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人們賦予地理實體的名稱,反映某一區域內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在重慶的眾多地名中,有一代表性類別,那就是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尤其是五湖四海、各種姓氏的移民來到某地進而以姓氏命名地名,形成了今天巴渝大地諸多姓氏地名。
4月15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推出《重慶地名文化地圖之姓氏篇》,快來跟隨地圖,在地名裡探尋巴渝文化的魅力。
據介紹,在重慶,以姓氏命名的地名不在少數,大都在明清時期形成,除了中心城區有名的冉家壩、謝家灣、楊家坪、肖家溝等地,各區縣也有不少以姓氏命名的鄉鎮街,小地名更是不計其數。
而重慶地區以姓氏命名的鄉鎮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外來人口聚集地,也是最多的一類,重慶是一座移民城市,“湖廣填四川”時期外來人口較多,原住民和原地名因戰亂消失、棄用,便以重新佔據該地的人的姓氏命名,此種原因的地名最多,如開州趙家街道、忠縣任家鎮、長壽晏家街道等﹔二是因歷史事件得名,如江津賈嗣鎮,就是相傳明朝初期,有一名叫賈四的人,他把自己娶妻續嗣的財產在此地修了一座石拱橋,以方便當地群眾出行,后人將這座橋梁命名為賈嗣橋,如此得名的還有榮昌吳家鎮、銅梁蒲呂街道等﹔三是因歷史人物得名,城口葛城街道就相傳系因諸葛亮曾屯兵於此而得名。
這些姓氏地名大都與移民相關,它們大都分布在沿河地區、山間平壩及較為平坦的丘陵、平原地區,這些區域的地貌條件更有利於外來人口定居,而山高谷深的渝東北、渝東南山區相對分布較少。除了這些較大的鄉鎮街地名外,姓氏加上當地的地貌特征,組成了某家壩、某家崗、某家灣等諸多小地名,在重慶地名中佔比非常大,這也是重慶作為移民城市的典型特征。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倩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挂壁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挂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