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仿佛聞到故鄉泥土的芳香,一樣的流水,一樣的月亮……”
相信作家端木蕻良在創作這滿懷深情的《嘉陵江上》時,一定是遙望著故鄉東北,把鄉愁寄托於重慶北碚彌漫著薄霧的寧靜渡口,悠悠的嘉陵江水,還有他任教的位於夏壩的復旦大學。
北碚三勝水土渡口(以下簡稱為三土渡口),重慶目前唯一在航的公益車渡。該車渡始建於1960年,不僅濃縮了山城的地貌特色,更是記錄了深厚的人文歷史。作為重慶傳統的車輛過江方式,現今這個車渡正在蝶變新生。
走近“江上活橋”
渡口幾十年如一日
10月28日早上7點多,“重慶車渡103號”渡輪鳴響了汽笛,二十余輛小車從北碚區水土鎮土沱碼頭緩緩上船,車燈映照在平靜的江面。對岸的施家梁鎮三勝碼頭上,欲乘船過江的車輛也在岸邊靜靜等候……渡口幾十年如一日。
“1960年,三土渡口建成,今年正好是60周年。” 重慶市車渡管理站站長段炳俊介紹,重慶車渡的歷史始於上世紀30年代,至今已有80余年,“以前的魚洞—釣魚嘴、李家沱—九渡口、菜園壩—銅元局、儲奇門—海棠溪、中渡口—石門等多個車渡,最繁忙時,年渡運數據超過100萬輛次,這些車渡也因此被稱為‘江上活橋’。”
“爸爸在三土渡口當水手的時候,車多得不得了,一天到黑船都在開,拉都拉不完。”三土渡口工作人員陳雪梅已經在這裡工作了27年,父親陳信權上世紀60年代起也在這裡當過水手,“即使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期,很多到水土的車還是選擇到這裡坐船,即使要排隊,也可以節約起碼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
公益渡運
所有車輛均可免費過渡
實際上早在2011年7月,三土渡口已經完全停止收費,成為社會公益渡口,所有車輛均可免費過渡。同時,除公益渡運外,市車渡站還增加了應急救援和交通戰備職能,每年進行船舶巡航拉練演練達150次以上。在今年夏季重慶歷經的多次洪峰中,隸屬車渡管理站的多艘渡輪均投入水上船舶救援工作中,發揮了極大的應急救援作用。
目前渡口已建成平台6000余平方,所屬三勝公路服務站也在原址復建,兩岸渡口規劃了停車位100余個,碼頭邊坡全部綠化美化,接下來將繼續為社會公眾服務,為過往車輛和駕乘人員免費提供臨停、充電、如廁、飲水、免費WiFi、休息等公益性服務。
蝶變中的車渡
“交通+文旅”讓人氣逐漸回歸
“重慶車渡,‘江上活橋’,連通了山水之城的公路交通,蘊育著美麗之地的人文情懷……”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上,三土車渡登台亮相。2019年10月,三勝公路服務站在原址復建,吸引了諸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
“車渡這樣的記憶場所,既是城市風貌的特色所在,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還可以通過記憶鏈條在代際間傳遞,留下魂牽夢索的鄉愁。” 段炳俊表示,隨著城市發展,重慶跨江跨河大橋越來越多,雖然車渡的職能已被削弱,但車渡一直在尋找發展新路子,“‘交通+文旅’是我們正在探索的重要課題。”
“三土碼頭進行的是有機更新,即不大拆大建,不改變和破壞區域原有文脈,通過漸進式、針灸式的微改造改善和提高建成區的品質,通過設計讓區域恢復活力,重構公共空間和旅游服務空間,提供高質量城鄉公共環境。”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副教授田琦建議,把以交通為本的渡口改造為以人為本的體驗項目,全方位設計為宜商、益文、有活力的城市公共場所,在許多地方都有成功案例,諸如重慶長江索道、皇冠大扶梯等項目,都是“交通+旅游”項目的成功轉型案例,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能否將車渡、碼頭與兩岸老鎮相結合,繼而開辟人文旅游線路?”水土街道副主任殷芳表示,三土碼頭岸邊的水土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濱江古鎮,《水土鎮志》記載,因嘉陵江經此形成沱灣,又因溪水入江激蕩江水,使沙土淤積岸畔,故又名水土沱,這裡從清代起就是著名的碼頭場鎮。
“天氣好的時候,很多攝影師專門來拍我們的老街,還有以前的江北縣大會堂、老街的人民飯店、望江樓米線人氣也很高。” 殷芳介紹,至今於嘉陵江畔遠眺,粉牆黛瓦的木結構民居和鱗次櫛比的老字號商業店鋪,讓人依稀可辨當年的繁榮盛況,“碼頭與場鎮的發展息息相關,來碼頭耍的人多了,兩岸場鎮的人氣也才能起來,如何打好這張手裡的碼頭牌,也是我們正在思考的事情。”
這些山城車渡
你還記得它們的樣子嗎?
↓↓↓
儲奇門—海棠溪渡口
(1935年開渡—1980年停渡)
1935年6月,為銜接成渝、川黔公路,方便重慶長江兩岸車輛往來,儲奇門海棠溪汽車渡口設立,同年10月開渡,成為長江重慶段第一個汽車渡口。
1980年,重慶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儲海渡口停運。
中渡口—石門渡口
(1941年開渡—1988年停渡)
中(渡口)石(門)渡口設渡歷史悠久,當時的航線是從沙坪壩區中渡口至江北縣石門,開始是義渡和營業渡木船過江,來往商旅和過江行人甚多。1925年,曾在江邊設有木質躉船。1941年1月,中(渡口)石(門)渡口正式設為車渡,時名“重慶嘉陵江渡口”,屬漢渝路公路工程處管轄。
1988年,嘉陵江石門斜拉橋建成通車,中石渡口停運。
菜園壩—銅元局渡口
(1970年開渡—1980年停渡)
1970年10月,四川省公路局批准設置菜園壩—銅元局車渡,隸屬重慶市車渡管理站。
1980年,重慶長江大橋建成通車,菜銅渡口停運。
北碚—黃桷樹—東陽渡口
(1955年開渡-1969年停渡)
1955年6月,北碚—黃桷樹—東陽渡口開渡。南岸為北碚人民路碼頭,北岸為黃桷樹、東陽碼頭(枯水碼頭在黃桷樹、洪水碼頭在東陽鎮),所有碼頭分別為自然碼頭。
1969年,北碚朝陽吊橋建成通車,北黃東渡口停運。
魚洞—釣魚嘴渡口
(1971年開渡—2008年停渡)
1971年7月,茄子溪火車站為順應工礦企業的發展,運量激增,工農經濟交往日益密切,同時為銜接巴縣南北兩岸交通,緩解海棠溪、李家沱車渡的渡運壓力,魚洞釣魚嘴渡口正式開始營運。
2008年,魚洞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魚釣渡口停運。
來源:重慶發布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