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八一路好吃街、解放碑環球金融中心......這都是重慶目前人氣很旺的地標建筑。但是,市中區、會仙橋、大陽溝這些稱謂卻藏在老重慶人記憶中。
時過境遷,你還記得它們的“曾用名”麼?
市中區——渝中區
老重慶人口中的“進城”是去哪兒?
作為重慶“母城”,“市中區”這個稱呼仍然時常在一些老重慶的口中情不自禁地蹦出來。當時的“進城”就是去解放碑逛街,“看電影”首選地當然是和平電影院,405電車是首選的交通工具……
1995年2月26日,重慶市市中區召開更名大會,正式更名為渝中區。渝中區除轄原市中區11個街道辦事處外,新從沙坪壩區劃入大坪和化龍橋2個街道辦事處及石橋鎮的紅岩村。
文廟(夫子池)——二十九中
重慶文廟曾位於臨江門一帶,夫子池是文廟的泮池,也是一個古老的街名。重慶文廟一帶“池內種有荷花,岸邊依依垂柳,郁郁老樹,或有三兩游人,風景如畫。”
隨著城市發展,文廟區域一部分繼續延續文脈發展,開設學校,經過多次演變成為現在的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在日前熱播的網劇《風犬少年的天空》中,這所百年老校化身為“解放碑中學”,鋼筋水泥與青春的氣息交匯,令人感嘆那些象牙塔裡的青蔥歲月。
西區公園——重慶動物園
這是一個容易暴露年齡的公園
你知道“西西公園”這個稱呼嗎?如果知道,那麼你已暴露了年齡。
“西西公園”即是位於楊家坪的重慶動物園。重慶動物園始建於1953年,1955年1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這裡承載了一代代重慶人的童年記憶,一直陪伴著重慶人成長。
這裡的曾用名其實是“西區公園”,由於“區”和“西”在重慶話中發音相近,最終誕生了這個隻有老重慶人才明白的諧音名詞。
大陽溝——大都會廣場
曾經重慶最大副食品市場
“大陽溝是嘉陵江邊一條小溪的支流。”重慶地名文化研究專家、《渝中區消失地名名錄》作者李正權介紹,當時的大陽溝蔬菜副食品市場規模大、肉店多、菜攤也多,很快成為最受市民歡迎的市場。一直到了上世紀末期,大陽溝菜市場所在區域新建起大都會廣場,繼而發展成為解放碑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時,我老漢兒在朝天門上班,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去大陽溝買菜,有盤買了個豬腰子回來,媽媽給我們幾兄弟炒了泡椒腰花,現在想起都要流口水。”老居民張太極回憶,當時不管是住臨江門的人還是住朝天門的人,買菜都喜歡去大陽溝,“那裡的菜市場選擇最多。”
會仙橋——環球金融中心
30多年前在解放碑看夜景的首選地
作為曾經重慶的第一高樓會仙樓賓館所在地,會仙橋這一地名來歷流傳著諸多傳說,如“漁郎賣魚會八仙”“馬老頭會神仙”等。
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慶的標志性建筑之一,15層、54米高的會仙樓賓館曾是市民看夜景的休閑觀光聖地。2009年會仙樓賓館拆除,2010年,339米高的環球金融中心在此動工。現今,這裡依然是觀賞品鑒重慶夜景的重要地點。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