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兼施打造五條精品旅游線路

江津:做好“雙晒”活動后半篇文章

2020年10月23日07:27  來源:重慶日報網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江津區中山古鎮 攝/譚文奇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長假,江津節慶活動豐富多彩、旅游產品供給有力,為八方游客備下了看得見的活動、聽得見的歡樂、摸得著的優惠。8天假期,江津共接待游客73.9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836萬元,分別恢復89.3%、73.1%,文旅市場繁而有序。

  “文旅市場的有序復蘇,得益於我們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文旅融合發展工作。”江津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江津區迎難而上,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文旅企業宣傳營銷、復工達產。同時,搶抓機遇苦練內功,持續推進景區、景點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江津將搶抓重慶區縣“晒旅游精品·晒文創產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動(簡稱“雙晒”活動)機遇,以優化提升“東西南北中”5條精品旅游線路為主線,進一步摸清家底、加強軟硬件建設,不斷推動文化旅游上檔升級,使江津的山水顏值更高、人文氣質更佳。

  摸清家底打造精品線路

  “‘東西南北中’5條珍珠鏈,給我一分鐘帶你看看耍不夠的江津!”7月2日,全市“晒旅游精品·晒文創產品”大型文旅活動直播現場,江津區政府主要領導化身導游,以“耍不夠的江津”為主題,傾力推介“東南西北中”5條精品旅游線路,充分演繹和展示了山水風光、人文底蘊、民俗風情和文創特產,引起廣泛關注。

  “在‘雙晒’活動的引領下,江津推動文旅融合升級發展可謂‘大勢所趨、正當其時、大有可為’。”江津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江津3200平方公裡土地上,雲集著600多處自然人文景觀,其中國家A級旅游景區多達15個。

  今年以來,江津區委、區政府已召開多次專題會研究江津文旅融合發展新思路﹔區領導先后多次到四面山、中山、白沙等地調研文化旅游發展工作,對文旅產業發展、文化展示等工作提要求、促落實﹔帶頭到成都郫都區、瀘州市等地,推動文化旅游跨區域合作,推動文旅一體化發展﹔全面啟動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

  該負責人表示,該區將借“雙晒”活動的東風,持續提升景區品質,持續推介“東南西北中”5條旅游精品線路,為游客提供高品質旅游產品。在推進各線路景區、景點注重景觀建設的同時,該區將持續策劃開展好各類群眾參與性活動,讓廣大游客“近悅遠來”。

  津東線綦河畫廊鄉村旅游區將持續辦好觀花、滑翔、採摘、垂釣等活動﹔津西線古鎮民俗文化旅游區重點辦好白沙影視工業電影周等活動﹔津南線大四面山生態旅游區將辦好七夕東方愛情節、千米長宴等活動﹔津北線原鄉人文風情旅游區將辦好農民豐收節等活動﹔津中線一江兩岸都市旅游區將大力發展都市休閑游。

  夯實文化旅游硬件功能

  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也為文化旅游業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如何迎接這一挑戰?江津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持續提升文化旅游服務功能。

  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旅游要素,以5條精品旅游線路為重點,加快布局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驛站等基礎設施和“水電氣訊”等配套設施﹔扶持發展一批特色餐飲店、精品酒店民宿,通過授牌方式進行官方推薦﹔結合地方特色,規劃打造旅游驛站、旅游集市,完善線上線下旅游指南,激活旅游消費。

  提檔升級景區景點。以打造一批4A級、3A級景區為抓手,規范化、標准化建設一批文化旅游景區景點﹔以改造提質一批星級農家樂、高品質民宿等小而精的文旅產品,真正“把好資源變為好景區”。在提升自身的同時,積極聯動渝川黔周邊地區,加快推進中國康養旅游“金三角”建設,聯動推出文化體驗游、鄉村民宿游、休閑度假游、研學知識游、紅色教育游、生態康養游等跨區域的精品旅游路線。

  推進“文化+”“旅游+”。依托購物公園、城市休閑公園等,大力建設一批文創商城、文創體驗店、創客生活空間,發展文化商貿旅游﹔依托江小白、韓氏醬園、芝麻官、荷花米花糖等,推動工業旅游﹔積極發展文物研學游、非遺體驗游、遺址民宿游。同時,加快推進江津文化藝術中心建設,進一步打造重慶影視城、錦鶴江城文創街區、3539文創園等。

  提升文化旅游軟件品質

  江津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想文化旅游業旺起來,除了狠抓硬件建設,還要注重軟環境的營造,確保游客“願意來、留得住、不想走、還想來”。

  豐富文旅活動。江津區將以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為主體,立足“四面山水·人文江津”旅游宣傳品牌,結合原有的“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活動,大力推進“大愛江津·心之所往”文旅四季營銷活動,形成“年年有主題,季季有突出,月月有精彩,周周有活動”的文旅活動體系。

  提升品質內涵。結合江津“六大特色文化名片”,把有一系列文藝作品、有一系列展示平台、有一系列文化活動、有一系列產業項目的“四個一系列”要求落實到5條精品旅游線路之中,提升文化旅游活動品質和景區景點文化內涵。

  提升服務質量。江津區將著手從門票優惠、減免導游服務費、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管理等方面來提振旅游質量。同時,加大旅游環境治理,堅決打擊損害旅客利益的行為,讓游客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服務和人性化關懷。

  此外,江津區還將用好江津區級電商平台“津品匯”(原“雲上文旅館”平台)、自媒體等網絡營銷平台,持續大力宣傳好江津的山水風光、人文底蘊、民俗風情和文創特產,不斷提高自身美譽度和吸引力。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的當下,江津以5條精品旅游線路為主干,精心實施一系列文旅項目,建設一批景區景點,開發一批文創精品,協同渝川黔毗鄰地區,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康養旅游勝地,歡迎八方來客,共謀高質量發展,共享高品質生活。

  津中線 一江兩岸都市旅游區

  由幾江、鼎山組成的幾江半島,歷史文化遺存厚重。聶榮臻元帥母校——“江津中學”舊址,見証英才輩出的百年風雲﹔明代工部尚書江淵的府邸——江公享堂,古朴厚重的奎星閣,傳承千載文脈﹔入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強的“西蜀第一禪林”——江津石佛寺遺址,銘刻著筑城歷史的變遷……

  津南線 大四面山生態旅游區

  這裡是中國西南地區面積最廣、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地帶之一。中山古鎮,遺存了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明清商業老街﹔四面山集山、水、林、瀑、石於一身,森林覆蓋率高達96%,有望鄉台心型瀑布等8大景區128個景點,集康養避暑、運動休閑於一體﹔會龍庄,氣勢恢宏,隱藏著一個又一個的神秘謎團……

  津西線 古鎮民俗文化旅游區

  聚集了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一條四季皆宜、適合慢慢品味的“氣質線路”。長江之濱的白沙古鎮,現有保存完好的老街老巷38條約8.5公裡,有數十處抗戰歷史遺址,是感受“老重慶”風情的好地方。塘河古鎮,燈夾戲、蓋碗茶、河水豆花、市級非遺“塘河婚俗”……眾多傳承千年的古朴鄉風民俗讓人流連忘返。石蟆古鎮,有西南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明清建筑清源宮,市級非遺“石蟆百戲伎藝”能讓人感受到傳統技藝的別樣精彩……

  津北線 原鄉人文風情旅游區

  南依長江、北臨津永古道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富庶之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吳灘古鎮,不僅因是聶榮臻元帥故裡而出名,其歷經千年的吳灘老街,也是不可多得的探幽尋古之地﹔石門鎮的石門大佛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重檐山木結構建筑裡,有一尊通高13.5米的觀音石刻造像,是中國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中最大的一座﹔石筍山雲霧坪景區,湖光山色美不勝舉,有大小寺、觀多處,鐵拐李坐化台、餓殍石等景點……

  津東線 綦河畫廊鄉村旅游區

  沿河平疇延展、高山聳峙,西湖駱來山、賈嗣龍登山、杜市太公山、廣興沿河半島順江而出,如同畫卷徐徐展開,最適合自駕游愛好者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其中,西湖駱來山四周峭壁懸崖,亭閣、水榭、園林點綴其間,美不勝收﹔賈嗣龍登山滑翔傘基地,可以在教練帶領下乘滑翔傘擁抱藍天,自由翱翔,換一個角度看風景,愜意無比。

  你方唱罷我登場 江津節慶耍事多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節慶活動既是體驗和弘揚民俗文化的窗口,也是拉動地方文旅融合發展的載體。文旅融合發展中,江津通過深挖民俗文化內涵,策劃組織節慶活動,培育出眾多富有文創性和影響力的文旅品牌節慶活動。精彩紛呈的節慶活動你方唱罷我登場,為江津之行平添了更多樂趣。

  杜市太公山花木節

  杜市鎮擁有重慶市最大的杜鵑花和紅繼木基地,全鎮現有花卉苗木種植面積近2萬畝。太公山景區被評為“重慶十佳賞花目的地”。每年春季,這裡成片的紅繼木、紅葉石楠、杜鵑花、杜鵑、桃花、梨花等花木組成美麗的“七彩梯田”,吸引眾多游人前來觀賞。

  夏壩三線文化旅游節

  夏壩鎮曾經是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鎮之一,現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格的“三線建設”企業廠房20多棟、工作用房百余處、居民樓與商業建筑90余棟,學校、俱樂部、露天電影院等建筑保存完好,是西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三線建設遺址之一。江津區規劃打造夏壩三線工業遺址公園,將舉辦文化旅游節重現三線建設時期的崢嶸歲月。

  中國(白沙)影視工業電影周

  該電影周由重慶市電影局、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中國電影美術學會、中國電影剪輯學會、中國電影聲音制作者聯盟、中國影視后期產業聯盟等單位和機構支持,是中國首個專注推動中國影視工業化進程、聚焦影視工業全流程幕后英雄的影視工業節慶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

  德感“崇德·感恩”群眾文化藝術節

  該活動是德感街道秉承“德行天下·感恩於民”優良傳統,大力打造“一街一品”文化品牌的成果。自2016年舉辦第一屆“崇德·感恩”文化活動以來,德感街道將其打造成為每年一屆的特色品牌活動,並作為“文化興街”的重要載體,不斷深化,年均參與演出的群眾逾100人次。

  吳灘富硒瓜果採摘節

  吳灘鎮地處江津區現代農業功能區域,地勢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出產的富硒瓜果尤為出名。每年7月至9月富硒瓜果採摘節期間,游客可採摘西瓜、葡萄、哈密瓜、火龍果、壽星瓜、番茄等30 多種瓜果,參與形式多樣的互動比賽。

  白沙鬧元宵

  白沙鬧元宵以春節、元宵兩節為核心,從農歷臘月廿三延續到次年正月十五午夜。節慶遵循“道具准備—碼頭請水祭祀—大拜年—文化巡游展演—送神祭祀”的過程,貫穿打鐵水、舞龍、花鼓游行等活動。

  渝川黔古鎮龍舟文化節

  塘河古鎮龍舟文化源遠流長,是當地群眾最喜愛、開展最廣泛的群體性體育活動之一。每逢端午舉行的渝川黔古鎮龍舟文化節,除了重頭戲龍舟競渡外,還包括游古鎮老街、嘗富硒美食、體驗塘河婚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石蟆清源宮廟會

  石蟆清源宮廟會是以“清源宮川主廟會”為主的祭祀和祈禱活動。石蟆鎮清源宮為治水功臣李冰而建。每年農歷六月廿四舉行的“清源宮川主廟會”規模盛大,氣氛隆重,是體驗當地民俗的重要窗口。

  “金色黃庄”菜花旅游文化節

  “金色黃庄”菜花旅游文化節是永興鎮黃庄村一大盛典。“金色黃庄”項目地處江津現代農業園區的糧油科技示范園,擁有6000 畝油菜花田。每年3月,菜花盛開,節慶開啟。游客可以賞油菜花海,品富硒美食。

  李市旱碼頭龍舟歌會

  明末清初,端午時節,李氏等望族承頭在李市街上劃“干龍船”。活動一呼百應,四鄉簇擁,吼喊號子,唱和山歌,熱鬧非凡。民俗逐漸演變為李市旱碼頭龍舟歌會。目前,李市鎮擁有本地山歌手有數百人,收集整理山歌調24 首,歌詞百余首。

  四面山七夕東方愛情節

  四面山擁有“愛情天梯”“天下第一心”等愛情旅游文化資源,是全國知名的愛情旅游勝地。連續舉辦13屆的四面山七夕東方愛情節系列活動,征集情侶作為“愛情體驗官”,乘坐“愛情車隊”來四面山,享受美景、度假套房和燭光晚餐。

  中山千米長宴

  千米長宴最早源於宋朝。每逢重大節日,好客的中山古鎮居民便為不便回家的商販、力夫、游客沿街設宴,免費提供吃住。中山千米長宴上,游客不僅能夠品嘗特色菜肴,還可觀看穿插打盆、打錢杆、炸火龍等民俗表演。

  蔡家吃新文化旅游節

  “吃新”是蔡家鎮一帶傳承已久的習俗,即在每年稻谷成熟吃上新米時,舉行感恩祈福儀式。節慶期間,游客不僅可以品嘗到新鮮的米飯、豆花等土貨,還能體驗風谷車、打連枷、扯水、稻田抓魚、牛耕田等鄉村風情活動。

  貓山採茶節

  貓山採茶節是李市鎮、蔡家鎮、嘉平鎮推進茶旅融合、大力發展富硒茶葉產業的品牌活動,由三鎮輪流承辦。節慶期間,游客除可以欣賞採茶舞蹈、武術表演、功夫茶藝等表演外,還能選購富硒水果、富硒大米、富硒竹筍等農產品。

  唐楸 彭光燦 陳元媛  

(責編:陳易、張祎)

本網專稿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

原創

頭圖推薦

  •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 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兩成 產能翻一番重慶奧的斯的“智博效應” 工人減...
  • 智慧社區 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與驚喜智慧社區 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與驚...
  • 黨員志願者助農收割稻谷黨員志願者助農收割稻谷
  • 軌道交通18號線隧道掘進機投入作業軌道交通18號線隧道掘進機投入作...
  • 渝中首個家庭型長租人才公寓本月投用渝中首個家庭型長租人才公寓本月投...

圖片新聞

  • 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倡導文明駕駛花溪街道自制車貼...
  • 銅梁:蓮藕產業連成線 鄉村富起“一大片”銅梁:蓮藕產業連...
  • 劉寒同:17年堅守漁政執法崗 守好母親河劉寒同:17年堅...
  • 萬開雲同城化發展駛入“快車道”萬開雲同城化發展...
  • 唐貞觀時期墊江縣令王才墓志銘被發現唐貞觀時期墊江縣...
  • 豐都龍河鎮:興產業 惠民生 促振興豐都龍河鎮:興產...
  • 兩江新區龍安路口公交站投用 居民出行不再難兩江新區龍安路口...
  • 涪陵:旱地種旱稻 省力省心收入高涪陵:旱地種旱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