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村的蝶變之路 做活生態文章引來綠色財富

2020年07月27日16:41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人民網重慶7月27日電 群峰參天,嶺谷交錯,波流清沏,溪水迥環,清榮峻茂,水秀山靈。海拔在1000-1250米之間,森林覆蓋率達80%。近年來,城口縣河魚鄉平溪村依托自然資源稟賦,發揮生態比較優勢,大力發展以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為主導的生態經濟,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實現了從短板到樣板的蝶變,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走出了一條將自然恩賜的“綠水青山”轉化為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的正確道路。

  近年來,城口縣河魚鄉平溪村先后斬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鄉、重慶市市級生態村、城口山地雞養殖示范園、城口山地雞種源保護地、重慶市文藝創作基地。今年1月,平溪村“零問題”通過脫貧攻堅市級評估驗收。

舉辦“山戀·河魚”為代表的旅游節慶活動。譚雲峰攝

  發展路子從“迷茫”到“清晰”

  以前的平溪村,農戶多以種植苞谷、養豬等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絕大多數農戶傳承著“種糧為糊口、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的傳統農耕模式,辛苦不說,收入甚微。爛房子多、貧困戶多、單身漢多,交通差、環境差、習慣差,“三多”“三差”是彼時平溪的真實寫照。

  難道子子孫孫都要走我們的老路?究竟路在何方?考驗著平溪村“兩委”一班人的智慧和擔當。近年來,平溪村“兩委”一班人大膽解放思想,對發展路子進行苦苦求索,在摸清資源優勢、產業基礎、群眾意願等家底的基礎上,提出了打好生態牌、走好生態路、依靠生態富的路子,重點發展以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為主導的生態產業,讓群眾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通過面對面討論商議、背靠背聽取意見,全村干部群眾形成了廣泛共識,發展路子就這樣定了下來。路子找准了,人就成了決定性因素,如何打破傳統小農生產、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走好走實生態路,成為擺在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集體經濟組織從“空殼”到“實體”

  隨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集體經濟組織走進人們視野,村“兩委”一班人仿佛從中看到了商機,通過潛心研究政策,爭取鄉黨委、政府對上銜接溝通,平溪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全鄉第一個挂牌成立,成為全縣第一批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的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光有殼子不行,還得有實體。”集體經濟組織一班人如是思之。

  集體經濟組織成立伊始,便主動承擔起本村“三變”改革主推力量的角色,著力做好盤活資源、理活資產、用活資金三篇文章,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做在集體經濟收益,讓農戶直接分紅受益。在盤活資源上,集體經濟組織依托生態資源、土地資源,立足生態文化、農耕文化,建成農耕體驗場1個、農耕廣場1個,建成佔地883平米、展出農耕老物件1000余件的農耕博物館1座,依山建成特色森林小木屋9棟,傍水建成生態魚塘1座,這些“硬件”的落成,開啟了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生態旅游之路,形成了有價值的集體資產。

  在理活資產上,集體經濟組織把農耕體驗場、農耕博物館、森木小木屋、生態魚塘等集體資產交予市場主體運作,建立與市場主體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每年保底分紅+收益提成,解決了集體資產閑置問題,保障了集體經濟收益。在用活資金上,實行試點資金入股市場主體、市場主體以本地資產作抵押模式,每年保底分紅,在保証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拓寬了集體經濟收益渠道。

  2019年,平溪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近16萬元,貧困戶股均分紅160元,一般農戶股均分紅110元,在城口縣排名前列。

  合作社“對內對外”雙向發力

  基於對產業發展愈發深層的思考,村“兩委”一班人認識到,在產業發展上,傳統小農生產、單打獨斗已經行不通了,必須要有“龍頭”帶動,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對內帶動農戶、對外對接市場,在龍頭企業引進難的條件下,專業合作社順勢成為了這一“龍頭”。

  合作社著眼於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兩大主導生態產業,平溪村規范成立旅游專業合作社、農民合作社。旅游專業合作社吸納本村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和民宿入社,實行抱團發展,對內承接經營集體經濟組織交予的農耕體驗場、農耕博物館、生態魚塘、森木小木屋、民宿等資產,指導民宿酒店、大巴山森林人家規范發展,牽頭舉辦“山戀·河魚”為代表的旅游節慶活動,對外開展旅游宣傳營銷、對接旅行社、拓展客源市場,在黨委、政府的領導推動和合作社的直接帶動下,平溪村常年旅游綜合收入在800萬左右、帶動戶均增收3萬元,今年1-6月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0萬元、帶動戶均增收1.7萬元,生態旅游業已然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農民合作社吸納全村實際從事農業生產農戶悉數入社,合作社成員負責生產端,具體負責產業發展、產品生產,合作社負責銷售端,具體負責對接市場主體、搞好產品銷售,同時提供生產資料集中購買、技術指導、產品運輸等服務,合作社成員和合作社共同建立起從生產到銷售的產業鏈,在農民合作社的帶動下,全村農戶大力發展以林下養雞、林下中藥材為代表的生態農業,全村年出欄城口山地雞5萬羽以上、年產值超過700萬元、帶動戶均增收1萬元左右,中藥材常年在地面積1100畝、年產值在300萬元左右、帶動戶均增收5000元,以山地雞、中藥材為主材的山地雞宴、藥膳宴備受游客青睞,山地雞儼然變成了“金鳳凰”。

農耕博物館內展示的老物件。譚雲峰攝

  市場主體從“請都請不來”到“志願走進來”

  囿於區位、交通等客觀因素,過去平溪村引進一個市場主體難如登天,要麼引不進來,要麼留不住,這也成為了村“兩委”一班人最大的“心病”。沒有市場主體帶動、資本注入、人才推動,哪來又好又快發展?“‘生態梧桐’再好也要有‘鳳凰棲息’才行啊!”支部書記周金權感慨到。

  隨著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生態產業的快速發展,潛在的巨大商機逐漸顯現,平溪村開始在縣域內“嶄露頭角”,人們開始關注這片熱土。2017年成功引進高瞻旅游合作社,不到一年時間,合作社以傳統民居為基礎建成“北緯·31澗”民宿酒店,酒店原鄉原味,樹立起了旅游食宿新標杆,酒店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年接待游客3.2人次,年盈利300萬元。高瞻旅游合作社的引進好似打開了市場主體進入“大門”,截止今年6月,累計引進市場主體2家,在市場主體的強勢帶動下,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發展勢頭迅猛,真正駛入了“快車道”。

以傳統民居為基礎建成“北緯·31澗”民宿酒店,樹立起了旅游食宿新標杆,成為網紅“打卡點”。譚雲峰攝

  貧困戶從“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

  在村“兩委”、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市場主體的“四輪”驅動下,貧困戶有了穩固的收入支撐,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質的變化。建檔立卡貧困戶劉明翠,腿腳行動不便,從事農業生產受限,收入十分拮據。兩年前,高瞻旅游合作社將她的兩層土坯房進行加固改造,一度潮濕臟亂的房間有了衛生間、窗戶和陽台,一躍“升級”成為一間充滿鄉野情調的鄉村民宿。

  劉明翠談到,“現在房屋由市場主體負責運營,我什麼都不用管,每租出去一個房間,自己就有一定比例的分成,對家庭收入大有保障。”市場主體的引進,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全村105人實現本村就業。54歲的村民韓淑熬如今是民宿酒店的“掌勺”,做出的飯菜深受游客歡迎。“由於要照顧10歲的孫子,我和老伴沒辦法外出務工。現在本村上班,不僅能照顧到家裡,一年還能掙兩到三萬塊。”

  韓淑熬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劉明翠、韓淑熬是全村貧困戶的典型代表,今年1月,全村5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越線,摘掉了沉甸甸的貧困戶帽子,如今輕裝上陣,向著更加幸福的明天而不懈奮斗。(劉政寧、譚雲峰、李永富)

(責編:陳易、張祎)

本網專稿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

原創

頭圖推薦

  •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 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兩成 產能翻一番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
  • 智慧社區 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與驚喜智慧社區 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與驚...
  • 黨員志願者助農收割稻谷黨員志願者助農收割稻谷
  • 軌道交通18號線隧道掘進機投入作業軌道交通18號線隧道掘進機投入作...
  • 渝中首個家庭型長租人才公寓本月投用渝中首個家庭型長租人才公寓本月投...

圖片新聞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
  • 唐貞觀時期墊江縣令王才墓志銘被發現唐貞觀時期墊江縣...
  • 豐都龍河鎮:興產業 惠民生 促振興豐都龍河鎮:興產...
  • 兩江新區龍安路口公交站投用 居民出行不再難兩江新區龍安路口...
  • 涪陵:旱地種旱稻 省力省心收入高涪陵:旱地種旱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