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長江索道、十八梯、輕軌穿樓……一個個山城8D景觀紅遍網絡,其中十之八九位於母城渝中。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慶府,在重慶人的認知裡,渝中半島就是地地道道的“老重慶”。
當越來越多人前往貳廠、山城步道、白象街、湖廣會館等渝中街巷腹地“打卡”時,更近距離觸摸到這座城的歷史印記,尋得正宗山城味。
近兩年來,隨著渝中老舊街巷改造蝶變,特色風貌多點呈現﹔解放碑“十字金街”提檔升級,步行街走出國際范兒﹔“大行動”“微整治”,城市管理越發精細化,……既提升城市品質又催生出許多新景美顏,將母城渝中涂上繽紛五彩。
改造后的八一廣場。渝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行動”“微整治” 創新城市管理
2017年7月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調研渝中,對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提升城市品質提出了新要求。
兩年多來,渝中通過精掃細保,打造了春森路步行系統、渝州路綠化管護等示范精品﹔覆蓋全區150個公共機構以及石油路等4個街道的垃圾分類設施,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運用全域抓拍、物聯網技術等,對市政設施、古樹名木等進行監控管護,城市管理更加智能。
在今年渝中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到,過去的一年,渝中區全面落實景區式精細化城市管理標准,精掃細保990萬平方米環衛作業面積,精心管護365萬平方米市政道路、340公裡排水管網、240余座結構設施、207萬余平方米市街綠地和自管公園綠地、3萬余株行道樹和古樹名木。
同時,深入落實“五長制”,創新推行三級書記“馬路辦公”,開展巡查21萬余次,發現解決問題18萬余個。在全市率先開展三輪車限行工作。深入推進城市綜合管理“七大工程”,開展城市提升“春夏秋冬”四大行動,“微整治”老舊社區32個,拆除違法建筑3.8萬平方米,彩化山體5萬余平方米。
改造后的千葉美術館。渝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十字金街”升級 解放碑更國際
去年9月,熱門電影《中國機長》在解放碑舉辦精彩首映禮,重慶老牌步行街解放碑步行街再一次成為焦點。作為全國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街區,重慶解放碑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也正有序推進,通過改造提升,解放碑步行街純步行街區將由1000米延伸至1500米。
據介紹,在解放碑“十字金街”主街打造上,四條具有差異化、特色化的街區將分別打造為名品、時尚、記憶和藝術大道。其中,整合民族路、民權路時尚潮流品牌要素,打造名品大道、時尚大道﹔整合公園路、鄒容路歷史文脈,打造記憶大道﹔整合國泰廣場、魁星樓等文化資源,打造藝術大道。
根據四條大道的不同特點,將從綠化、鋪裝、立面、燈飾等方面,對重要節點進行改造升級,升級改造樹池花台680平方米,擺放鮮花綠植12萬株(盆),新增景觀花缽300個、休閑座椅55個。
“通過開展優化主街形態、提升主街業態、激活主街文態的方式,對總長約1500米的解放碑‘十字金街’步行區域進行全方位提檔升級。”渝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立足解放碑步行街資源稟賦,對標國際水平、突出重慶特色,著力打造一批特色亮點項目,進一步突出人文化特色、國際化特色和智能化特色。
2020年,渝中區還將實施推動解放碑步行街、解放碑-朝天門步行大道、朝天門區域環境品質提升等十大環境提升項目。
綠化后的青年路。渝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老街巷微整治 尋真正山城味
大溪溝街道張家花園192號居民院落,修建於上世紀80年代,屬於典型的老舊小區,院落亂拉亂接的線纜,破損的牆面地面,與一出院落,就可以登上的山城步道張家花園段顯得格格不入。
去年以來,張家花園192號院落開展了環境微整治,鋪裝地面、牆面粉刷、歸整電力、通訊管線,繪制以耕讀文化為主體的文化牆,原本破舊的老舊住宅區搖身一變成為“耕讀文化院落”,游覽完山城步道的背包客,也會在院子裡參觀拍照。
不僅如此,張家花園192號院還利用閑置房屋進行改造,打造成了人和書院,供街道居民休閑和閱讀。工作人員介紹,居民可以在此閱覽借書,還提供免費開水,未來這裡還會舉辦講座、文化沙龍等,讓居民文化生活更豐富。
據了解,大溪溝街道還將陸續對轄區20余個點位開展微整治,進一步改善轄區居住環境的同時,也有利於形成以步道為骨架,連接起轄區內的歷史文化景點。
與此同時,山城巷、馬鞍山、李子壩等傳統風貌區和魯祖廟、戴家巷等山城老街區改造提速提質,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首開區完工,白象街傳統風貌區一期開街運營,渝中老城街巷日益“有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