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文化宮露天電影。
說起露天電影,許多老重慶並不陌生。渝中區文旅委的資料顯示,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堅持52年不間斷放映露天電影,這裡也成為了全國堅持放映露天電影時間最長的場所。
堅持放映了52年
創下三個“全國唯一”
1952年的8月,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露天電影劇場正式啟用。為了讓廣大普通市民和改革開放后進城打工的人們“打上文化牙祭”,文化宮中心廣場開始播放露天電影。
從那時起,隻要不下雨,這個露天電影院基本上天天晚上都放映。
那時,到文化宮看露天電影的人,基本上都是城市居民,大多都來自渝中區。也有一些觀音橋、沙坪壩、南岸的市民坐著輪渡,經數次交通換乘,專門趕到文化宮看一場露天電影。
從1952年到2004年,文化宮的露天電影整整播放了52年時間,也因為這份堅持,讓文化宮露天電影成了全國堅持放映露天電影時間最長的場所。
然而,這並不是文化宮露天電影創下的唯一一個全國之最。據資料記載,文化宮露天電影還是當時全國唯一一家使用室內豪華座機放映電影的露天電影場。此外,它還是唯一一個長時間堅持廉價收費的露天電影場,僅需購買一元的公園門票就可免費觀看。
這樣的堅持和惠民,讓文化宮露天電影在上世紀70年代成了火爆全重慶的文化娛樂場所。
門票4分錢
1場《賣花姑娘》收入一千多
當時,前往文化宮觀看露天電影的市民,經常把放映場地圍得水泄不通,當時文化宮放映的都是好看的片子,看的人多,銀幕正面有人看,反面也有人看。有些隔得遠的觀眾,看不清電影演的是什麼,頂多聽個“響”,但也樂此不疲。
后來,觀影的人實在太多了,一個場地裝不下了,文化宮就在相距一兩百米的露天舞台接著放映。這樣的“接力放電影”模式還引出過不少樂子,比如說中心廣場機器壞了,耽誤了時間,露天舞台這邊放完一本,就要停下來等下一本送來。
當時的露天電影究竟有多麼火爆?渝中區文旅委的資料記載了這樣一場數據:當時文化宮的普通門票是4分錢,工會會員票2分錢。像《賣花姑娘》這樣的電影,一晚上的門票收入大約在一千三四百元。也就是說,人數至少也有三四萬人。
每到傍晚,文化宮3個票房窗口前就排著幾路長隊,人們提著小板凳買票。門票很小,隻有火柴盒的一半大。收的門票錢絕大多數是分幣、角幣,硬幣最多。為了便於清點,文化宮還專門做了清點硬幣的木盤。木盤上面刻有放置一分、兩分、五分的長短大小不一的槽,卡滿一槽就是50枚或100枚,用紙裹成一條。
直到2004年,文化宮露天電影才結束了它52年的使命,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