記者沿著成渝高速來到榮昌區安陶小鎮,一睹榮昌陶傳承創新的新貌。

  在安陶小鎮,每走幾步便能看到一個榮昌陶的鋪面,榮昌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梁先才的“榮昌安陶”小鋪特別引人注目。這裡是“前店后廠”布局,前店展示了數百種精美陶器,不少客人正在選購﹔后面,梁先才手把手教授徒弟們制陶工藝,徒弟們則低著頭專心學習。

  近年來,榮昌區著力做好“陶”文章,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布局工業特種陶等新材料產業,短短幾年時間就聚合了70多家高水平陶瓷企業,形成百億級產值的陶瓷新業態。另一方面,加快以陶文化為核心的文旅產業發展,催生出更廣闊的文旅發展新產業。

  “現在,榮昌陶主打的是精品,前面店鋪售賣的手工陶器,均價數百元,幾千幾萬元一件的也有。”年過70歲的梁先才,從9歲起跟隨父親學習制陶技藝,見証了榮昌陶產業的興衰起伏。在他看來,如今才是榮昌陶最好的發展時代。

  “我帶了上百個徒弟,現在跟我學習的徒弟中,不乏大學生。”梁先才說,這些大學生徒弟頭腦靈光學得快,更重要的是,他們有想法,制作的陶器在樣式、外觀上都很受消費者歡迎,“今后,他們肯定是榮昌陶傳承發展的支柱。”

  而在榮昌區安富街道通安村,一對90后川美小夫妻——管永雙和李雲杉也與榮昌陶結了緣。2013年,兩人在榮昌參加社會實踐時得知,自己使用了多年的陶泥,竟然來自榮昌,也是制作榮昌陶的原料。兩人就此與榮昌陶結緣。

  2016年,兩人來到榮昌,開始了自己的榮昌陶創業夢,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潛心鑽研陶藝。在傳承選泥、晒泥、碾泥、過漿、揉泥、制坯、晾坯、打磨、刻花、上釉、燒窯等榮昌陶工藝流程的基礎上,他們在器型、顏色等方面進行了諸多藝術創新。

  秉持“粹萬物之精華,見大地之本色”理念,兩人對漢代草木灰釉進行了創新發展,開發了一系列“植物灰釉”作品,涵蓋銀杏灰釉、芭蕉灰釉、檀木灰釉、荷葉灰釉等20多種植物灰釉。這些作品不僅給傳統榮昌陶帶來了一波“植物”美學新風尚,更豐富了榮昌陶的色彩和藝術表現形式。

  2017年,夫妻二人作品《痕》入選首屆中國四大名陶展﹔2019年,作品《陶瓷柴燒茶具組合》獲得第54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銅獎,作品《無象》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他們也代表了榮昌制陶藝術的新方向——越來越多“學院派”年輕人在這裡汲取傳統技藝的精華,將榮昌陶藝術發揚光大。

  “如今,我們每一次開窯,都要吸引數十人開車前來挑選‘尖貨’,最貴的壺已賣到1.2萬元一把。”管永雙稱。

  管永雙夫妻兩人目前在通安村租下了一個大院子,對這個頗有“知青味”的院子進行了恢復和加固,並將工作室搬了過來,在售賣自己燒制的榮昌陶的同時,開設茶室做起了鄉村旅游,為榮昌陶發展和當地鄉村振興增添了一抹亮色。

  “產業升級迭代為文化藝術傳承奠定物質基礎,文化藝術發展又為產業興旺凝聚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蘊。”榮昌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榮昌將持續加強榮昌陶的傳承創新,加緊把榮昌安陶小鎮建設成為集陶產業、文化、旅游、體驗、教育於一體的國家5A級景區,創建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和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中國陶器之都,讓榮昌這口千年窯火生生不息。

  本報記者 王翔

(責編:陳易、張祎)

本網專稿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原創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頭圖推薦

  • 重慶:武警偵察尖兵戰高溫、強技能重慶:武警偵察尖兵戰高溫、強技能
  • 智能產業集聚發展智能產業集聚發展
  • 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車隊虛擬世界“過招”9支車隊角逐“最強車腦” 5支車...
  • “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 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兩成 產能翻一番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

圖片新聞

  • 重慶經開區這家企業 用"兩劑"解鎖新能源密碼重慶經開區這家企...
  •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重慶黔江:“挂壁...
  • 先睹為快 智博會上有這些“黑科技”先睹為快 智博會...
  • 重慶力爭年內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以上重慶力爭年內推廣...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